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時間:2022-03-06 05:07:00
導語:解放思想 更新觀念推動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經濟社會的大發展,首先需要思想的大解放。就我省而言,建設充滿實力、活力、競爭力的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的過程。解放思想就是使我們的主觀意識更加符合客觀實際,使我們的實踐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使我們的發展更加自覺符合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客觀要求。省委七屆三次全會明確指出,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七大精神,從我省來講,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進一步解放思想、推進改革開放。
解放思想首先要正確認識省情。近年來,我省各項事業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經濟總量平穩快速發展,2005年實現GDP和財政收入“雙超一”,GDP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達到10116.6億,全部財政收入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達到1035.2億,2006年和今年也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我省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六位。二是經濟結構調整效果明顯,在農業上,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0.2%。在工業上,鋼鐵、石化、裝備制造等七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上升到80%。三是曹妃甸大港、黃驊港、華北石化、富士康、華為、邯鋼新區等一大批戰略投資項目相繼建設,使我省經濟呈現出巨大的發展后勁。四是改革開放為進一步發展增添活力,國企改革邁出新步伐,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五是基礎設施建設迅猛,成為我省建國以來基礎設施建設最多最快的時期。六是社會事業發展邁出巨大步伐,五大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建立。
在客觀總結成就的同時,必須看到,我省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2006年我省GDP分別是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的44.7%、53.2%、53.9%和74.2%,人均GDP分別為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的53.3%、58.9%、60.2%和71.7%。2006年我省城市化率為38.8%,不僅低于沿海發達四省,也低于43.9%的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十八位。2006年我省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10305元,居全國第十六位,比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分別低7960元、3779元、5711元和1887元。2006年我省農民年人均純收入3802元,居全國第十位,比浙江、江蘇、廣東和山東分別低3533元、2011元、1278元和566元??陀^總結成就,認真分析不足,目的是進一步增強全省人民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激發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加快實現建設沿海強省的宏偉目標。
解放思想要認識和把握環渤海地區崛起的巨大歷史機遇。環渤海經濟圈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歐亞大陸橋的東部起點之一,是東北、西北、華北以及部分華東地區的龍聚之地。在環渤海地區5800公里的海岸線上,有20個城市遙相呼應,聚集著數千家大型企業。包括天津、大連、青島、曹妃甸、秦皇島等中國重要港口在內的60多個大小港口星羅棋布。以北京和天津兩個世界級大都市帶動的扇型區域,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城市區、工業區、港口區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經歷了珠三角率先發展、長三角強力突起和環渤海地區后發崛起的發展過程,形成了我國最主要的三大經濟集聚區,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環渤海。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心不斷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趨勢下,環渤海地區將逐步發展為連接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國際物流中心和世界級的制造業基地,已經表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隨著國家對于環渤海地區發展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加快環渤海地區的發展逐步上升為國家戰略,京津冀經濟發展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國內外產業向該地區轉移和集聚的趨勢明顯加強,區域內要素市場優化整合的力度加大。因此,我省作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省份,其發展既有機遇又有挑戰,不進則退、小進也退,以全新的姿態,把握大機遇,實施大舉措,乘勢而上,才能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
解放思想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我省有487公里的海岸線,本來就是沿海省份,但許多人并不知道我省是沿海省份,因此,我省確立建設沿海強省的目標可以說是區位的回歸;針對我省多年形成的保守、小富即滿等消極社會心態,也是思想的覺醒;對于全省人民謀發展、盼發展的客觀要求,更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建設沿海強省,我們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思想和觀念問題的束縛,面臨著一系列體制和機制的制約。因此,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口號,而是要與發展實踐相結合,實實在在落實在工作上,落實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上。
二、樹立沿海意識是推動我省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保障
樹立沿海意識并不主要指樹立沿海的區位意識,而主要是指與發展有關的意識。主要包括開放意識、改革意識、市場意識、自信意識等方面。
樹立沿海意識,首先要進一步增強全方位的開放意識。那么,什么是開放意識呢?我認為,開放意識并不能簡單理解為你這個地方的發展環境是不是寬松,而是指有沒有主動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的意識。古今中外,沿海地區的發展無一不是利用了國內外資源和市場,通過資源和要素的優化配置,實現了快速發展。許多國人不知道我省是沿海省份,并不能怪人家孤陋寡聞,而是我們多年來沒有重視海洋和沿海地區的開發。我省引進的世界500強還不足廣東和江蘇的四分之一。樹立開放意識要體現在“主動”二字上,不能坐等,要走出去,獲得主動權。摒棄封閉的“邊緣心態”和“內陸心態”,在思想和行動上樹立“大開放”“大融入”“大互動”的開放意識。
改革意識,就是人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規律,敢于突破陳規和固見的創新意識。沿海發達地區無一不走出了一條發展引領改革,改革促進發展的道路。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文化等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完善。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所有制結構;培育了適應其經濟發展要求的金融、人才、技術、土地等要素市場;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建立了以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扁平化政府管理體制;探索了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制;基本建立起了各具特色、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改革意識的養成需要社會的激勵、更需要社會對于失敗的寬容。沿海發達地區形成的一系列新體制、新機制都是具有較強改革意識的具體體現。
市場意識,就是人們在經濟社會生活中主動利用市場經濟規律的意識。不僅敢想,而且會想;不僅敢干,而且會干。敢想、不會想是瞎想;敢干、不會干是蠻干。怎樣才能做到會想和會干,主要看你懂不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去謀劃、去管理、去創業、去創新。為什么出現那么多“交學費”的事情,歸根到底,是我們沒有掌握并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最終事倍功半,甚至一敗涂地。因此,建設沿海強省我們必須擁有一支真正懂經濟、會管理的管理隊伍和企業家隊伍。
自信意識,包括人的自信、團隊自信和區域自信多個方面。就區域自信而言,我認為,我省文化具有包容、謙遜與多樣性的特征,但自信不足?,F實生活中,與沿海發達地區甚至中部有些地區的人們相比,我省人更多地談自己的劣勢,很少談及我省的優勢。我們身居沿海,但很少提及沿海,造成人們印象中的河北與真實的河北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陀^地講,許多人不了解我省,更不了解我省的歷史。歷史上我省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極深,涌現出了大批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乃至實業家。保津走廊、唐山是近代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因此,確立沿海意識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培育社會的自信意識,堅信我省建設沿海強省的目標一定能實現。
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要以人為本,建立在協調、可持續的基礎上,發展的成果要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更新發展觀念最主要的是確立科學的發展觀念,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績觀、區位觀、資源觀和產業觀。
就我省而言,建立新的發展觀念要著眼于我省的發展實際,在發展上,一是要進一步優化我省發展的生產力布局,以大港口、大基地(園區)、大項目、大交通為載體,發揮產業和區域比較優勢,通過實現部分產業和區域的率先發展,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二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逐步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在第二產業中的比重,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對于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核心產業、核心園區和核心城市率先實現科學發展的目標,存量調強、增量調優,進一步加快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進程。三是要培育發展功能完善、城鄉一體的要素市場,建設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推動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進程。四是要加快優化行政管理區域,特別在中心城市的縣區設置以及幾個沿海新區的建設上,要加快實現行政管理區域和經濟區域的一體化進程。
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客觀上需要樹立新的政績觀,并建立與之適應的效能評價體系和政績考核體系,對于一個行業、地區發展的考核指標要符合行業和地區特色,體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通過考核的激勵機制,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
建設沿海強省需要樹立新的區位觀。就總體而言,我省不僅內環京津、外環渤海,而且還外環東北、西北、華東,隨著曹妃甸大港、黃驊港的建成,我省的港口群將是歐亞大陸橋東方最近的出???,我省將是未來北方最大港口群最直接的腹地。因此,從區位看,我省應該說整體上屬于沿海地區,不應有傳統上的內陸、沿海區位之分。
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樹立新的資源觀。市場經濟時期最大的資源是什么?按照市場取得的難易度排序是人才、管理、品牌、信息、自然資源。我省發展中最緊缺的資源是人力資源,特別是既懂管理、又懂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和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實用人才。以發展的眼光看,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是靠出賣自然資源獲得持續發展的。所以一個地區要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摒棄只把自然資源作為資源的舊的資源觀,樹立新的資源觀。特別是一些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要盡快從煤炭、礦石等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初加工等粗放利用方式中擺脫出來,在資源還沒有枯竭以前,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同時,我省作為資源短缺的省份,要加大資源節約和再利用的力度,提高國土資源的可持續支撐能力。
優化經濟結構需要樹立新的產業觀念。我省是農業大省,又是重工業、化學工業大省,人們傳統的產業觀念多偏重于第一、第二產業,對于第三產業的認識不夠。我省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有扶持政策力度不夠的因素,但更主要的還是經濟主體,特別是一些企業家對于第三產業的認識不夠,使得資本的投向以第二產業居多。因此,要通過政策引導,逐步形成全社會重視發展第三產業的新的產業觀念。
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才能破除發展道路上的思想束縛和體制機制的制約,進一步提升全省人民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最終實現我省又好又快發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省已跨入新的發展階段,其發展優勢將更加顯現,一個經濟繁榮、社會和諧、文化進步、人民富足的沿海強省必將崛起于渤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