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時間:2022-11-30 05:18:00

導語: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圍繞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在于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近些年來,我省認真貫徹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安徽實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特別是開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整體謀劃,創新措施,加大力度,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以健全組織體系為依托,在強化村黨組織的功能作用上下功夫

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加強薄弱村組織建設。從2001年起,分兩批從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9000名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到相對貧困、后進村擔任黨組織書記,圍繞“加強組織、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維護穩定、鍛煉干部,促進農村全面進步”六句話的目標要求開展工作,每批任期3年。省財政拿出5.7億多元,為每名選派干部配備了4萬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啟動資金和1.5萬元辦公經費,安排了78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目前,選派村配強了“兩委”班子,發展黨員3.2萬多名,實施發展項目1.6萬多個,化解村級債務近5億元。這些村大部分進入所在縣鄉的先進行列。

依托產業鏈設置黨組織,促進黨組織活動圍繞農村發展來開展。隨著我省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加之并村后村域規模明顯擴大,村黨員人數明顯增加,迫切要求改進村黨組織設置的工作。去年底以來,全省已有7200多個村設置了黨總支或黨委,依托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協會、農業示范基地、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等設置專業黨支部和黨小組6000多個,使支部連著產業,促黨員各顯其能。

理順村“兩委”關系,健全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在村黨組織換屆中全面開展了“兩推一選”,擴大了村黨組織成員選拔工作中的民主。推進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交叉面已達到70%,從組織上保證村“兩委”關系的順暢。同時,制定了《安徽省村“兩委”工作規則》,細化“兩委”職責,明確決策程序,形成工作合力。

二、以強化教育管理為手段,在建立“干部經常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有效機制上下功夫

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培育思想政治素質強、創業能力強的“雙強”型干部。每年春節前后集中1至2個月時間,在鄉村干部中開展一次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內容的集中學習教育活動?;顒右堰B續開展了3年,分別以“學習十六大精神,鞏固學教活動成果”、“完善奔小康思路,加快奔小康步伐”、“學習典型,提高本領,爭當先進”為主題,通過學習培訓、對照檢查和整改提高,不斷提高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集中解決群眾關心的問題。僅在2005年教育活動中,全省鄉村干部走訪農戶300多萬戶,為群眾辦實事19萬多件。全面推行為民服務全程,方便群眾辦事。我省在鄉鎮、村全面開展了為民服務全程工作,在鄉鎮設立服務室(廳),在村設點或代辦員,群眾辦事實現了“一室受理,全程代辦,無償服務”。為把好事辦實,各地不斷拓寬內容,規范程序,落實責任。目前,全省共為群眾事項近35萬件,辦結率達到98%。

建立規范化管理機制,激勵村干部干事創業。制定了《安徽省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對村干部的培養、選拔、管理、獎懲等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免征農業稅后,省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近兩年先后下撥轉移支付資金18億多元,每年用于村干部補貼達6億元。全省絕大多數縣市按照省里的要求,制定了統一的村干部補貼標準,不少地方以打卡的方式直接發放補貼,保證了村干部待遇的落實。同時,全省不少地方實行了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較好地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三、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在造就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雙帶”型黨員隊伍上下功夫

實施“雙培雙帶”,發揮黨員能人的帶動作用。從2002年起,我省在農村黨員中實施“雙培雙帶”先鋒工程,即把黨員、干部培養成發展能手,把非黨發展能手培養成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我們采取了加強培訓、結對幫扶、示范基地帶動、專業協會聯動、示范戶帶動、建立“雙帶”基金等辦法,廣泛開展爭做“雙帶”型黨員活動。4年多來,全省共培訓發展能手92萬多人次,參加“雙帶”活動的黨員干部34萬多人,帶動農戶116萬多戶。目前,全省正在實施“百千萬”行動計劃,力爭到2007年培育百個“雙培雙帶”示范鄉鎮、千個“雙帶”示范基地、萬名“雙帶”型黨員。

推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為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平臺。針對農村無職黨員“教育管理缺抓手、發揮作用缺平臺”的實際,逐步在全省農村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各地普遍設置了政策宣傳、帶頭致富、信息傳遞、科技幫扶、環境保護、糾紛調解、村務監督等10多種崗位,使無職黨員有職有責、有位有為。目前,全省已有50多萬名農村無職黨員上崗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實行流動黨員網絡管理,開展“雙向帶動”活動。省里制定了流動黨員規范化管理的意見,在流動黨員集中的地方成立了1183個黨組織,依托駐外辦事機構設立了836個流動黨員聯絡站,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組織管理。同時,全省建立了流動黨員信息管理平臺,所有市、縣、鄉實現了微機聯網,有的已聯網到村。為充分發揮流動黨員的作用,開展了“雙向帶動”活動,激勵和引導事業有成的黨員把家鄉更多的勞動力帶出去務工,把在外面賺到的資金、學到的技術、聯系到的項目帶回家鄉,創業發展。

四、以創新工作內容為動力,在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上下功夫

實行聯名推薦,提高發展黨員工作質量。在堅持發展黨員“十六字”方針的前提下,逐步開展了農村發展黨員聯名推薦工作。即由黨員和群眾按照規定的條件、程序和要求,在村民中推薦優秀分子,作為黨組織重點教育引導的對象;在申請入黨人中推薦入黨積極分子,作為培養考察對象;在入黨積極分子中推薦符合條件的人選,作為發展對象,拓寬了黨組織視野,擴大了群眾參與,激發了年輕同志追求政治進步的熱情。近3年來,全省農村共發展黨員10萬多名,結構明顯改善。改進干部選任辦法,擴大鄉村干部選任工作中的民主。在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中開展“兩推一選”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出臺了《安徽省村黨支部換屆選舉“兩推一選”暫行辦法》,對“兩推一選”進行了規范,在全省全面推行。為擴大鄉鎮干部選拔工作中的民主,我省開展了“兩推兩考”試點工作,即在黨員推薦初步人選的基礎上,由領導干部再次進行推薦,并通過任職資格考試和組織考察確定人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實行農村黨務公開,提高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全省統一了公開的內容、程序、形式和時間,規定黨組織年度工作計劃、黨的政策規定、決策情況、選拔干部的條件、黨員干部的評議獎懲和發展黨員工作等,都要向群眾公開,每季度首月15日為全省黨務公開日,一般以黨務公開欄為主進行公開。實行黨務公開,擴大了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較好地發揮了黨內民主的示范帶動作用。

五、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要求,在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上下功夫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主題,扎實開展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把農村先進性教育活動作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良好思想基礎和組織保證的一次重大政治機遇,作為為新農村建設增添強大動力的一次思想建設來抓。省里組織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簡明問答》宣傳手冊,發放到全省120多萬名農村黨員手中,要求各地在組織黨員認真學習的基礎上,圍繞“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黨員如何發揮帶頭作用”進行討論、開展黨性分析、狠抓整改提高,并實行黨組織、黨員整改承諾制,使廣大農村黨員和群眾明確了建設新農村的重大意義,形成了建設新農村的思想共識,明確了努力方向。

緊扣建設新農村的要求,精心謀劃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五年工作規劃。省里明確提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任務來謀劃,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來推進,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成效來檢驗。目前,正在按照省委的要求,研究制定《安徽省2006-2010年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規劃》,對未來五年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行全面謀劃。同時,在總結第一、二批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將選派第三批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持。

不斷加強考核,深入推進“三級聯創”活動。以“三級聯創”活動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抓手,著力推動活動的深入開展。全省每年對“三級聯創”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一次考核,每兩年進行一次評比表彰。省里統一提出考核標準、評分辦法和時間安排,把縣、鄉黨委書記履行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職責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將考核結果與他們的任用掛起鉤來。同時,省里在對考核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每年確定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薄弱縣和重點管理的鄉、村,督促有關地方抓好整頓和整改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工作的落實,不斷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上水平上臺階。

(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