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民情走訪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11 09:17:00

導語:基層民情走訪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民情走訪情況調研報告

按照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統一安排和部署,人社系統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主題,以“關注基層,惠及民生”為理念,堅持領導帶頭,全員行動的原則,深入羅場鎮村、解放村、村,訪貧問苦、求賢問計,幫基層解難,為群眾謀利,不僅較為全面地掌握了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人民群眾的愿望要求,還使人社廣大黨員干部在走實群眾路線中傾聽了解群眾訴求、體會基層實情,達到了錘煉工作作風,激發工作熱情的效果?,F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走訪期間,人社系統共出動干部200人次,通過組織開展座談會、入戶走訪的方式,對所聯系幫扶村進行了深入細致、務實有效的走訪調查活動。共入戶走訪群眾325戶,訪談145戶,向3000多名群眾宣傳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外出務工者人員權益維護知識等,散發宣傳單3200多份,發放干部連心卡700多張。從調研情況來看,三個村的基本情況較為一致,地形條件相似,面積規模相當,發展水平相近,在交通區位、民生改善和村級組織能力建設方面并無明顯差異。三個村主要經濟來源是靠種地和外出務工,經濟基礎較差,發展較為滯后。近年來,隨著黨委政府對于“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臺和貫徹落實,村兩委在積極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村民收入有很大提,交通運輸、看病就醫、通訊聯絡、子女上學、居住條件都有明顯改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

二、存在問題

從走訪調研情況來看,三個村還存在的制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各個村具體情況也有所不同,但還是存在著某些相似之處。

1.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村組、至學堂組之間、村組和之間至今未通公路。解放村環線公路牛角邱地段部分路基坍塌,且路面較窄,僅3米寬,隨著蠶桑產業的發展,生產生活物質的購買和農產品的外銷都急需進一步拓寬路面。農戶居住條件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存在部分村民仍居住在七、八十年代蓋的“干打壘”房子里。此外,至9個村民小組的部分河堤被洪水沖毀,600余畝良田灌溉受到嚴重影響。

2.建設資金嚴重缺乏。此次走訪,我局共投入18000元建設資金幫助硬化解放村村委會,為村公所安裝防護窗,改善村委辦公環境。但修建村道、補修河堤等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國家在這些項目的資金投入又十分有限,而村級組織收入少,無力承擔此費用,其結果是基礎設施實際投資為零,直接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小,農民增收困難。

3.項目單一增收難。三個村傳統產業為糧食種植,近年來又依靠地區優勢大力發展蠶桑,但并未形成規模,村民仍處于等、靠、要的狀態。大多數農戶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務工,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兒童。每遇自然災害和經濟形勢波動,傳統產業減產欠收,農戶基本生活就受到影響,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幅下降。此外,勞動力素質不容樂觀,文盲、半文盲和小學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占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固守傳統,運用科學技術進行農業生產能力不,缺乏創新意識,農業產值低下。

4.社會事業建設滯后。近些年來,三個村的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快,村民的治安情況比較穩定,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情況較好,村民應享有的低保、新農保、養老保險都很好的落實。但也看到,限制城鄉發展的因素依舊存在,在某些領域還有擴大之勢。在教育方面,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兒女及空巢老人問題日益突出。在醫療就醫方面,盡管實施了“新農合”,但鄉村衛生室就醫條件較差,加之醫療費用報銷政策的局限,農民就醫的根本問題仍未全面解決。在社會保障方面,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村民生活,但也存在著待遇偏低的問題,每月待遇60元的待遇甚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待遇,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農民參保積極性。

5.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從調研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民工由于自身技能水平低,就業能力較差,創業意識更是薄弱,農民工就業和創業情況不容樂觀。三個村缺乏必要的領頭致富人,致富典型示范作用有待發揮,這種情況在現有村兩委領導班子較為突出。

三、發展建議

針對走訪座談中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要求,我們能解答的按照政策規定進行了詳細解答,能幫助想盡千方百計予以解決。局領導班子在聽取民情走訪情況后,根據村情民意和投入能力,從自身職能著手,確定了重點幫助解決部分農戶生產發展問題的工作方案,擠出部分資金幫助解決農戶春耕生產、技能培訓、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但要真正走上致富發展道路,更需要廣大農民朋友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智慧和雙手來盡快走上致富發展道路。我們對解決好此次調研所反映的突出問題、推進農村發展提出了以下建議:

1.堅持標本兼治、創新解決社會管理問題。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通過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建設一支為農民謀利益、深得群眾信任的干部隊伍,尤其要注重選準和培養支部書記這個當家人和領路人。要引入考核競爭激勵機制,落實村干部工資報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待遇,從“選、育、管、用”等諸多環節對村干部隊伍進行規范化管理。完善村干部績效考核辦法,組織實施村干部年度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村干部待遇掛起鉤來。

2.爭取資金支持,優先解決交通問題。在村村通項目計劃安排和資金籌集上,要爭取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支持,盡快拓展和硬化已有交通路線。由政府出面,協調移動、聯通等單位,采取更新設備、增設基站等措施,從根本上解決移動通訊網絡覆蓋不全、存在盲區的問題。統籌安排資金,增加投入對農田水利設施投入,最大限度地緩解群眾生活生產用水困難。

3.樹立改革意識,穩妥解決發展問題。抓住國家度重視和全面加強“三農”建設的重大機遇,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大特色產業項目的投入力度,重點支持發展蠶桑農業,通過加強和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建立項目資金循環使用機制,捆綁使用各項資金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形成規模效益和區域性的主導產業優勢。

4.發揮部門職能,妥善解決惠民實事。抓住事關群眾利益的“小事”,從自身職能出發,堅持圍繞民生、服務群眾,想方設法解決好群眾所反映的各種問題。配合國土、交通、扶貧、財政等相關部門,加大項目投資力度,協調解決該村人畜飲水的問題和通訊問題。加大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實用技術培訓、典型示范帶動和市場拓展開發力度,著力提農村勞動力技能水平。強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策宣傳,登門動員群眾參保、解答群眾政策疑問,幫助群眾算好“養老帳”、“待遇帳”,努力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術、送農資”活動,為農民朋友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加強對所聯系戶的長期指導,跟蹤服務,幫助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切合實際的發展規劃,增加農戶收入,改善農戶生產生活環境,提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