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工作成績工作匯報

時間:2022-01-18 02:30:00

導語:農村工作成績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工作成績工作匯報

(一)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新農村建設總體思路,扎實推進了以“五三六六”為發展戰略和以“六到農戶”為載體的新農村建設進程。近年來,*重點開展了“五清三整治”和村屯綠化工作,培育了山河五家子、齊家雙頂等60個村屯環境整治典型,美化綠化村屯道路2098公里,建設沼氣池136個,基本改變了村屯“柴草亂堆、垃圾亂放”的臟亂差狀況,并初步建立了村屯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先后建設“五有標準”農民夜校38個,農家大院13個,屯務理事會村級覆蓋面達到了100%,農村的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健全,功能、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農家大院建設、“三駕馬車”村級組織管理模式和村屯環境整治等經驗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二)種植業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積極克服水災旱災帶來的不利影響,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億斤的水平。不斷擴大綠色食品種植面積,2007年末全區綠色水稻發展到8000公頃,蔬菜面積發展到6625公頃,兩瓜藥材等其他經濟發展到1000公頃,占耕地面積的13%。一是常規的經濟作物減少,精優作物面積增加。截止到2007年末,*共有3172公頃的無公害蔬菜基地通過了省市的認證,山野菜由原來的50公頃發展到120公頃。申請無公害蔬菜品種79個,“于千”牌西紅柿等10個品種申請到國家商標局注冊,實現了*蔬菜品牌零的突破。二是農業園區不斷壯大,規?;洜I水平不斷提升。截止到2007年末,*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到74個,面積達到9210公頃,分別比2004年增長4倍多和8倍多,農業園區建設逐步向“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發展,帶戶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不斷完善,農民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截止到2007年末,*新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40余個,其中注冊登記的22個,輻射農戶近萬余戶,進一步增強了農民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四是新型種植方式得到推廣,種植業產量和收入持續增長。有效改變了傳統的作物種植方式,一埯多株,豆間作、施用農家化肥等新型作物種植方法得到推廣,既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效益。2007年,*糧食產量達到了53.1萬噸,高于2001-20*年平均水平的24.6%。

(三)精品畜牧業實現健康發展。近年來,*緊緊圍繞鹿特色產業發展,加快了精品畜牧業發展步伐。積極應對國際、國內鹿業市場波動的影響,先后采取政策扶持、提純復壯、成立協會等一系列措施,實現了鹿產業健康、平穩發展。2007年,*梅花鹿發展到17萬只,鹿產品經銷企業發展到187戶,實現交易額4.8億元,利潤近1.2億元。先后引進長雙鹿業、吉林鹿業生物制品、修正藥業等鹿產品精深加工企業7個,研制開發出梅花鹿基因營養液、鹿胎精華素等鹿保健產品八大系列60余種,年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在抓好鹿業發展的同時,加大了豬牛羊禽等禽畜發展力度,全區標準化牧業小區發展到1*個,規模養殖戶發展達8200戶。豬、牛實現突破性增長,分別達到47萬頭和29萬頭,保證了*及周邊地區的肉品供應。同時,*加大區鄉村三級防疫體系建設力度,引進并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個梅花鹿定點屠宰企業——世鹿鹿業,有效防止了梅花鹿私殺亂宰現象,切實保證了我區畜禽產品安全。

(四)林業旅游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通過實施四大造林綠化工程,累計植樹造林9279公頃,其中退耕還林5233公頃,“三北四期”造林1533公頃。長清公路綠化工程基本完工,初步打造了*聯結主城區的“綠色長廊”。不斷完善了防火設施建設,提高了預警和應急能力,連續29年實現無森林火災的目標。按照“規劃先行、突出特點、體現文化、項目拉動”的總體思路,加快了景區景點建設,促進了我區旅游提檔升級。引進了吊水壺國家森林公園、*湖假日俱樂部、御龍溫泉和嘉萊寶航空俱樂部等四個超億元旅游項目,預計今年年末可全面接待游人。積極發展了“農家樂”鄉村游,建成了40個農家樂示范點。目前,以核心景區為帶動、以鄉村休閑游為補充的景區景點建設競相推進,旅游業發展活力日益增強,旅游發展整體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五)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效益不斷提高。近年來,*不斷加大了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切實改善了水利基礎設施現狀。累計投入2500萬元,重點完成了*水庫灌區東營攔河閘二期工程、黑頂子水庫灌區黃家攔河閘等水利基礎設施等建設工程,進一步鞏固了農業安全生產的基礎。累計投入4000萬元,完成了*水庫、黑頂子水庫堤防除險加固工程,目前兩座中型水庫已經成為重要的旅游景點。累計投入2700萬元,石溪河、杏樹河堤防進行了綜合治理,現成為城區居民休閑的重要場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

(六)勞務輸出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從增加農民的非農收入入手,不斷加大了農村轉移輸出力度。依托“春風工程”、“溫暖工程”、“陽光工程”等專項培訓活動,積極落實各項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優惠政策,累計培訓農民工6.85萬余人次。組織開展了32場次的現場招聘會,送崗50萬余個,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加大了就業市場開發力度,建立各類型勞務輸出基地75個,增強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穩定性。近年來,*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32.5萬人次,實現勞務經濟收入21.8億元,成為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先后被國務院評為林業資源管理先進單位;被水利部評為全國水利建設與管理先進集體。被省政府評為退耕還林先進單位、科技推動林業產業騰飛優勝單位;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先進集體;農業經濟管理、種子管理、科技推廣先進單位;畜牧獸醫、動物防疫先進單位。被市政府評為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畜牧工作先進單位;旅游工作優勝單位。勞務輸出及就業工作連續三年被省政府、連續四年被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