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和諧民政匯報

時間:2022-10-23 03:05:00

導語:現代和諧民政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和諧民政匯報

20**年,**省民政廳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揮好民政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基礎作用為目標,開拓創新,積極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改善民生工作,成為20**年全省現代和諧民政事業發展中的新亮點。

一、學習落實十七大精神,明確發展思路,樹立現代和諧民政目標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省民政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迅速組織學習,結合實際,明確了發展思路,樹立了現代和諧民政目標。

一是采取多種形式,將學習十七大精神推向深入。**省民政廳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來抓,采取專題輔導引帶學、以上帶下示范學、突出重點專題學、設計考題督導學、大會交流互促學、聯系實際推動學等方式,在全省民政系統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的熱潮。召開了省民政廳學習十七大精神動員暨專題輔導報告大會、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學習十七大精神座談會,特別是先后兩次邀請中共中央黨校校委、教育長,中國著名理論家,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王瑞璞教授作總書記“6.25”講話精神和十七大報告專題講座,并于11月26日至30日,在民政部培訓中心舉辦了全省地市縣民政局長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培訓班,邀請民政部、中組部相關領導和有關專家學者做了專題講座,開闊了視野,找準了民政工作在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中的歷史責任、歷史定位和歷史作用。

二是把握十七大精神實質,確立現代和諧民政目標。在學習十七大精神過程中,民政廳黨組結合實際確立了全省現代和諧民政建設的六個目標,即:建設為民民政,踐行以民為本宗旨。解決好困難群體、弱勢群體和優撫群體的基本生活,使其感受到社會的公平與正義,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他們的心中;建設法治民政,實施依法規范管理。提高民政工作法律效力,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建立和完善審批制度和審批程序。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強化監督檢查;建設有為民政,努力開創工作局面。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精心謀劃,在集中財力、人力辦大事上重點突破,在即有成果上開拓創新,在突破薄弱上加大力度,在制度建設上下大氣力;建設效能民政,落實重點工作任務。緊密圍繞黨政工作的重點,在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上取得突破。以突出的工作成果,體現民政工作的效能;建設廉潔民政,切實做到秉公用權。不斷加強民政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氣節,防止手中的權力商品化、庸俗化,切實做到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凈;建設素質民政,提高干部綜合能力。民政干部要增強促進社會公平的本領,協調利益關系的本領,開展群眾工作的本領,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強化學習,強化親民務實作風,強化和諧理念,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適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應對新挑戰,積極投身于民政工作和民政事業發展的偉大實踐。

三是聯系民政職能,明確現代和諧民政定位。通過學習十七大精神,我們認為民政部門要積極創新機制,努力探索發展規律,切實在促進社會公平享有改革發展成果方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完善健全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功能方面、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方面作出新貢獻。民政部門要成為解決民生疾苦之窗口。通過保障好社會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盡最大努力減少社會弱勢群體的數量;成為落實民權發展之平臺。通過行使職能來調動和引導人民群眾參與綜合性、全局性的社會決策,通過具體的民政任務來落實和保障人民群眾實現自身性、業務性的社會決策;成為維護民利公平之杠桿。通過社會二次分配的政策機制,調整不同群體的利益構成,實現社會公平;成為推進民德風尚之驅力。通過民政工作的這個平臺,宣傳革命歷史,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社會責任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成為暢達民意訴求之通道。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和訴求,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在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實踐中發揮作用,建功立業。

二、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履行民政宗旨,體現民政為民工作成效

十七大將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上了黨和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省民政部門切實履行職能,在思想上情系民生,在工作上傾注民生,在全局上謀劃民生,在重點上體現民生。

一是城鄉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實現了新突破:對全省城市144.8萬特困人群實行了低保,月人均補差標準100元。建立了以農村低保為核心的農村五保制度、醫療救助、災害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臨時救助等多位一體的救助體系。農村低保覆蓋74萬貧困群眾,年人均保障標準800元,補差標準達到400元;保障五保供養對象13.6萬人,集中供養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1500元提高到2200元,分散供養標準由原來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600元;資助五保戶、低保戶53.6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市醫療救助地區也由原來的30個試點縣(市、區)擴展到現在的83個。針對豬肉等副食品價格上漲對城鎮貧困群眾生活的影響,還下撥城市副食補貼資金1.**億元。簡化了低保資金發放手續,免除發放費用,全年可為低保對象和地方政府減免資金(經費)2000多萬元。20**年省級財政列支2000萬元危房專項資金,改造5000戶,使2萬災區群眾受益。

二是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體系建設實現了新突破:爭取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已在15個縣(區)展開。落實了國家發改委和民政部社區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的立項。深化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舉辦了10期歐盟項目可持續發展培訓班,提高了農村村委會帶領農民發家致富的能力。召開了大興安嶺社區信息化建設現場會,提升了社區建設的層次和水平。

三是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實現了新突破:為低保貧困家庭兒童完成手術120例。實施了“兒童福利設施建設藍天計劃”,制定了20**至2010年四年發展規劃。為全省救助站配備救助車輛113臺。省社會救助安置中心一期工程4600平方米已竣工,省老年公寓地基和省孤兒職業技能學校前期工作已完成。全省社會福利單位增加床位編制1300張。截止12月9日,福利彩票發行達20.79億元,募集公益金7.28億元,資助福利項目120個。

三、主動融入黨政全局,營造良好氛圍,強化民政工作推進措施

民政工作只有納入黨政全局,融入中心工作,取得領導重視,貼近社會熱點,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氛圍,才能有所突破,才能贏得支持,才能產生動力,才能顯示成效。**的民政工作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是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爭取黨政領導重視。一年來,我們緊緊抓住有利之機,多次積極主動向省委、省政府匯報民政工作,爭取省領導的支持。錢運錄書記、張左己省長多次過問民政工作,對民政工作做出指示。前不久,錢運錄書記對民政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運錄書記指出,民政是為老百姓排憂解難,為群眾辦實事的部門,很重要。你們的工作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工作實實在在,扎扎實實,深入細致,哪里有困難就做到哪里。這一年來民政部門在關注民生問題,解決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方面做得比較實,比較細,很有成效。錢書記的指示使民政干部職工深受鼓舞和激勵,也使我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我們還通過邀請省領導出席民政的重要活動,如“送溫暖、獻愛心”捐贈物資發放儀式、“情系黑土·恩懷龍江”十大慈善人物、十佳公益企業頒獎典禮等活動,引起省領導對民政工作的關心重視與支持。

二是協調有關部門支持。一年來,我們積極落實“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工作機制,加大協調力度,爭取省委、省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在機構、編制、資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如以省政府名義出臺了《**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以省聯席會議名義下發了《**省積極開展復員退伍軍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進了民政工作的開展。

三是加大社會宣傳力度。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真正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使人民群眾感受到黨的溫暖,11月3日至12月3日,我廳牽頭開展了“落實十七大精神,服務民生實踐月”活動,集中一個月的時間,省市縣鄉四級民政部門上下聯動,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捐助,解決災區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解決優撫對象的實際問題,保障城鄉居民的民主權利,切實維護特殊群體、特困群體、優撫群體的基本需求。通過一個月省內主流媒體的集中宣傳,極大地宣傳了民政工作,擴大了民政部門的社會影響。

四是強化工作運行機制。為推進民政工作規范發展,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建立和完善了理論學習機制,建立決策公開機制,出臺監督保障機制,實施公平選人用人機制,落實社會績效評估動力機制。通過健全各項制度,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政策依據公開、工作程序公開、辦事結果公開,保障了各項民政工作的穩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