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污染狀況調研匯報
時間:2022-05-20 04:26:00
導語:畜禽養殖污染狀況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市畜牧業養殖方式從分散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快速轉變,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迅速發展,不同規模的畜禽養殖場(戶)不斷涌現,極大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但是,隨著規模養殖的發展,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排泄物以及由飼料、獸藥帶來的有毒殘留物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據測算,1頭豬平均日排鮮糞2.5公斤、尿4公斤,一個千頭豬場日排糞量15噸;1個萬只雞養殖場每天產糞可達1噸,一個飼養周期產生糞便50噸。規模養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環境污染源,控制規模養殖對環境的污染已迫在眉睫。
一、畜禽養殖現狀
截止2011年底,全市牛、羊、豬、雞存欄達到59.8萬頭、332.94萬只、132.58萬頭、459.2萬只;出欄達到20.1萬頭、244.33萬只、174.8萬頭、428.2萬只;養殖小區達到1009個(當年新增養殖小區319個),其中牛養殖小區154個、羊養殖小區499個、豬養殖小區227個、雞養殖小區124個、其它養殖小區5個;規模養殖場達到2827個(當年新增規模養殖場254個),其中規模養牛場126個、規模養羊場1229個、規模養豬場1328個、規模養雞場144個;規模養殖畜禽達到986.23萬頭(只)。
二、畜禽養殖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畜禽養殖業規?;B殖迅猛發展。傳統畜牧業,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產生的糞尿可澆灌到周圍農田,進行自然處理,形成了有效的生態平衡體系。隨著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畜禽飼養方式、經營方式的轉變,規?;男笄蒺B殖場迅猛發展,養殖業變成了一個獨立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此時,畜禽所產生的排泄物數量必然會明顯增多,加之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就會導致囤積,隨時都會對人類和畜禽的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這是造成規模養殖場污染的主要原因。
(二)投入品的使用不當。隨著養殖業規?;拇蠓岣?,為防止畜禽生病、促進畜禽生長需要,養殖者濫用抗生素、激素、微量元素等投入品,其產生的后果就是藥物殘留,對人類健康及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及污染。由于部分微量元素具有預防疾病和促進生長的作用,還能潛在的提升養殖業的商業性能,導致在養殖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然而過量添加微量元素會在畜禽的肝臟等組織沉積,甚至引起畜禽的中毒。另外大量未被吸收的微量元素排泄到體外,對環境造成污染,間接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由此,不僅會增加飼料成本。影響動物對飼料中其他礦物微量元素的吸收,而且更重要的是損害動物健康,降低肉質,影響動物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益,危害人類健康。
(三)畜禽廢棄物得不到充分利用。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思想觀念的改變。養殖業逐漸向城鎮、郊區轉移,造成農業和畜牧業的脫節,導致了種植業與養殖業的分離,養殖者不種地,畜禽糞便及廢棄物不能及時還田消納。這一珍貴的天然肥料資源便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隨著化學工業的迅速發展,化肥的產量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占據了肥料的大部分市場,其包裝、運輸、貯存和使用都較方便,因而農業生產逐漸由農家肥轉向化學肥料從而導致大量畜禽糞便、廢棄物被隨意堆放、丟棄,從而打破了多年來形成的“畜—肥—糧”的良好生態平衡體系,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由此也就成了養殖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養殖場建設方面的法規執行力度不夠?!秳游锓酪邨l件審查辦法》第七條第五款“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做了明確規定,對養殖場排泄物及其它污物的處理方面都有約束,符合相應條件的養殖場才能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然而,鑒于以往只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放松了環境保護的重視,使得大部分規模養殖場都取得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此外,在養殖場新建過程中環保部門僅對部分大型養殖場進行環境測評,而且抓的不是很嚴格,這些法規、規范執行力度不夠,很大程度上也是養殖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缺乏規劃,場址與布局建設不合理。早期建造的養殖場,未經科學規劃,選址、欄舍建設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不少養殖場建在城鎮近郊、村莊旁、河流溪溝畔;欄舍建設缺乏規劃,多數是邊發展邊建設,左一列,右一排,布局凌亂,建造簡陋、設施陳舊落后,極易對周邊人居環境造成影響。
(六)認識不足,環境意識不強。不少畜禽養殖場(戶)只注重養殖增效,不重視生態環保。對進行糞污治理改造缺乏主動性,不愿花錢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等靠要項目”的思想嚴重;對欄舍沖洗用水很少控制,污水隨意排放,畜禽糞便隨處堆放,不建造堆放設施,糞便任其風吹日曬,遇到下雨天,污水橫流、臭氣腥天,嚴重影響了養殖場及其周邊環境。
三、畜禽養殖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一)對農田環境污染。糞尿污水中有機物含量過高,會使水中硝態氮、硬度和細菌總數超標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此外,也可導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及板結。
(二)對空氣污染。有害氣體主要是畜禽糞尿、畜產品廢棄物等產生的一些有毒或有臭味混合氣體。目前有關研究已經從糞中鑒定出了160多種揮發性成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比例屬于鮮糞的成分。這些揮發性成分可分為4類:揮發性脂肪酸(乙酸、丙酸、3一甲基丁酸)酚類物質(4一甲基苯酚、4一乙基苯酚)、吲哚類物質(吲哚或糞臭素)及硫化氫、氨氣Ⅲ。此外糞水腐敗。污染周圍空氣,滋生各種蚊蠅,這不僅影響場內禽畜的生長,也會危及周圍居民的健康。
(三)對水污染。畜禽糞污中含有大量的氨、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屬等,糞污經人為沖洗和降雨沖刷,大量的營養元素流人江河湖泊池塘或滲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地下水污染,使水資源受到嚴重破壞,氧溶解度降低,水質惡化,嚴重影響人畜飲水和生態平衡等。
(四)傳播疾病。養殖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腸球菌、寄生蟲蟲卵等其他有害微生物,若不對其進行及時處理,會造成大量蚊蠅滋生,甚至引起某些人畜共患病的傳播和流行,危害城鎮郊區的衛生環境,阻礙養殖業自身的健康持續發展。
(五)影響畜產品安全。飼料中微量元素、抗生素、激素類添加劑的超量使用及疫苗、獸藥的濫用,對畜產品造成污染,影響畜產品安全,危害人類健康。
四、畜禽養殖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畜禽養殖場的合理規化建設。一是選址規劃科學。養殖場(小區)的選址、規化與建造新建養殖場在傳統建場選址基礎上,首先要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將糞污處理納入規劃之中,運用生物環境工程技術對養豬場的場地進行合理規劃,對圈舍、道路、排糞尿道及糞污處理系統等進行最佳的設計、規劃及建造。二是圈舍實施改進。選擇安裝先進的環境控制設備包括場舍的控溫、通風、光照、糞便清理、糞污再利用、消毒及污水處理設備等。有條件的場(戶)還應選擇安裝糞尿加工處理設備等。三是場地綠化。據報道,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大量氧氣,降低溫度10%-20%,減少輻射80%,減少細菌含量22%-79%,除塵35%-67%,除臭50%,減少有毒有害氣體含量25%,還有防風防噪音的作用。具體措施是在畜禽場周圍種植防護林,在各區間種植綠化隔離帶,在圈舍周圍道路兩旁進行綠化,在空地種植花草等綠色植物可減少污染。
(二)推廣畜禽清潔養殖。一是科學合理的飼養。根據畜禽不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要搞好營養調控,配制平衡日糧,在保證日糧氨基酸與能量滿足需要的條件下,控制日糧蛋白質水平,降低氨等營養素的排出量;日糧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酶制劑、微生物制劑、中草藥等環保型飼料添加劑,以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氮、磷等有害物質的排泄量。二是強化管理。為畜禽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生產過程中計量減少使用抗生素類添加劑,選擇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綠色獸藥,并嚴格遵守藥物的休藥期規定,在畜禽出欄或者屠宰上市前及時停藥;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不濫用疫苗。三是采用干清糞生產工藝。實行糞污干濕分離、雨水和污水分流,畜禽糞便干清堆積發酵后就地消納,或運銷給周邊林果園,盡量減少糞污的產生量。四是推行“畜禽-沼-果(蔬萊、苗木、花卉、藥材)”生態養殖模式。畜禽養殖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實現養殖場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實現養殖場糞污就近消化和綜合利用。
(三)綜合治理養殖污染。一是綜合利用糞便。養殖場糞便干清后經堆積發酵、污水經厭氧發酵池處理后,用于周邊的果園或農田肥料,形成一個生態農業鏈,使糞污就近資源化利用,從而達到養殖污染的“零排放”。二是糞便達標排放。畜禽糞污經厭氧發酵處理和沉淀后,在經過曝氧、生化或過濾凈化等好氧處理,使處理后的污水達到國家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向外排放。三是無害化處理。養殖場生活垃圾處理應遵照國家有關規定分類回收、集中處理、綜合利用,不得自行隨處掩埋或焚燒,以防造成環境污染。病死畜禽的尸體處理應盡量利用焚燒爐焚燒,并做無害化處理,對于條件不具備的養殖場應采用深埋法處理。嚴禁對病死畜禽的銷售和生食。四是發酵床養豬。運用微生物發酵原理,通過建立發酵床,添加秸稈、稻草和鋸屑等發酵基礎物質和發酵微生物等,糞尿經過墊料中的微生物發酵分解,將豬場糞污提前在養殖環節進行消納,免沖洗欄舍,實現污染物零排放,而且經過發酵床處理后,墊料變成了很好的有機肥料。同時,在養殖過程中不添加抗生素,避免了產品藥物殘留,實現了畜牧生產、資源利用、環境安全等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
(四)加大糞污處理基礎設施建設。一是依法督促畜禽養殖場(戶)自身增加資金投入,主動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完成糞污治理改造;二是積極爭取國家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沼氣工程等項目資金,建設糞污處理設施。
(五)廣泛宣傳,提高環保意識。國家相繼出臺了《畜牧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畜禽養殖業排放標準》等畜牧業等環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規。今后,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畜禽養殖對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及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尤其是畜禽養殖者的環保意識,增強養殖者對實施環境污染治理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增強全社會對環境衛生的重視與監督力度,促進環境保護與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加大監管力度。依托現有的法律法規,嚴把新建養殖場防疫條件的準入關,建設一個,達標一個。農業、環保等有關部門要明確責任,加大力度、通力協作配合,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將畜禽養殖場污染執法監管列入日常的工作日程。嚴格執行畜禽場建設的環保審批制度、排污申報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等相關制度。對現有畜禽養殖場要定期檢查糞污綜合利用、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運行以及污染物排放達標等情況,對不符合要求的,要責令其限期整改;對布局不合理、污染現象嚴重、無法有效開展治理的,要責令其限期搬遷或關閉。
- 上一篇:市衛生局中醫藥工作要點
- 下一篇:農村小康監測報告
精品范文
10畜禽養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