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林業局退耕還林工作匯報

時間:2022-11-02 10:40:00

導語:縣林業局退耕還林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扎實推進退耕還林建設

傾力致富一方一地百姓

林業工作中,我們認真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緊緊抓住國家退耕還林這一重大機遇,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發揮優勢,協調聯動,形成了全社會動員、多元化投入、全方位保證的工作局面,努力把退耕還林建設成一項為民、利民、富民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截止目前,全縣共完成退耕還林萬畝,其中營造生態林萬畝,經濟林萬畝,涉及全縣個鄉鎮萬農戶,得到了上級肯定和群眾的擁護。(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規劃布局上堅持做到“三個結合”。一是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紅棗是我們縣的三大特色支柱產業之一,更是山區農民生活保障、增收致富的命根子,為此,我們結合實際,在山區個鄉鎮退耕還林工作中,大力發展棗樹栽植,確定了上閆莊萬畝棗園基地、口頭萬畝紅棗基地和一個千畝珍棗園等重點,并著眼長遠,把紅棗無公害生產的宣傳、服務和示范園區建設融于退耕還林項目工作之中,確保退耕還林沿著特色化、高標準、強競爭力方向發展。二是與生態建設需要相結合。郜河、沙河、磁河穿越全縣六個鄉鎮,沙荒地、沙灘地數萬畝,為此,我們把“三河四岸”作為平原退耕還林工作的重點部位,確定了以獨羊崗鄉為重點的萬畝速生林基地,并把公路干道、鐵路兩側和環水庫、環縣城、環鄉鎮、環村莊納入生態林網建設之中,林海、林網、林廊、林帶的建成,使生態、旅游、觀光等功能聚于一體。三是與自然資源開發相結合。我縣中部丘陵區域,崗坡次地較多,歷史上適宜種植核桃、柿子、杏等雜果。因此,我們又把六股道萬畝雜果基地、西崗萬畝杏扁基地作為丘陵鄉鎮退耕還林重點,使這項工作既符合當地實際,又便于群眾接受。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百余名林業人員進行了外業調查和內業設計,編制了《行唐縣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項目規劃設計》,將工程建設任務層層落實到鄉、村、組、戶乃至每一片山頭、地塊和灘涂。

整體推進上努力實現“四個轉移”。一是由國家、集體造林向民營造林轉移。積極引導和鼓勵在崗和下崗職工、農民大戶承包租賃荒山荒坡造林,實行重點幫扶,優先列入規劃,優先安排苗木,有效地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造林綠化的熱情,涌現出了一大批在職職工、外地經商戶承包荒山荒灘造林綠化的典型,其中千畝發上造林大戶個,百畝以上的造林戶個,民營造林占全縣造林的以上。二是由分散造林向規模化、基地化造林轉移。按照“一山”、“兩側”、“三河”、“四環”的總體規劃,對五個萬畝基地、一個千畝珍棗園等六大重點工程進行合力開發,使荒山、荒灘開發整體、有序推進。三是由數量型造林向質量效益造林轉移。為確保工程質量,我們聘請林業專家到規劃地點對土壤、氣候、水源等因素科學論證,制定了不同立地條件下的各種造林技術規程,下發到個鄉鎮,同時抽調名林業技術人員吃住鄉鎮,深入工程一線,嚴把苗木關、整地關、栽植關、澆水關、管護關,做到坑不夠標準不栽樹,苗水夠規格不下坑。在丘陵、山區還推廣了“生根粉沾根、保水劑拌土、地膜覆蓋”等罐式覆膜造林技術,使荒山退耕還林成活率達到了以上。四是由人工造林向機械化專業造林轉移。我們打破過去一家一戶個人放炮、人工挖坑“少、慢、差、費”小打小鬧的作法,大力推廣集中爆破和機械整地作業方式,幫助群眾聯系了一批溝機、坑機和推土機,充分發揮大型機械開發整地的威力,大幅度提高了荒山開發的效率。山區退耕還林工作中,共動用大型機械多臺次,完成荒山開發治理萬畝,其中造林整地萬畝,栽植樹木萬株。

政策機制上突出體現“五個激勵”。一是強化責任激勵。我縣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實行縣領導包鄉、包重點工程,鄉領導包村、駐鄉林業技術員包片、包塊層層分包責任制,和各鄉鎮簽訂了退耕還林責任狀,把退耕還林工作列入部門和鄉鎮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在重點工程地方建立碑牌,標明責任人,讓人與樹共榮辱,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干部退耕還林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了工程的順利開展。二是捆綁投入激勵。針對山區造林難度大,投入大的實際情況,積極爭取上級林業部門支持和引進外資的同時,堅持全縣綠化一盤棋,縣林業、水利、扶貧、交通、財政等部門協調資金,擁綁投入,確保重點工程和林道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有關鎮和村從工程實際出發,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依靠群眾投資投勞,進一步加快。進一步加快了全縣造林綠化步伐。三是市場運作激勵。我們通過縣電視臺、信息函等多種形式廣召苗木供應商,召開了有個市多家客商參與的工程造林競標大會,對工程造林所用苗木進行了公開、公平、公正競價。為克服苗木供應不足,影響群眾造林積極性的問題,我們還實行統一調苗、鄉鎮調苗和農民自己調苗三條腿走路的調苗機制,確保造林苗木足、質量優、品種全、價格低。四是明確權屬激勵。堅持誰退耕,誰造林,誰經營,誰收益,確保退耕農戶享有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地上種植的林業所有權。同是嚴格兌現政策,將退耕戶的糧食補貼、現金補貼不折不扣地發放到退耕還林戶手中,極大調動了農民退耕還林的積極性。五是加強管護激勵。為鞏固造林綠化成果,我們對退耕還林工程實行封山禁牧,廣泛宣傳《森林法》,村村張貼封山禁牧通告,成立專門的護林執法隊伍,形成林業派出所與公安、交通、水利部門相配合的網絡執法隊伍,強大的護林力度,讓退耕造林戶吃下了定心丸。

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其優惠的政策和顯著的效益贏得了民心,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投身到這項宏大的惠民工程之中,而今,山山嶺嶺遍布紅棗,崗崗坡坡雜果攔腰,岸岸旁旁林網改貌,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農民真正擁有了自己的“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