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監督條例出臺引發的思考

時間:2022-12-03 08:21:00

導語:黨內監督條例出臺引發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內監督條例出臺引發的思考

中國共產黨在風雨中走過了83周年。83年來,譜寫了輝煌歷史,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抗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保衛祖國領土的完整,捍衛了華夏兒女的尊嚴;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解決了全球近1/4的人口的溫飽問題。但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個別地方的少數官員,不能廉潔自律,一心為民,而是利用手中的權力,一心為己,為家人謀私利,出現了腐敗,嚴重影響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于我們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學習,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制度體系上構建了一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黨內監督網絡平臺,詳盡規定了六大監督主體的監督職責任務,并明確規定了監督制度?!吨袊伯a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內監督的重點對象是黨內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的主要負責人。同時條例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監督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強調加強黨的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監督的同時,必須加強黨員對黨的組織、黨員對黨的干部、黨的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的監督,真正體現出自上而下的監督與自下而上以及同級領導班子內部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切實保障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民主監督權利。這樣就避免了一級領導班子由某一個領導人說了算,從另一角度上講,也增強了各級領導班子的主要領導人的防腐能力,提高了整個領導班子的抵御風險的能力。

近年來一些地方、一些單位的“一把手”因腐敗落馬。黨政大權一把抓,財務審批一支筆的原沈陽市市長慕綏新;肆無忌憚地任用親信,干部任免“一錘定音”的原沈陽市物價局局長王秀珍,就是監督沒有落到實處,“造就”了這樣一批貪官。雖然最終他們受到嚴懲,但是黨和人民的利益也受到了損失。以前各級機關單位,都有自己的一套規章制度,但都由“一把手”審批執行,對“一把手”沒有有效的監督,很多情況下靠個人自覺。而班子成員、下級和黨員群眾擁有的權力和權威不足以制約“一把手”的權力。當前對“一把手”權力監督上嚴重缺位,對他們是“管得著的不了解,了解的管不著”。監督必須以權力、權威為后盾,否則對權力監督就是一句空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麗曼認為,黨內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為:監督機制不順暢,紀委權力來源、依附于同級黨委,很難履行對同級黨委及其領導成員的監督制約;監督重點不明確,多為對下級監督,沒有形成以領導干部為重點的監督機制;黨的民主生活會制度不能堅持,沒有形成有效的上下結合的黨內民主監督機制。

制定黨內監督條例,使黨內監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加強黨內監督工作的重要保證,把上到紀委,下到每一位黨員同志凝聚成一股繩。加強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在監督條例中明確規定了黨員在黨內監督方面的責任和權利,責任和權利同時要求黨員在今年的工作中要發揮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垂范作用。

現在黨中央出臺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把黨內的監督制度化,順暢了黨內民主監督機制,明確了監督對象和內容,成立了專門的監督機關。這將有效的防止權力過濫,加強監督,增強黨內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應當自覺接受并正確對待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這將意味著,在強調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還要加強黨外監督。一方面要在黨內形成積極倡導監督,大膽實施監督,熱情支持和保護監督的濃厚氛圍,切實建立一個有效完備的自我監督系統;另一方面要重視外部監督的作用,把強化黨組織監督、輿論監督、人大監督等多種形式的黨外監督結合起來,形成監督合力,有力地促進黨的建設健康發展。

作為我們基層黨組織,一方面要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貫徹《條例》的實施,另一方面要在群眾中樹立黨員干部新形象,要求第一位黨員立足本職為醫院獻計獻策,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表現帶領全院職工,在職工中樹立威信,以自己的言行取得職工的信任和支持,作為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把掌權用權貫穿于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中。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出臺,這將有效的防止權力過濫,加強監督,增強黨內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這無疑是黨內監督歷史上又一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