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匯報

時間:2022-10-20 03:30:00

導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匯報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農業法為核心,包括農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農業技術推廣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水法、森林法等在內的調整農村社會關系的法律體系。近年來,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及其“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新農村建設離不開法治的保障。推進新農村建設,應按照20字總要求,大力加強農村法治建設,依法保障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依法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生產發展。強化農業基礎、穩定農業生產關系、改善農民生活,必須加強對土地承包權、村民自治權和私人財產權等農民權利的法律保護。為促進農業生產發展,應注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法律工作:一是將農民的權利和義務法定化,調動農民積極性,確保其當家作主的權利;二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農村鄉鎮機構、義務教育體制和縣鄉財政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三是建立法治化的利益保障和表達機制,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四是依法行政,發揮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對“三農”工作的支持。

依法規范農村市場秩序,促進生活寬?!,F在,一些農村市場建設滯后,市場分布不盡合理,市場秩序不夠規范,消費環境較差,假冒偽劣產品較多,給農民生活帶來不便,也侵害了農民的利益。因此,應切實抓好產品質量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農村的貫徹落實,依法管理和規范糧食流通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資化肥市場,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打擊假冒偽劣,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農村市場體系,形成現代流通方式下的農村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經營網絡。對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各種類型的新經濟組織應加以鼓勵并依法規范,以提升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防范市場風險。同時,完善計劃生育補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村養老保障、五保戶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消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依法處理資源環境問題,促進村容整潔。新農村建設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只有實現科學發展,才能保持村容整潔。在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應進一步落實資源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不能破壞性開發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和草原資源等,也不能把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農村。對于已經出現的資源環境問題,應善于通過法律手段加以解決;對于農村的房舍、街道建設,應依法進行規劃和施工。

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促進鄉風文明。應當看到,目前不少地方的農村還存在著利益糾紛增多、社會治安不好、封建迷信沉渣泛起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影響了鄉風文明建設。應在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同時,切實搞好農村法治教育,增強農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引導廣大農民依法處理矛盾糾紛、依法維護自身權益,樹立文明新風。

依法開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促進管理民主。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制度。這是廣大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一項基本制度,有利于激發和調動廣大農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責任感。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內容。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需要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村委會選舉辦法,健全村務公開制度,建立民主理財、財務審計、村務管理等制度,使村民自治制度化、法制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緊緊圍繞服務群眾這個中心,自覺支持管理民主,切實發揮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