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報告

時間:2022-02-17 01:08:00

導語: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報告

各位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全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全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的有力監督下,堅持以“**”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發展繁榮市場,規范管理市場,熱情服務市場”的發展思路,按照經營上規模,場所上檔次,管理上水平,工作上臺階,爭創一流業績的目標要求,采取宣傳培訓教育、強化監督檢查、運用監控平臺、依法處理違規、加強社會監督、創新工作機制六種措施,規范文化市場經營秩序。目前,全區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文化業戶共459家,其中,印刷企業86家、打字復印部60家、書店42家、網吧173家、音像店58家、演出單位3家、娛樂場所34家、大型游藝廳3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國務院《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音像制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以及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省、市文化市場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在文化市場行政許可、管理、教育、打擊等各個環節通力合作,實施綜合治理,整頓規范文化市場秩序,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區文化局20*年榮獲7年來全省只評選過一次的山東省文化市場管理先進單位,而且全省僅有三家區(縣)獲此殊榮,連續六年被評為濟南市文化市場管理先進單位,20*年被評為濟南市文明機關,20*年被評為濟南市新聞出版工作先進單位、*區科學發展先進單位、優化發展環境工作先進單位。我們在依法管理文化市場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干部素質。隊伍建設是搞好市場管理的基礎,是推動文化市場健康發展、構建平安*、和諧*的基礎。區文化局作為政府的行政執法部門,始終堅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加強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干部政治素質。不斷加強干部隊伍的政治理論學習,組織開展以黨的**、黨章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并結合全區開展的“優化發展環境監督檢查年”活動,組織以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率為主題的學習教育,引導干部自覺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文化市場管理工作,使執法隊伍進一步增強了廉潔勤政、執政為民的意識。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執法水平。十分注重法律法規等業務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堅持周一例會制度,并采取培訓、考試以及以會代訓的形式對稽查隊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執法人員的監管水平和整體素質。三是狠抓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以全面改進機關工作作風為基礎,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職業道德教育,組織全體干部參與全區“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做構建和諧*表率”主題實踐活動,爭創“作風好、形象好、效率高”優良機關,執法隊員上門開展各項服務宣傳活動,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受到廣大群眾和文化經營業戶的好評,進一步增強了服務質量和服務效果。

(二)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扎實推進政務公開。深入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全面梳理行政執法依據、執法內容和審批程序等,進一步完善了政務信息網公開內容,簡化工作流程,實行制度上墻,增強行政審批的透明度。二是狠抓了制度落實。在建立健全稽查、廉潔執法、舉報、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以及AB角等工作制度的基礎上,規范執法文書,強化管理措施,在檢查文化市場時嚴格按照執法程序,堅持“三必須”,即必須有兩名以上的執法人員;必須使用上級統一印制的執法程序表;必須有原始記錄和原始材料,做到了文明執法、科學執法,杜絕了辦關系案、人情案和亂罰款等問題的發生,樹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多年來從未發生行政投訴、行政復議和行政執法投訴等問題。三是加強社會監督。在充分發揮舉報電話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監督力度,拓寬社會參與管理渠道,在各辦鎮建立了以老黨員、老干部為主體的義務監督員隊伍,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對文化市場執法人員和文化市場違規經營的監督,促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20*年以來沒有收到人大、政協關于文化市場管理的提案和建議。四是強化服務,扶持發展文化產業。堅持把維護企業發展、扶持文化產業作為優化發展環境的著力點,積極改進為企業服務的措施,為新辦文化企業爭取優惠政策,并在辦證、后期管理中一路開綠燈。20*年對重點引進的阿帕奇娛樂有限公司、東沙花燈戲具廠等新辦文化產業加以扶持,對原有的成通文化城等文化產業在管理上重點扶持,調動了文化企業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宣傳鵲山龍湖文化產業項目和小清河、工商河規劃治理中的文化景觀項目,積極引導商家投資文化產業,為全區經濟發展搞好服務。目前,我區文化產業已達到了459家,比20*年增加了51家,增長率為12%。

(三)堅持打建并舉,全面整治文化市場。遵循“誰審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采取了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相結合,宣傳教育與經濟處罰相結合,打擊窩點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法,抓重點、突難點,全面整頓網吧、印刷行業、音像制品、圖書等文化市場。

1、以打擊非法音像制品經營為重點,開展對音像市場的治理整頓。深入開展反盜版專項整治行動,結合全國開展的“反盜版百日行動”、“打擊盜版、弘揚正版”和加強著作權法等宣傳活動,集中開展行動,嚴厲打擊頂風作案的經營單位和個人。加強對轄區音像制品經營業戶的日常監督檢查,重點對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小商品批發市場、師范路等人流物流密集地,實行巡回檢查;對游攤和三孔橋販賣黃盤問題,進行堅決取締并實行跟蹤管理;通過明查暗訪和群眾舉報等方法,從源頭上封堵窩點,堅決取締地下倉庫和批銷窩點。20*年以來,端掉非法音像制品窩點7處,收繳非法音像制品3萬多盤,嚴厲打擊了非法經營活動。同時,積極探索推廣連鎖經營,擴大、規范音像制品市場,使我區音像制品正版率達到了85%以上。

2、以規范經營秩序為重點,整治圖書市場和印刷市場。針對盜版圖書問題和政治性、淫穢色情圖書在市場上時有出現的實際情況,著重加強節假日和夜間的檢查力度,對轄區火車站、汽車站、成通文化城、中小學周邊等重要部位采取不間斷的檢查。在印刷業中開展了“講誠信、守法紀”活動,與轄區印刷企業簽定誠信公約,督促印刷企業建立和完善五項制度。并針對印刷企業進行拉網式集中檢查,有重點地對違規印刷教輔教材等違法經營問題突擊檢查。20*年以來共查處非法印刷企業15家(次),取締非法經營點6處,收繳非法出版物5萬余冊。

3、以查處違規接納未成年人為重點,清理整頓網吧市場。社會關注的熱點,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也往往是文化市場管理的難點。為了解決網吧接納未成年人這個關系到民生、關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問題,近年來按照“壓縮總量、調整結構、規范發展”的要求,把網吧作為文化市場的重中之重實行重點管理,目前全市已停止審批新的《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對現有網吧按照《條例》和省、市要求,嚴格控制“距離中小學校200米之外”的規定,嚴格要求各網吧必須在入口等顯要位置張掛“禁止未成年人入內”警示牌,必須建立上網實名登記制度。為了及時了解掌握各網吧上網情況,在全區互聯網經營場所都安裝了凈網先鋒,并充分運用這一監管平臺,有效管理網吧市場。同時,加大了對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營業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依法嚴管重罰。抓住網吧經營特點,在網吧經營最活躍的節假日、寒暑假、放學后等時段,加班加點,組織稽查隊突擊檢查,對有問題的網吧進行蹲守,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對問題嚴重的網吧處理決不手軟,直至吊銷許可證。自20*年以來共查處違法經營網吧180家(次),網吧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經營、私自卸載管理軟件等違規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4、以查處淫穢表演和不安全隱患為重點,加強對演出市場、娛樂場所的管理。我區演出市場的重點是大橋鎮和桑梓店鎮農村集貿市場的各類演出活動。為此,我區對節假日期間演出團體和演出內容嚴格把關,對演出活動實行跟蹤管理,嚴厲查處無證、無信和手續不完備的演出行為,堅決杜絕色情表演及其他不健康演出活動。文化、公安、消防等部門加強對娛樂場所的安全管理,督促娛樂場所完善各項制度,進一步推動了我區娛樂場所健康發展。

5、以提高依法經營自覺性為目的,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在對文化市場進行監督管理的同時,加強了對經營業戶的培訓教育,每年舉辦文化經營單位負責人法律法規培訓班3-6期,并組織業戶參與省、市法制宣傳活動,使文化經營業戶通過培訓和參與各項活動,提高法律意識和依法經營的自覺性。分別成立了*區網吧協會和印刷協會,組織開展交流、培訓、宣傳等活動,促進網吧、印刷行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達到了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繁榮市場的目的。

(四)圍繞繁榮發展文化市場,廣泛開展社會文化活動。為抓好各類公益性文化活動的開展,每年輔導培訓文藝骨干近萬人次、組織文化下鄉活動10次以上。且每年都組織舉辦主題鮮明的系列廣場文化活動,僅20*年就舉辦了以“和諧文化年”為主題的大型演出21場、小型文化活動100多場(次)、書畫展覽8次。尤其是每年一屆的“第二故鄉情”已成為我區的文化品牌,惠及了外來經商打工的特殊群體,得到了市文化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并擬于今年在全市推廣。著力抓好各項文化設施項目的建設。20*年投巨資建設1萬多平方米的文體中心,其中文化館、圖書館5000多平方米,今年將投入使用;投資47萬元建立了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為兩鎮農村投入價值32余萬元的設備、樂器等,指導幫助兩鎮建立文化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和文化大院;積極想辦法籌集運作,為24個村購買了價值13萬元1萬余冊圖書,協助完成了24個村的文化大院建設;采取自建和共享的方法,全區13個街道社區室內文化活動場所面積已達到75587平方米,圖書達到68萬冊,全區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加強,為活躍文化市場,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全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逐年上臺階,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全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文化市場管理體制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區文化市場稽查隊承擔著全區的文化市場監管工作。該單位于1997年1月設立,為全民科級事業單位,定編5人,人員從文化館調整使用,隸屬文化局領導。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全額撥款行政支持類事業單位將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省、市文化市場稽查隊也已確定參照,我區稽查隊將面臨著這個問題。二是稽查設備、交通工具落后。全區文化經營場所459家,點多面廣,有些經營場所還處于城鄉結合部,比較復雜。而我區稽查隊人員少,且只有一部稽查車,稽查取證裝備落后,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三是文化市場中違規經營現象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經營業戶受經濟利益驅使,存有僥幸心理,網吧接納未成年人、非法出版物經營以及流動攤點等現象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今后我區文化市場管理工作努力方向

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規范文化市場秩序,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堅持以黨的**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全省文化建設工作會議為抓手,以建立綜合行政執法、社會監督、行業自律、技術監控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市場監管體系為目標,堅持管理與建設并重,積極探索建立文化市場管理長效機制,深化和鞏固文化市場管理成果,強化文化市場管理,繁榮發展我區文化市場。根據區人大調研組及人大主任視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加強領導。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文化市場管理的重要性,特別是網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把深化網吧管理作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一件大事,納入平安*建設,切實抓緊抓好。加強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協作機制。定期召開“掃黃打非”領導小組會議,加強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和組織協調,建立有關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在全區形成黨委領導、部門負責、齊抓共管、協調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力爭實現文化市場管理無縫隙全覆蓋的目標。

2、理順管理體制。協調、規范、落實文化市場稽查隊機構、編制、經費、人員、設備等,創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建立與市場統一協調的管理體制,推動文化市場執法工作的開展。

3、加強執法隊伍的教育管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場稽查隊伍,是推動文化市場健康繁榮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對執法人員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政治學習、業務培訓和知識更新,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

4、完善制度,規范管理。積極推行文化市場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管理、舉報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強化社會監督機制,逐步建立區、街(鎮)、社區(村)、居民群眾多層監督網絡,進一步拓展文化市場監管的時間和空間范圍。

5、加大管理力度,規范文化市場秩序。結合文化市場的特點和實際,定期分析研究文化市場工作形勢,針對出現的突出問題,確定階段性執法重點,及時部署整治行動;積極利用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建立完善市場監控手段,實現對文化市場經營活動的實時管理和遠程監控;精心組織開展網吧、印刷、圖書、演出、音像制品等五大市場專項整頓,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并對各類違法活動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同時,文化、公安、工商、城管、消防等部門密切配合,加強對安全、非法經營活動和非法經營場所的檢查管理,規范凈化文化市場秩序。

6、積極推進我區文化產業發展。以鵲山龍湖、小清河、工商河、棚戶區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培育、扶持、發展繁榮文化產業,建立我區文化產業群。對原有的文化產業項目,引導他們做大做強做優,通過一手推傳統,一手出新興,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7、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繁榮文化市場。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以“兩館”及街(鎮)文化站、社區(村)文化活動室(文化大院)為陣地,廣泛開展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為實現我區文化工作“一年一個大提升,三年一個大臺階,五年實現大變樣”的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