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資金審計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10 01:38:00
導語:農村義務教育資金審計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規定,20*年3至7月,河南省審計廳組織全省各級審計機關,對18個省轄市、163個縣(市、區)20*年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桌凳更新配置專項資金(以下簡稱課桌凳更新配置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審計調查。
一、基本情況
20*年,我省計劃安排財政資金6億元,用于全省18個省轄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下簡稱農村中小學校)課桌凳更新配置工作。實際到位資金6.2億元,其中省財政資金6億元,省轄市、縣(市、區)主動配套資金2431萬元。共向全省24828所農村中小學校更新配置課桌凳3884283套,為4304所農村中小學維修課桌凳352663套,直接受益學生7834961人,占全省農村中小學校在校生人數的62.2%。
審計調查結果表明:省教育廳與各省轄市、擴權縣(市)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在省、市兩級收取供應商質量保證金。采取了“省級招標確認供應商資格、省轄市招標采購課桌凳、供應商實物配送、縣級驗收統籌安置”的實施方式,對更新配置的課桌凳制定了全省統一的規格和標準。省財政及時籌集和下撥專項資金,并對專項資金的管理使用提出嚴格要求,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加強督導。審計調查中未發現滯留、挪用專項資金等違法違規問題。鄭州、平頂山、南陽、洛陽、濟源以及永城市還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主動安排地方財政資金2431萬元,進一步加大了課桌凳更新配置的力度?;窘Y束了我省農村中小學生自帶課桌凳和學校課桌凳破爛不堪、參差不齊的歷史。改善了教學條件,緩解了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緊張的狀況,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推動了我省義務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和師生的稱贊。
二、審計調查發現的問題及其原因
(一)部分課桌凳在材質規格上不符合省定標準
14個省轄市、3個擴權縣發現此類問題。主要是個別供應商生產的課桌凳不符合省定標準,出現課桌凳表面起皮、變形、螺絲松動、損壞率高等問題。如安陽市滑縣配置的課桌凳所使用的螺絲是普通螺絲,沒有按質量標準使用“止退螺絲”,直接導致了相當部分的課桌凳螺絲松動、脫落,桌面和凳面與支架分家,甚至損壞。
(二)課桌凳分配中存在的問題
1.超范圍更新配置課桌凳。調查發現,有的將課桌凳配置到非農村中小學校;有的將課桌凳用于農村中小學校的會議室、教師辦公室等。8個省轄市、1個擴權縣發現此類問題。如沁陽市將課桌凳配置到非農村(縣直)學校5364套,價值84.97萬元,占沁陽市課桌凳更新配置總套數的35%。
2.課桌凳分配數與實際需求不一致。調查發現,有的學校課桌凳超額配置,造成閑置;有的學校課桌凳配置不足。8個省轄市、1個擴權縣存在此類問題。
(三)課桌凳配送安裝以及售后服務不到位
1.個別供應商未按要求安裝課桌凳,增加了學校負擔。調查發現,3個省轄市存在此類問題。如開封市杞縣共配置課桌凳31497套,供應商只安裝了其中的1694套,其余29803套由學校出資安裝,學校共為此支付安裝費89409元。調查發現后,有關部門及時收回了資金。
2.課桌凳售后服務不到位。2個省轄市存在此類問題。如輝縣市某鎮小學有2套課桌凳有質量問題,重新返還廠家進行維修,時間長達四、五個月之久,仍未交付學校使用。
(四)個別學校課桌凳的管理不夠規范
一是學校未及時登記固定資產賬。7個省轄市、1個擴權縣存在此類問題。二是管理不嚴密,造成丟失或者人為損壞現象。2個省轄市、1個擴權縣存在此類問題。如鞏義市芝田鎮第一初中新配置凳子1400個,由于學校管理不善,截至調查時已丟失凳子36個。
三、審計調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
對這次審計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在《河南省審計廳關于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桌凳更新配置專項資金審計調查情況的報告》上作了批示,要求省教育廳根據審計建議督促整改。省教育廳及時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更新課桌凳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技裝〔20*〕773號)。目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正在糾正之中。
- 上一篇:農村審計補貼資金調查報告
- 下一篇:農村生活保障金審計管理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