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4 08:58:05

導語: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按照縣政協關于《全縣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調研方案》,為了準確掌握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找準并解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農民解決基本衛生保健和醫療需求。近日,縣政協副主席同志帶領縣政協文史委、衛生局有關人員組成調研組,對全縣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集中時間分別深入到、、片區和縣級醫療單位,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鄉鎮衛生院等形式,重點對全縣衛生事業發展基本情況、衛生工作推進情況、基層衛生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衛生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有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縣人民醫院、縣中藏醫院、縣婦幼保健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衛生執法監督所,縣新農合辦),鄉鎮衛生院23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90個。

(一)全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近年來,共計投資7700余萬元,對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業務用房進行改造或新建,總建筑面積達5.75萬平方米,其中,縣人民醫院進行異地重建,規劃投資6900萬元,新建業務用房2.16萬平方米。添置了一大批先進醫療設備,如縣人民醫院螺旋ct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彩超、全自動血球計數儀、微波治療儀等大型醫療設備和鄉鎮衛生院200ma以上的x光機、b超、心電圖機及生化檢驗設備,全縣規劃設置床位364張,實際開放床位265張。衛生基礎設施條件得到質的飛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率達到98%,基本實現了以縣醫院為核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三級”醫療防保網,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情況

全縣核定衛生人員編制總量為552人,實有354人,空編198人;其中核定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編制總量474人,實有312人,空編162人。近三年,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通過全州事業單位公開招錄113人,招聘鄉鎮衛生院執業(助理)醫師9名,招聘“9+3”醫學畢業生7名;招錄“陽光天使計劃”全日制醫學院校畢業生16名;??浦边x17人,簽定“3+3”免費醫學生??贫▎闻囵B計劃協議24名;免費訂單培養醫學生協議11名;為毛日、阿科里鄉聘用1名藏醫。沙爾、、3所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已基本滿足,其余一般衛生院都在3人以上,告別了過去鄉衛生院“一人一院”或“兩人一院”的狀況。

1.縣級醫療衛生單位人員編制核定及實有情況。

縣人民醫院核定人員編制164人,實有111人,空編53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核定人員編制35人,實有28人,空編7人??h中藏醫院核定編制81人,實有27人,空編54人。縣婦幼保健站核定編制25人,實有14人,空編11人,縣衛生執法監督所核定人員編制7人,實有6人,空編1人,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核定人員編制11人,實有9人,空編2人??h級醫療衛生單位累計空編128人。

2.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核定及人員實有情況。我縣按照《省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辦法》和《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縣編制委員會于2011年8月批準我縣21個鄉(社區)衛生院人員編制數達到168人(每個衛生院8人),目前、、中心衛生院人員基本滿足外,21所鄉(社區)衛生實有101人,空編70人。

3.全縣村衛生室人員情況

109個行政村設置村衛生室90個,有村醫生90人,具有中專學歷5人。在崗執業的鄉村醫生90人(男:69人,女:21人),年齡在60歲以上的21人(男:18人,女:3人)占24%,50歲—59歲的28人(男:24人,女:4人)占31%,40歲—49歲的23人(男:15人,女:8人)占25%,40歲以下的18人(男:12人,女:6人)占20%。中專文化程度學歷5人,占6%,初中及以下學歷85人,占94%。

4.全縣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業務培養和能力提升情況

近兩年來,通過采取分片區培訓鄉村醫生、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執業醫生培訓項目、全科醫生培訓,對口支援、學科帶頭人培養等方式,培訓村醫生360人次,其中選送54名村醫生到衛校接受3年醫學中專免費學歷教育(每年定期學習2個月)。培訓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170人次,培訓縣級醫療衛生單位醫務人86人次。

二、衛生工作推進情況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2014年我縣農村居民參合人數達56612人,參合率達到99%。將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個人籌資70元。截止今年8月30日,共補償14326人次,其中住院報銷4789人次,門診補償9573人次,共計補償金額達1498萬元,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在統籌地內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達到75%、實際補償比達到61.5%、門診費用報銷比達60%。將兒童苯丙酮、尿道下裂納入大病保障范圍,致使我縣目前重大疾病醫療保障大病保障范圍擴大到22種,最高補償提高到12萬元。開通縣內醫療機構、州醫院、州分區醫院等28個定點醫療機構結時即報工作,方便患者報賬工作。積極推進新農合支付方式改革,住院分娩實行定額補助。

(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序推進。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1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醫療衛生單位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的覆蓋率、管理率和收益率,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量。

一是建立全民健康體檢機制。充分利用好2013年全縣婦女病和慢病普查成果,做好成果轉化工作。推進全民體檢工作制度化,要求醫療機構每2年開展一次以慢病和婦女病為重點的全民健康體檢工作,要求鄉鎮衛生院每年對65歲以上老年人開展一次健康體檢,今年上半年重點對去年兩項普查工作進行補漏體檢,完善居民健康檔案。截至目前,規范化紙質檔案為68413人,規范建檔率為98.11%。管理高血壓患者3094人,管理糖尿病患者718人,管理重型精神病人120人。

二是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2014年初啟動縣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和等級評審工作,力爭今年10月“二級乙等”疾控驗收一次通過,衛生部門加強了傳染病監測和防控,2014年報告乙、丙類傳染病10種,共計69例,無死亡病例,發病率為103.34/十萬。規劃免疫接種率達90%以上,全面完成脊灰及麻疹補充免疫工作,接種率達95%以上。管理結核病人41例,其中肺結核27例,實行了免費治療;艾滋病病毒檢測778人次,未檢出陽性病例。目前在管病人及感染者6人,免費抗病毒治療3人。

三是開展健康教育促進活動。大力開展“健康”健康教育宣傳工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群眾喜聞樂見的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培養和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我縣農村改廁成果,積極開展衛生鄉鎮和衛生村創建活動。各醫療衛生單位主動開展公共場所禁煙工作。

四是提高婦幼保健工作水平。今年全縣孕產婦總數為252人,孕產婦系統管理167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66?,住院分娩233人,住院分娩率81%,新法接生率100%,產后訪視124人次,訪視率92%,6個月內母乳喂養率為89%。篩查出高危產婦6例,進行全程跟蹤管理,高危孕婦管理率100%。未發生孕產婦死亡。孕產婦保健覆蓋率84?;今年上半年7歲以下兒童管理4238人,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2940人,管理率為77%,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97‰。發放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212人10.6萬元,農村育齡婦女補服葉酸231人。

五是增強衛生應急工作能力。加大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和隊伍培訓及規范化管理力度。強化人感染h7n9禽流感、加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做好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社會安全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準備工作。

六是強化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全面推進衛生依法行政,建立自由裁量行使監督和問責機制。加強衛生綜合監督體系和能力建設。督促醫改制度實施,強化日常監督工作的落實。今年組織4次對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職業衛生、放射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及消毒產品專項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下達監督意見書,并要求及時整改。

七是積極開展寺廟僧尼疾病普查。今年按照縣委關于寺廟“五通五有五覆蓋”的安排,我縣組織縣醫務人員對全縣開放寺廟僧尼進行結核病、包蟲病普查,普查人數達654人,查出疑似結核病8人,疑似包蟲病6人,目前正在進一步確診。

(三)啟動民族地區包蟲病防治工作。2008年以來對23個鄉鎮109個村進行包蟲病普查共計40003人次,累計發現包蟲病疑似病人111人(其中死亡5人),目前動態管理106人,累計手術治療8人。今年制訂了《縣2014年包蟲防治工作的實施方案》,完成包蟲病患者隨訪40例,進行了免費b超復查、肝功檢查、對符合條件的開展藥物治療。實行犬犬驅蟲、月月投藥,每月定期對全縣6745只犬采用獸用吡喹酮進行藥物驅蟲。目前正對23個鄉鎮的犬糞進行收集,州對我縣包蟲病患者正在進行療效考核。

(四)全面取消藥品加成。2011年7月起在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使用基本藥物,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2013年10月起又實行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每年取消藥品加成額70萬元,切實減輕了群眾醫療費用負擔。

(五)實行自愿免費婚前體檢。我縣自2014年3月起開展自愿免費婚前體檢,按每對婚前體檢對象補助240元標準確定統一的檢查項目,目前全縣婚前醫學檢查11對。

(六)進一步充實醫療機構人員。今年上報并確定我縣衛生事業單位招聘61人,其中已招錄陽光天使5人,直招??埔陨蠈W歷12人,上半年事業單位招考衛生專業技術16人即將到崗。

(七)常態化開展義診巡診活動。把義診巡診活動作為常態工作,與深化醫改重點任務和衛生發展十年行動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義診巡診活動工作,2014年縣衛生局建立由17名醫務人員組成的義診巡診醫療隊,至少每兩月開展1次鄉、村義診巡診活動,每次巡回4-6個鄉鎮、10-18個村,年內覆蓋全縣23個鄉鎮和109個行政村。各鄉鎮衛生院每月開展下村巡回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不少于10天,每季度覆蓋轄區內行政村至少1次,每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全年下村巡回醫療時間不低于60天,目前我縣義診巡診醫療隊已開展8次義診巡診活動,鄉鎮衛生院累計開展下村巡回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達350天次。

(八)強化衛生體系,著力解決群眾“就醫難”

1.加快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一是2012年啟動縣中藏醫院“二級乙等”中醫院等級達標工作,今年6月順利通過省中醫管理局專家評審;二是推進縣人民醫院異地重建進度工作,縣人民醫院住院樓裝飾裝修已接近掃尾階段,門急診綜合樓已完成主體建設;三是加大6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和14所村衛生室建設進度,年內完成建設任務。

2.加大人才培養,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強化人才培養,今年以來,選派23名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縣級以上醫療機構業務培訓,選派11名縣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到省州(市)級醫療機構業務培訓,組織各鄉鎮衛生院對所轄90名村醫生開展業務培訓。

3.繼續開展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落實縣級醫療機構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形成長效機制??h人民醫院、縣中藏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分別對口支援、、卡撒、咯爾衛生院,為鄉村醫療機構送技術、送人才、送服務,有效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利用眉山第三批援藏醫療人員,以“組團興院”的形式集中幫扶縣人民醫院,在兩年內實施“112行動計劃”,即:建立縣人民醫院無痛胃腸鏡、無痛人流門診;提升縣人民醫院外科綜合實力;啟動全縣1小時醫療服務圈;啟動縣人民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工作。

4.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加強縣、鄉兩級緊急醫療救援建設,今年建成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以、、3所中心衛生院為樞紐的“120”急救體系,初步形成1小時醫療急救服務圈,提高院前急診急救服務能力。同時,為發揮村級醫療機構“網底”作用,我縣今年在卡撒鄉啟動鄉村醫生簽約服務項目試點工作,明年在全縣推開。

5.認真落實基本藥物制度,滿足群眾用藥需求。針對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后群眾反映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少”的問題。衛生局一是要求配送企業加大基本藥物儲備,確保日常庫存在30萬元以上,解決藥品配送不足的問題;二是要求各鄉鎮衛生加大國家基本藥物正面宣傳,引導和改變群眾用藥習慣,使醫務人員和群眾懂得用同類基本藥物替代非基本藥物,解決醫務人員和群眾感覺的“無藥可用”問題。三是將村衛生室基本藥物補助全部以藥品形式發放到村。同時,為滿足群眾使用非基本藥物需求,衛生局協調藥品配送企業在23個鄉鎮衛生院設立非基本藥物代購藥柜,目前各鄉鎮衛生院藥品充足,能夠滿足群眾用藥需求。

6.加強醫療機構內部管理。一是為降低醫療風險,維護醫療機構正常秩序,全縣所有公立醫療機構今年10月起購買醫療責任險。二是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鞏固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改革成果??刂漆t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調整完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規范診療行為。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就醫秩序。三是嚴格醫療質量管理。積極推進縣人民醫院等級復審。提升臨床路徑管理水平,推進重大疾病規范化診療工作。強化醫院感染管理與醫療廢物管理,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院前醫療急救專項整治。全面推進“平安醫院”創建活動,開展維護醫療機構秩序打擊涉醫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建立健全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縣人民醫院設立警務室。四是強化優質醫療服務。持續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優質護理”和“服務百姓健康”活動。繼續推行便民門診、錯峰門診、雙休日及節假日門診等便民措施。五是加強中醫藥工作。大力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各鄉鎮衛生院積極開展中醫藥服務。六是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增進醫患溝通,轉變服務作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建立、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和病人投訴處理制度,計劃開通“12120”舉報電話,方便群眾及時反映衛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受理、處理病人投訴。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大力弘揚白求恩精神,加強職業道德和行業作風建設,發揚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優良傳統,促進“合理用藥、合理檢查、合理收費”。

三、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建議

(一)衛生隊伍建設方面。

一是衛生人力資源總量不足,全縣核定衛生人員編制總量為552人,實有354人,空編198人,縣級醫療衛生單位空編128人,鄉鎮(社區)衛生院空編70人。

二是嚴重缺乏急救車駕駛員。急救車駕駛員嚴重缺乏,災后重建裝備鄉鎮衛生院救護車9輛,無專業駕駛員,多數衛生院由院長兼職,縣人民醫院現有急救車7輛,4名駕駛員全為臨聘,這些都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如今年縣人民醫院臨聘駕駛員轉診病人在途中遭遇車禍,致車毀人亡,給縣人民醫院造成巨額賠償。按照州委關于在全州建立1小時醫療服務圈的工作要求,缺乏急救車駕駛員已成為難以推進該項工作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國家招聘執業醫師項目難以穩定。為解決少數民族地區鄉鎮衛生院缺乏執業醫師的問題,省衛生廳自2009年起實施了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項目,規定?對編外招募到鄉鎮衛生院志愿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并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10年以上,本人自愿留下來的執業(助理)醫師,可在原招募的鄉鎮衛生院和相應限額內通過直接考核招聘的方式招聘為在編在崗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還規定?接收單位為招聘執業醫師按規定申報和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費部分,由省項目辦公室按每人每年35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不足部分由項目縣財政負責解決。該項目實施以來,我縣累計招聘執業(助理)醫師9人,先后分配到我縣俄熱、二嘎里等鄉鎮衛生院,這些同志業務水平高,工作能力強,在鄉鎮衛生院非常實用。但由于在編制、社保(五險一金)等配套政策未落實(編制問題在2014年9月2日才由州人社局州衛生局發文明確),已有2人服務期滿解除協議。其社保單位繳納部分據測算還需每年5.4萬元。

四是我縣工作環境相對內地差距較大,交通、通信建設滯后,工資、福利待遇不高,人才引不進、留不住。近三年,我縣調離衛生專業技術崗位或調出縣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達40人;公開招錄的醫學院校畢業生7人中,已廢除協議5人。同時,醫療行業特殊,職業風險大,部分人不愿從事醫療服務工作,已從事醫療服務的人員也有退出或改行,人才流失大。特殊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難,而本科以上學歷幾乎不愿意到我縣工作,人才引不進。

五是村醫生年齡老化,村醫生合理退出機制難以建立,村醫生隊伍建設滯后,“三級”醫療衛生“網底”服務能力薄弱。

建議:一是著力解決全縣衛生人員空編問題,一方面為確保全縣衛生隊伍穩定,減少人員流失,在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招聘時優先招錄本縣籍醫學畢業生,繼續采取專科以上學歷直選,降低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考學歷標準等招聘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盡快充實衛生隊伍。另一方面,根據全縣急診急救實際情況和全面啟動1小時醫療服務圈要求,建議為、2所中心衛生院各配備1名救護車駕駛員,為縣人民醫院配備救護車駕駛員3名。

二是根據省衛生廳、財政廳《關于明確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項目人員服務期間有關政策的通知》和衛生廳、財政廳、人社廳、教育廳、省編委《關于加強衛生隊伍建設實施意見》文件要求,除省項目安排每人每年的3500元社保補助外,不足部份由縣財政予以配套解決,據測算約需每年5.4萬元,按協議服務期5年計算,共需配套27萬元。

(二)常態化巡診義診難度大。近年來,我縣所開展的巡診義診和衛生下鄉等活動,所有費用由衛生局和醫療單位墊支,每開展一次巡診義診活動所需經費(宣傳材料、醫療耗材、藥品發放、車輛運行)在2萬元左右。無專項工作經費,醫療機構墊支困難,致使該項工作難以推進。

建議:將該項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按開展12次巡診義診活動,每次按2萬元進行預算,共需財政預算解決24萬元工作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