城市樓頂綠化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8 06:18:00
導語:城市樓頂綠化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人多地少,綠化指標低,發展特色綠化是城市綠化發展的方向,且應成為城市的特色。樓頂綠化是城市發展空間特色綠化的一條有效途徑,是完善城市地面,垂直,空間綠化布局的重要手段。因此,搞好城市設施樓頂綠化建設尤為重要。本文從樓頂綠化的內涵、樓頂綠化的功能、對我國樓頂綠化的歷史考量、對樓頂綠化技術的考量、樓頂綠化的基本類型、樓頂綠化發展的對策、對樓頂綠化的展望進行研究。
城市居民戶陽臺綠化在現實生活中已形成共識。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化是世界性的普遍現象,是生產力發展,社會進步的象征。但同時,由城市化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如熱島效應,空氣質量下降,噪聲污染等問題也日益嚴重和突出。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求我們要采取綜合措施,綠化覆蓋工程是其主要措施之一。然而城市中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與綠化用地發生矛盾,拓展綠地面積。在水平方向上發展的潛力越來越少,主體生態環境的建造就成為了人們新的選擇,樓頂綠化是立體生態環境中的—個重要環節。
1.樓頂綠化的內涵
提到樓頂綠化,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樓頂花園的同義詞,實際上涵蓋在其中的不僅僅是樓頂的庭院或花園。還包括其他多種形式。從廣義上講,樓頂綠化是指在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的屋頂,露臺,天臺,陽臺等人工基質地進行的綠化。在這種形式的背后,有巨大的技術力量支持著樓頂綠化的發展。從自然土壤到輕量基質,從鋪設簡單的排水層到蓄排水技術。從單純選擇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到科學培育適應屋頂環境的植物材科,雨水綜合利用等,這些技術的發展無疑是樓頂綠化不斷發展的結果。
2.樓頂綠化的功能
2.1樓頂綠化相對地面綠化,投資少、見效快。立足于現有土地條件,開拓了城市綠化空間,美化了城市景觀。改善城市環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環境質量,為市民提供休憩園地。
2.2樓頂綠化能夠有效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綠化用地的矛盾,提高國土資源利用率。增加綠化覆蓋率,提高綠視率。
2.3樓頂綠化能夠改善屋頂刺目的眩光,改變不少建筑屋頂臟,亂,差的面貌,在平改坡“紅樓頂”之余又添“綠樓頂”。
2.4樓頂綠化改善熱島效應:吸收熱能,有助散熱。具有夏季隔熱、降溫,冬季保暖,同時保護防水層和建筑屋頂結構的作用。
2.5樓頂綠化調節雨水流量。對雨水的截留效應,可以減緩城市水澇,同時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改善生態環境。
2.6樓頂綠化改善空氣質素。植物具有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吸滯塵埃,吸收有毒有害氣體、殺菌等凈化空氣的作用。增加空氣濕度,凈化水源。
2.7樓頂綠化具有柔和建筑生硬線條,使綠色空間與建筑空間相互滲透的作用,保護建筑物頂部,延長屋頂建材使用壽命。
2.8樓頂綠化可種植農作物,從而提供食物。
2.9樓頂綠化由于植物的隔音作用,可消弱城市噪音。
3.對我國樓頂綠化的歷史考量
我國自60年代起,才開始研究屋頂花園和屋頂綠化的建造技術。隨著國內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評價日益受到重視。例如等國內各大城市,屋頂綠化自發地以各種形式展開。為了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加城鎮的人均綠地面積等的需要,屋頂花園、屋頂綠化、屋頂養花才真正進入城市的建設規劃、設計和建造范圍。
省深圳市人民政府于1999年11月了《深圳市屋頂美化綠化實施辦法》,并制定全市屋頂美化綠化的規劃和實施辦法,組織全市屋頂美化綠化工作的檢查、督促和考評。
省于2000年了《關于我省城市屋頂美化和防護(防盜)網、空調器及室外管道規范裝設的意見》,提出各市可參照深圳市的做法,結合本地實際,提出建筑物屋頂美化綠化的措施。
省于1994年頒布地方標準《蓄水覆土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范》。
市綠化管理局2002年11月了《關于組織編制屋頂綠化三年實施計劃的通知》。
省成都市2005年全面實施屋頂綠化方案,力爭在今年年底達到人均屋頂綠化面積0.5平方米。
4.對樓頂綠化技術的考量
4.1樓頂環境條件的分析與植物考量
植物成活與生長的好壞取決于其生長的立地條件的優劣,由于樓頂的生態環境與地面有明顯的不同,光照、溫度、濕度、風力等隨著層高的增加而呈現不同的變化。所以用于屋面種植的植物材料比地面使用的植物材料要嚴格。目前一般來說應選擇觀賞與食用結合的植物。受環境所限,不易選擇高大喬木和定植花卉,可培植切花。蔬菜、食用菌、藥材、瓜果等是今后的栽培方向。
4.1.1適應性強,長日照的淺根性小喬木以及灌、草、花、藤類植物。(深根性,鉆透性強的植物材料不宜選用)
4.1.2容易移植成活,生長緩慢的植物材料。(生長快,長得高大的喬木應慎用)
4.1.3喜光照、耐早、耐高溫、耐濕的植物材料。
4.1.4抗病蟲害性強。具有較低的養護管理要求。適于粗放管理的植物材料。
4.1.5抗樓頂大風,抵抗空氣污染并能吸收空氣污染物的植物材料。
適合市樓頂綠化的植物,如:紫杉、紫薇、木槿、天女木蘭、玉鈴花、葉底珠、丁香、山梅花、金絲桃、茶花、櫻花、桂花、楓樹、溲疏、繡線菊、珊瑚樹、石竹、月季、牡丹、榆葉梅、黃楊、紫葉小檗、黃刺枚、四季丁香、珍珠梅、杜鵑、紅王子錦帶、金葉女貞、連翹、鵝掌揪、美人蕉、金銀花、大力花、菊花、地錦、牽?;?、葡萄、雷公藤、南蛇藤、景天、景天三七、車軸草、紅花醡漿草、黃花佛甲草、麥冬、矮化蘋果、金橘、草莓、番茄、茄子、青椒,食用菌等多種喬、灌木及地被植物。
4.2樓頂綠化荷載力的考量
建設樓頂綠化,首先必須對樓頂綠化進行荷載分析以便選擇土壤介質,對建筑結構進行調查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滲漏工藝。荷載是衡量樓頂單位面積上承受重量的指標,是建筑物安全以及樓頂綠化成功與否的保障。用于綠化的樓頂面應采用整體澆注或預制裝配的鋼筋混凝土層面板作結構層,結構層設計計算平均布活荷載應根據其上部構造層計算確定。樓頂面板的質量標準應符合國家有關的結構設計與施工范圍要求。一般情況下,要求提供350千克/平方米以上的外加荷載。在具體設計中,除考慮樓頂面靜荷載外,還應考慮非固定設施,人員數量流動,外加自然力等因素。減小樓頂荷載的方法有:
4.2.1采用與樓頂面結構相適應的布局形式,將棚架、亭子、水池等園林小品設計在承重結構或跨度較小的位置上。
4.2.2采用結構找坡,分散荷載,控制種植槽高度。
4.2.3樓頂綠化材料:如:蓄排水板、蓄排水盤、過濾土工布、培植基質等盡量采用輕型材料。
4.2.4防水層、隔根層、蓄水層、排水層、過濾層、超薄基質層、植物材料層等之構造采用超薄型樓頂綠化技術系統。
4.3樓頂綠化栽培基質的考量
不同的土壤和植物材料給樓頂增加的平均荷載也不同。傳統的土壤不僅重量重,而且容易流失,如果土層太薄則極易迅速干燥,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利;如果土層厚一些,滿足了植物生長,但樓頂承受不住。因此,為了減輕綠化對樓頂的負荷,通常在建設樓頂綠化時選用輕質土,并將土層厚度控制在最低限度。樓頂綠化采用的土壤全部由有機介質如樹皮,稻谷殼,玉米芯,山泥,腐熟木屑等按一定比例配置的土壤,具有容重小、孔隙度大、通氣、保水性強,營養豐富等特點,一般30千克/平方米,才能夠滿足植物生長所需的養料。
4.4樓頂綠化防滲漏措施的考量
由于樓頂綠化中植被下面長期保持濕潤,并且有酸,堿,鹽的腐蝕作用,會對防水層造成長期破壞。同時,植物的根系會侵入防水層,破壞房屋屋面結構,造成滲漏。所以,防滲漏是實施樓頂綠化必須解決的前提技術條件。
根據城市樓頂綠化的不同種類所提出的不同要求,要采取不同的防滲漏措施。建造花園式屋頂綠化,傳統的方法是在土層下鋪設8-12厘米的卵石,卵石上墊一層玻璃纖維,然后再覆上土壤。這種方法容易使屋面增加荷載,造成防水層受力不均勻而滲漏。目前采用的較為先進的防水措施是:在樓面上鋪設一層支點向上的塑料夾板層,塑料夾板層可根據樓頂的長寬任意搭接。接縫處涂防水粘結劑,使塑料夾板層形成一個整體的隔水層,而后在夾板層上鋪土工布,輕質土覆蓋于其上,雨水則通過土工布沿塑料夾板層支點間的小槽排出.而草皮式樓頂綠化的防滲漏措施,可以通過鋪設先進的防滲漏材料或防水涂料,便足以解決屋面的滲漏問題。
4.5樓頂綠化養護管理措施的考量
4.5.1修剪:植物生長到—定程度,相鄰樹木的枝葉會互相纏繞,影響通風,滋生病蟲。所以必須定期修剪疏枝,防止過密;草坪地被同樣需要修剪成形,以免影響景觀。
4.5.2澆水:樓頂綠化植物不同于地面植物,得不到地下水供給,并且樓頂土層(基質)易缺水,但一般輕質土保水性較好,因此應視植物生長狀態澆水。
4.5.3施肥:根據土壤狀況和植物生長狀態,適時進行適量施肥,應注意多施肥會導致土壤板結,鹽分集積。
4.5.4基質補充:人工基質可能會因風化,雨水沖刷而流失,導致體積縮小,種植層厚度不夠,應及時補充基質。
3.5.5病蟲害防治:盡量選擇適于當地的植物品種。一旦發現病蟲害,應在發生初期迅速控制,并應盡可能避免使用藥劑防治。
4.5.6植物健康診斷:把植物的定期健康診斷列入管理工作,盡早檢驗出異常植株。
4.5.7日常保潔:專人定期負責樓頂綠化的保潔工作,避免生活垃圾,落葉影響景觀;植物落葉期間,保證每天有專人負責清除,以免堵塞排水孔。
5.樓頂綠化的基本類型
根據建筑樓頂結構的不同,目前建成的樓頂綠化形式主要選擇三種:花園式、草坪式和組合式。
5.1花園式樓頂綠化
只能在具有足夠荷載和良好防水性能的上人樓頂上建造,它實際上是將地面花園建到建筑樓頂上,植物造景,水池,假山石,廊架等園林小品均可在樓頂上建造。一般花園式樓頂綠化在賓館、酒店、大型商辦樓、新建學校、新建住宅樓頂上運用比較多。按照景觀,生態,休閑功能需要,配置以綠色植物,花壇,草坪,道路,亭廊,水池,座椅,健身設施等,供人們休憩,娛樂活動。
比如市國內城的樓上都建成了各自的屋頂花園,讓人在單調的鋼筋水泥間仿佛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才能真正章顯綠化名城的品貌。
5.2草坪式樓頂綠化
在整個樓頂鋪滿地被植物,形成“綠色地毯”,由于地被植物對土壤厚度要求不高,一般5-10厘米土層即可。因此適于在建造年代已久遠,荷載較小的老式建筑樓頂上種植。
比如市內的校舍、城墻外側樓頂用草坪綠化,從高空鳥瞰,原本光禿的樓頂形成滿眼綠色的圖案,使都市教育的樓頂不再簡單枯燥,而是充滿變化和生機。高句麗遺產國內城輪廓更加清晰。
5.3組合式樓頂綠化
對建筑樓頂結構的要求介于花園式和草坪式屋頂綠化之間,一般面積不大,由大片草坪,地被植物和小巧的花景有機組合,同樣美不勝收。
比如市內的電廠小區等。
6.樓頂綠化發展的對策
6.1制定樓頂綠化的地方性法規和技術規范
省級人大或政府應制定鼓勵發展樓頂綠化的地方性法規和技術規范,政府要從規劃開始就融入樓頂綠化的理念,為樓頂綠化建設創造前期條件,這需要綠化、住宅、規劃等諸多部門的共同協調。老樓頂綠化建設意義最大,問題也最大,因而應落實相關的政策和法規,責成相關單位,把樓頂綠化建設的硬指標定下來。
6.2加強對樓頂綠化的宣傳
以各種形式生動的、內容具體的實例宣傳樓頂綠化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做樓頂綠化的法規和技術,并做好養護管理等配套工作,消除人們的思想顧慮,使發展樓頂綠化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6.3進一步借鑒規已取得的樓頂綠化的經驗
做好樓頂綠化的植物合理配置、輕質土選擇、樓頂綠化植物的養護管理,切實解決樓頂安全負載、防排水、防滲漏等技術難題。認真學習樓頂綠化先進城市的經驗和方法,以便對本市樓頂綠化工程進行規范管理和技術指導。
6.4推廣科學的樓頂綠化技術,加強技術攻關和科研工作
深入探討適合本市樓頂綠化的優良草種及無土栽培,多花地被植物及觀賞價值高的灌木、小喬木的篩選和引種試驗,建立繁殖園,向市場提供量多質優的樓頂綠化植物,同時,研究設計開發更科學先進的建筑設計和綠化設計方案,提高樓頂綠化的技術水平,創建生態型樓頂綠化示范工程。
6.5抓緊培養城市樓頂綠化的專業人才
安排專業人員到大中院校和職技校進行深造學習,抓緊培養城市樓頂綠化的專業人才,特別是一些既懂園林設計又懂建筑設計的復合型人才,組建專業施工隊。
7.對樓頂綠化的展望
樓頂綠化是節約土地、開拓城市空間、“包裝”建筑的有效辦法,是建筑與綠化藝術的有機結合,也是人類與自然的有機結合,是一種融建筑物的空間潛能與綠色植物的多種效益完美結合和充分發揮的產物。隨著我國樓頂綠化技術的發展和設計理念的增強及樓頂綠化規范的出臺,樓頂綠化已經分布到商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不同建筑類型,包括坡樓頂在內的不同層面上。與國內發達城市和地區相比,我市在樓頂綠化方面極待開發研究,與城市樓頂綠化的需要相比,目前的樓頂綠化現狀遠遠不能滿足需要,開發適于本市不同功能需要的樓頂綠化形式,增加樓頂綠化植物豐富度,結合國內先進經驗技術發展適應我市的樓頂綠化技術還需要做很多工作。
對市來說,樓頂綠化至今還是人們所忽視的有待開墾的處女地。據估計,全市的樓頂面積總和,約為居住區的1/5,面積十分可觀,開發前景非常廣闊。我市繼續開展“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樓頂綠化將帶來新的活力,將迎來巨大的商機和發展高峰??梢灶A見,若干年后,樓頂綠化這朵建筑與園藝相結合的有機體,將為我們的都市空間增添更絢麗的色彩。
無疑,我市發展樓頂綠化的前景很廣,也很有必要,但是,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和科學合理地發展,要選擇適合本市樓頂綠化的植物、基質和管理體制及方法,切莫盲目推廣應用;要綜合考慮建造成本,生態效益,景觀效果,將樓頂綠化項目納入建筑工程整體管理,才能使樓頂綠化更有效地為改善建筑和人居環境服務。
- 上一篇:教育局師德建設工作通知
- 下一篇:教育局規范辦學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