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學發展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01 07:32:00
導語:教育科學發展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區積極探索教育管理新體制改革,促進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了各級各類教育的健康協調發展。
一、基本情況
1、普及程度不斷提高。通過省政府“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達標驗收后,不斷鞏固“普九”成果,先后被評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縣(區)、省教育工作示范縣(市、區)。2012年順利通過省教育工作示范區復評驗收,并承辦全省教育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2010年小學、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均達100%,小學年鞏固率為100%,初中年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小學及初中入學率均達到95%以上。
2、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大力實施“中小學布局調整工程”,區內公辦中小學由1998年的304所調整到2010年的115處(區直學校22處、鎮街道辦學校93處);2001年-2006年大力實施“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新建、改建校舍面積27萬平方米;2006年-2012年新建、改建、擴建學校和幼兒園32萬多平方米。2001年全力提高實驗教學設施配備水平,完成省“實驗教學普及縣”工程。2006年大力推進中小學常規實驗儀器更新工程,全面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目前,各學校理科實驗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建立了功能比較完善的教育區域網,全部聯通了校園網,實現了“班班通”。
3、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全區省級教學示范校已達10處、市級教學示范校已達24處;省級規范化學校已達20處(其中11處在農村)、市級規范化學校63處,省、市級規范化學校占學??偺帞档?0%。
4、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推進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全區省“十佳”幼兒園2處,省級實驗、示范園10處,市級一類園17處,市級鄉鎮示范園2處。投資6500萬元建設區職業教育中心,擴大了職業中專的辦學規模,職業教育在校生占高中段在校生的47.8%。2001年異地新建三中高中部,2006年投資2.7億元新建了四中新校區,普通高中學校管理水平、辦學檔次、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認真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全區民辦中小學10處、民辦職業中專9處,民辦幼兒園200多處。
二、存在問題
1、辦學條件不平衡。一是農村中小學體音美器材不足,計算機配備機、生均比與城區學校相比有差距。有的農村小學的實驗器材、體育設備缺乏;有的駐城學?;顒訄鏊蛔?,不能滿足現代化學校發展的需要。二是有的存在大班額現象。有的駐城學校和布局調整撤并后保留的農村完全小學,規模不斷擴大,出現大班額現象,部分班額超過國家規定(每班初中生54人,小學生45人)。三是后勤配套設施滯后,有的達不到寄宿制條件。后勤配套設施不健全,有的安全、衛生、醫療、管理等缺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2、實施素質教育進程不快。一是部分課程開設不全。部分農村小學因師資力量薄弱,有的無法開齊開全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二是有的農村學校教學教研滯后。雖然近年來我們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教師整體素質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教學條件簡陋、信息來源渠道不寬、對外交流合作機會不多等多種原因,使得農村學校教學教研水平始終難以大幅提升。
3、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一是應試教育觀念依然存在。有部分家長仍熱衷于讀普高上大學,對職業教育存在歧視思想。二是職教招生行為不規范,少數虛假廣告行為影響職教招生正常秩序。三是我市職業教育規模還不大,辦學品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建議對策
1、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一是合理調整學校布局。2010年“城區基礎教育建設三年連建活動”全面啟動,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主城區34處中小學的改建、擴建、還建、重建或新建,工程總額近10億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步實施、滿足需求”的思路積極推進北城新區學校建設,青年路以南規劃建設學校22處。目前,13處還建、新建學校已于9月1日全面啟用,工程概算總投資6.7億元人民幣。二是抓好標準化學校建設。遵循“先易后難,先中心后片小,鼓勵先進,激勵后進”的原則,按照“實用、夠用、能用,量入而出、適度超前、逐步提高”的辦法,分年度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三是提高學校裝備水平。加強全區農村學校和農村薄弱學校實驗室、圖書室、計算機及多功能教室等標準化裝備設施采購及配置安裝,逐步提高實驗儀器、設備、圖書和體育設施的裝備水平,達到標準化裝備要求。四是開展城鄉學校幫扶。進一步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鄉鎮教育“一個法人代表,多個辦學實體,教師交流、校長互換、資源共享、管理一體”的“一校制”管理模式。
2、推進“義務教育教師素質提高工程”。一是推進教師管理體制改革。制訂《區教師管理辦法》,逐校核定全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開展義務教育學校崗位設置改革。二是切實加強校長隊伍建設。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校長聘任管理及績效考核,直接選派優質學校中層管理干部到農村薄弱學校任校長,對全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校長進行輪崗交流。三是配足配全合格教師。制訂《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補充規劃》,落實寄宿制學校的安全保衛、生活管理、衛生保健等方面的人員編制,優先解決代課教師轉崗問題,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定向定位招聘制度,重點傾斜外語、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配足配全鄉鎮中心小學、初中學科教師。四是大力開展教師培訓和交流。建立教師評價標準,完善教師培訓網絡,開展教師全員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農村薄弱學校支教,組織“名師”、優秀骨干教師講師團到農村學校開展講學活動。
3、打造“義務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工程”。一是深化課程改革。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按照教育部新課標的要求,開齊開足課程,嚴格學生在校時間。二是創新學生培養模式。不斷改革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和手段,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校外活動基地建設,形成“學生在校有人教,回家有人管,到社會人人幫”的“三結合”教育網絡。三是全面評價學生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學校管理、學生評價、課程改革、學科均衡等制度,逐步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基礎教育保障體系。四是大力推進中小學陽光體育運動和藝術教育活動不斷深入開展,實現受完義務教育的學生“人人會唱歌、個個能跳舞”的目標。五是注重學校內涵發展。強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完善教育質量評價方案,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形成辦學特色。六是改革招生制度,促進生源均衡。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嚴格實行劃片招生,就近入學;進一步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加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直接分配比例。七是推進教育信息化。大力實施遠程教育“班班通”,進一步完善遠程教育應用工作考核機制,強化應用研究,在全區中小學形成搜集、研究、應用和開發遠程教育資源的良好氛圍,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4、完善“義務教育關愛工程”。一是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繼續實施農村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制度,廣泛吸納社會各界進行資助,逐步提高資助標準,擴大資助覆蓋面,不讓一個家庭貧困學生因貧輟學。二是注重保障兩類兒童義務教育。確保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小學就讀,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關愛。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登記管理制度、家長聯系制度、教師結對幫扶制度,構建學校、家長、學生及社會有關部門互動平臺,改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條件,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5、統籌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一是加快職教整合,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加快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把學校建成規模在6000人以上的學校,形成的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二是加快勞動力轉移培訓步伐,推行城市化建設進程。三是加強各高中學校建設。減少學校三限生資金調控額度,提高教師待遇,提高教師積極性,促進教育質量的普遍提高。
- 上一篇:城鎮建設進程工作報告
- 下一篇:區長在六一揭牌儀式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