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調研工作座談會工作匯報
時間:2022-01-18 05:34:00
導語:農業調研工作座談會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今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安排
今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新農村建設統領農業農村工作,用工業化、城鎮化思維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牢牢把握農民增收這個核心,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全力推進農村工業化、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和農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形成新格局,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農村面貌呈現新變化。
20*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全面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
通過近兩年來的不懈努力,我縣的新農村建設實現了良好開局。今年,從我縣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充分調研、論證以及借鑒山西夏縣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今年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思路是: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以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任務,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各項工作整體推進,盡快改變農村面貌,大幅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為了全面整體推進農村環境建設,重新確定了達標村、先進村、標兵村標準。同時把農村環境建設作為年末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符合達標村標準的,按規定兌現報酬,沒有達到標準的村,調整村黨支部書記;達到先進村標準的,按規定給予村班子獎勵,連續保持五年的,由縣鄉共同為村支部書記繳納養老保險;達到標兵村標準的,除按規定獎勵村班子外,村黨支部書記可以提拔為副鄉(鎮)長或享受副鄉級待遇,繼續在村里工作,并實行動態管理,連續五年保持標兵村標準的,村支部書記可以終身享受副鄉級待遇。
實行縣、鄉、村三級包保責任制。縣委書記、縣長各負責包保80個村,每年到各村現場辦公兩次,檢查新農村建設進展情況和幫扶情況??h人大主任、縣政協主席、縣委、縣政府副職領導負責包保一個鄉鎮、一個重點推進村,縣人大、縣政協副職領導負責包保一個重點推進村??h直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都要有一名領導負責新農村建設幫扶工作。鄉鎮副鄉級以上領導各包保一個推進村。鄉鎮、縣直部門和企業包保成效顯著的,按規定給予物質獎勵或提拔重用,工作不力、成效不明顯的,要對主要領導進行誡勉談話或組織調整。
持續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今年,縣財政將為鄉、村返還稅收1500萬元,投入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1000萬元,獎勵基金100萬元;鄉鎮投入資金也將達到1000萬元以上;發動幫扶單位、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資金1000萬元??傆嬃幊^5000萬元建設資金。
(二)全力抓好鎮村經濟發展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鄉鎮招商引資上項目力度,不斷提高鄉鎮經濟實力。每個鄉鎮要完成3000萬元以上的招商引資任務,引進實繳稅金50萬元以上的項目2個,力爭財政收入增幅達到20%。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培育農村新型經濟合作組織,確保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5%。以實施鄉財縣管為契機,加強對鄉級財源的建設和管理,提高鄉鎮財政運行質量。在抓好鄉鎮招商引資的同時,我們將加大村級招商引資力度,確保每個村都有致富新項目。積極培育主導產業。全力推進“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建設,盡快形成以綠優米、中小藥材、林下參、林蛙油、食用菌、紅松干果林等產業為主導特色產業發展體系,主導產業收入要占到總收入50%以上。探索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相結合的機制,形成市場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社會效益好的農村特色產業。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點,通過協會組織、經濟能人,帶動每戶農民都發展致富項目。同時,要加大培訓力度,拓寬就業渠道,鼓勵農民進城務工,構建“種、養、采、加、打”多渠道增收的新格局。
(三)著力抓好生態農業建設
我們把生態農業建設作為我縣未來農村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引導農民圍繞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進程,做大有機米、中藥材、林蛙油、林下參等特色產業,打造綠色農業大縣。確保完成20萬畝玉米及10萬畝水稻的全國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工作;大力發展細辛、貝母等中藥材種植業,擴大平地人參和“辛林”間作的種植規模,中藥材留存面積達到67000畝;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全面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及綠色食品證書申報工作,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戶,帶動農戶16000戶;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林下參、紅松干果林等林業產業。全面完成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組建全縣林業要素市場,適時啟動國有林場管理體制改革。
(四)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大氣、土壤、森林、濕地的保護力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繼續實施農村水泥路建設工程,抓好130公里的農村水泥路建設任務;積極申報農村沼氣池國債項目,爭取國家無償補助資金,完成1000戶建池任務;抓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確保利用三年左右的時間讓農村群眾吃上潔凈水;繼續實施英額布水庫除險加固、城區防洪、渾江堤防續建、東江電站擴建以及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以創建衛生鄉鎮、衛生村為載體,繼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推動農村愛國衛生工作的快速發展,創建省級衛生鄉鎮1個、市級衛生鄉鎮1個。
(五)抓好鄉村文明工作
不斷創新工作載體,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努力形成追求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鄉風民風。全面加強鄉鎮文化陣地建設,逐步對鄉鎮文化站進行改造。大力開展送文化、送科技下鄉活動,對農民進行法制道德、環保衛生、科技文化、市場信息、轉移就業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以開展“標兵村”評比活動為載體,樹立鄉風文明標桿,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六)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不斷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農村低保對象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認真研究農村60歲以上老人的老有所養問題;認真落實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覆蓋面,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對于因突發性災難致貧的,探索建立鎮村長效救助機制??傊?,通過完善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達到農民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同時,強化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和違法犯罪活動,營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二、各項工作進展情況
——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年初以來,我們以整體推進試點縣為契機,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加大領導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加大幫扶力度,以“四鎮、四線”為重點,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一是加強了組織領導。我們在總結前兩年經驗的基礎上,考察借鑒山西夏縣經驗,立足本縣實際,制定了《20*年*縣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進一步統一了全縣干部群眾的思想,明確工作主導方向和達標村、先進村、標兵村標準。調整和充實了*縣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四個班子的主要領導任組長,主管領導任副組長。3月25日,我們召開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動員大會,進一步明確了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管領導,分片負責新農村建設工作。副鄉級以上領導干部,分別包保推進村,村級干部包保新農村建設項目。目前,縣級領導包保的鎮村都已進行了對接。
二是狠抓了農村環境建設。根據我縣基礎條件和現實需求,我們借鑒山西夏縣經驗,以農村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帶動其它各項工作同步跟進。首先要使全縣160個村,全部成為達標村,其次,要使10%的村成為先進村,爭取少數村成為標兵村,最后經過三年努力,全縣50%的村成為先進村,10%的村成為標兵村。達標村要實現凈化、綠化、美化達標,衛生清理到位、有礙觀瞻的堆積物清理到位、綠化到位、美化到位、畜禽圈養到位。從3月25日全縣整體推進動員大會召開以來,利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全面開展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246處,清除不合理垃圾點2889處,建立衛生保潔隊伍148支,1*8人,配備保潔車輛233輛,設立垃圾處理場96處,多數村屯建立了衛生長效保潔機制,投入資金185.5萬元。修筑邊溝1200延長米,開工建設廣場4處。4月末前,全縣還將開展一次春季環境衛生大檢查。
三是集中開展了植樹綠化工作。去冬今春,我們組織鄉鎮村,編制了植樹綠化方案,確定了主巷路、村屯出口、閑散空地、垃圾堆積點等重點綠化部位,力爭在綠化方面求得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全縣投入資金1560萬元,栽種綠化苗木54.9萬株,對262處垃圾堆放點進行了綠化。聚鑫經濟開發區大都嶺村、光華鎮光華村、東來鄉鹿圈子村、腰嶺子村、快大趕馬河村、新開村、龍泉村、二密鎮西岔村、曙光村、馬當村、大安鎮的上四平村等形成了綠化風景帶,增添了新農村的亮點。
四是加大了幫扶力度。今年,在原有88個幫扶單位的基礎上,為了適應整體推進的需要,又落實了80個企事業單位包保新農村建設。目前,已組織、引導500多名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回到出生地、成長地和工作過的地方參與新農村建設??h直有關部門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到所包村植樹、綠化。宏信研磨材、*化工總公司、金貢源米業、大泉源酒業等企業,先后投資300多萬元,用于所幫扶村的新農村建設。
——在農業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年初以來,我縣已開工建設農業項目35項,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5億元,占年計劃的18.5%。
在這里,我重點向各位領導介紹以下7個項目的建設情況:*大森林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該公司于2007年4月成立,是一戶以木材加工為主,并集生產加工、銷售和進出口貿易于一體的木材精深加工企業。企業占地面積11.9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現有工人312人,已完成投資1.4億元。2007年,該企業實現產值5617萬元,實現稅收340萬元。2009年,該企業計劃投資10000萬元,新上一條高密度板生產線和實木門生產線,達產達效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5億元,實現稅金2100萬元,實現利潤4000萬元。*金貢源米業有限公司有機米及葉面肥建設項目。總投資1.3億元,已完成投資1.2億元,項目占地面積33335平方米,已完成土建26668平方米,購置設備52臺(套)。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1.8億元,利潤4500萬元,稅金2700萬元。東明牧業建設項目??偼顿Y1.1億元,該項目是以肉牛飼養和精深加工為主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項目設計年加工育肥牛1萬頭。2007年已完成投資2800萬元,今年計劃投資5000萬元,用于圈舍、廠房土建及生產設備購置。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6400萬元,實現稅金375萬元,實現利潤1790萬元。吉林*鑫業綠色保健品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人參保健品生產線。項目總投資5160萬元,占地面積10760平方米,資金全部由企業自籌解決。項目設計年生產鑫業降脂膠囊80萬盒,鑫業膽特舒膠囊80萬盒,精制人參片800萬盒。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25854萬元,實現稅金5563萬元,實現利潤3727萬元。異地新建*江達米業建設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土建3000平方米,改建1500平方米及附屬設施建設,購置設備36臺(套)。該項目預計在今年年末竣工投產。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2200萬元,實現利潤350萬元,實現稅金85萬元。萬噸黑玉米深加工線生產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2000萬元,當年計劃投資2000萬元,用于生產保鮮玉米、速凍玉米,5月份可開工建設。三棵榆樹玉米深加工建設項目??偼顿Y1500萬元,年產玉米淀粉10000噸。該項目預計在今年年末竣工投產。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4500萬元,實現利潤500萬元,實現稅金500萬元。
我們在抓好已開工項目建設的同時,還積極謀劃儲備農業項目69項,總投資13.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項,500萬元至1億元項目37項,500萬元以下項目28項。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方面。*縣地處山區,是個農業小縣。幾年來,我們始終立足縣情,堅持“以工業化的思維謀化農業,以產業化帶動農業現代化,以綠色優質標準化打造精品農業”的發展思路,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縣已初步形成優質水稻、鮮玉米、中藥材、蔬菜、瓜果等產業格局。其中,優質大米主要以金貢源、糧食收儲公司、江達米業為龍頭企業,實行公司加農戶的合作形式,集中在我縣江甸、大泉源、快大茂、金斗、英額布等5個鄉鎮和聚鑫經濟開發區,已建立綠優米基地6萬畝,占全縣水稻面積的60%。鮮玉米主要分布在我縣的金斗、英額布、三棵榆樹、大泉源、果松、快大茂、四棚等7個鄉鎮,種植面積3.7萬畝,占旱田播種面的11%。以佳億、佳禾等企業為龍頭,實行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方式。
二是特產業發展具備一定規模。2007年,我縣中藥材留存面積66000畝,其中:平貝母留存面積達到11000畝;北細辛留存面積達到3500畝;北五味子留存面積達到5000畝;林下野山參留存面積達到30000畝;西洋參留存面積達到2000畝。以穿龍骨、龍膽草、柴胡、天麻、黃芪、桔梗、當歸、玉竹為主的中小藥材發展面積達到2500畝;木椴木耳、袋料木耳留存總量達到10000立方米,全縣開發經濟溝470條。全縣多種經營總產值達到6億元,實現特產業產值27000萬元。農民人均實現產值1600元,實現特產業人均收入900元。“十五”期間,我縣建立中藥材規范化栽培示范區5000畝,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5個,平貝母GAP基地已通過國家現場檢查。多種經營面積達到15.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6%。充分發揮了環繞*市區的優勢,在快大茂、二密等鄉鎮發展蔬菜大棚面積300畝。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5萬畝,年產鮮食蔬菜5萬噸,產值5500萬元,初步形成了產業格局。
三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日益增強。目前,我縣共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戶(東寶、華夏、振國、金江、江達、吉康)、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戶,共帶動基地農戶3800戶,安置農民工14320人,工資性收入達到1650萬元。
——在春耕生產方面。今春,我縣備春耕生產受到農業生產資料漲價、金融政策趨緊、春旱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h委、縣政府和各涉農部門搶前抓早,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確保了備春耕生產的順利推進。
目前,全縣已銷售種子1150噸,儲備化肥1.6萬噸、農膜230噸、農藥0.3萬噸,積造農家肥60多萬立方米,已基本滿足了春耕生產的需求。今年我縣各有關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備春耕生產資金的投放力度,據統計,我縣春耕生產共需生產資金8000萬元。目前,農村信用聯社已發放備春耕貸款5000萬元。
在抓好備春耕物資儲備的同時,我們還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強化服務,全力推動全縣備春耕生產的順利開展。在農業技術服務方面。我們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塊進行實地指導。并召開了水稻旱育苗現場會。截止目前,全縣水稻育苗已經全部結束,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萬畝,占旱田總面積的30%。在農業機械化服務方面。組織農機技術人員實地為農民安裝調試稻種催芽器、履土機播種器,并現場講授水稻機對育苗的各項技術要求。目前,我縣已完成農業機械滅茬面積3萬畝,機播玉米面積0.1萬畝,機械耙地0.5萬畝,機械起垅2萬畝,機械旋耕0.5萬畝,機械排灌0.5萬畝,機耕地面積已達6.5萬畝。在農資市場整治方面。對全縣各農資經銷單位經營的農藥、種子、化肥進行了全面檢查,并現場指導農民如何識別假、劣產品。目前,共檢查經營單位110家,品種112個,查處違法經營種子案件3起。
——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面。我縣從2004年起,推行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截止目前,全縣160個行政村的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已基本結束,改革面積達到322.4萬畝,參與改革農戶6萬多戶,占全縣農戶的95%以上;簽定合同6萬2千多份,已完成主體改革任務的90%。今年我們又按照省、市林改會議精神和要求,把主要任務確定在鞏固和完善前期工作成果以及主體改革收尾工作上,重點是配套改革,建立健全林業要素市場,力爭在7月末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一是加強了組織領導,切實推進林改工作。成立了*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四個班子領導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分片包保林改工作。同時,充實調整了林改辦公室人員,加強了業務指導力量。1月21日,召開了由縣四個班子領導參加的全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會議,對前期林改工作進行了總結,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確了工作任務,制定了獎罰措施。并同各鄉鎮、聚鑫經濟開發區簽定了責任狀,切實將責任層層落實到人。
二是針對我縣林改特點,切實把“兩權”落實到位。我縣前期林改工作是在國家、省、市沒有明確規定的前提下開展的,在改革形式上采用承包管戶經營利益分成的模式,是林權共有的一種形式,“兩權”沒有落實給農民。為了把“兩權”落實給農民,在充分調研、得到省市相關部門支持的基礎上,把原合同中“管護承包,效益分成,集體收益”部分變更為林木作價,并按原分成比例和方式收取,合理的將“兩權”落實給了農民。根據上述原則,經省、市林改辦領導審核同意后,制定了《*縣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三是加快建立林業要素市場,為農民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交易平臺。投資300萬元,建設了林業要素市場交易大廳。目前,林業要素市場交易大廳建設主體工程已全部結束,7月末大廳可交付使用。
——在護林防火方面。針對今春降水偏少,氣溫持續回升,森林防火形勢嚴峻的實際,召開了全縣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會議,與各森防單位簽訂了20*年森林防火工作責任書。建立健全了野外火源監管、清山巡護、火情監測報告、晝夜值班、事故責任追究等十項工作制度,對森防工作進行了規范。加大了宣傳力度。在縣電視臺開設了宣傳專欄,對《吉林省森林防火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重點宣傳;開展了森防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活動,發放宣傳單20000張、宣傳光碟100張;各鄉鎮配備了宣傳車,深入各村屯進行宣傳。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共投資600萬元,對涉及防火工作的瞭望、通訊、交通、撲火機具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建設瞭望塔11座,購置運兵車7輛、風力滅火機125臺、水槍146支、水泵18臺。全縣組建義務撲火隊160個,快速撲火隊18個,專業、半專業撲火隊6個。同時,加大了對違規野外用火的查處力度,對情節嚴重的給予經濟處罰或治安拘留,僅今年春季因野外用火被拘留人員達9人次。
——在水利工作方面
一是全面抓好抗旱防汛工作。針對目前全縣旱情,我們組織有關部門多次深入抗旱一線開展調研,同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全縣抗旱工作。并由縣財政先期撥付30萬元,用于抗旱防汛設施維修和儲備增雨彈。截至目前,我縣已維修抗旱設備85臺套、永久性攔河壩51座、小型水庫3座、柴石壩67座、電灌站5座、大口井25眼;清淤灌溉渠道58公里,灌區渠道防滲堵漏16公里;儲備增雨彈30發。在全面抓好抗旱工作的同時,我們提前開展了防汛準備工作。組織水利工程技術人員對全縣的主要江河堤段、28座蓄水工程、9座小水電站進行了汛前安全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隱患,層層落實了維修和包保責任,并對隱患較大的各類工程,要求有關部門在主汛期前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安全度汛。同時,責成水電部門對各類水利工程的防汛搶險應急預案進行重新修訂,進一步落實了責任,確保不發生人員傷亡。
二是全面落實重點水利建設工程。年初以來,我縣重點落實了4項重點水利建設工程。其中:英額布水庫除險加固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今年二期工程總投資734萬元。目前,已完成綜合工程量373立方米。其中:土方開挖313立方米、混凝土60立方米。帷幕灌漿40米。預計在10月末前完工。太安、和勝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國家計劃投資450萬元,省配套資金正在爭取。目前,兩座水庫的安全鑒定檢查、初步設計、初步設計復核、初步設計審計等前期工作已全部結束??捎?月10日前完成招投標工作并立即施工,預計今年底竣工。渾江堤防江工程。該工程是我縣的重點防洪工程。目前,該工程已爭取省財政專項資金250萬元,工程目標為建設10年一遇洪水標準、堤防1100延長米,預計今年10月末竣工。喇蛄河流域生物防護治理工程。該工程已列為縣政府為民承諾的六件實事之一,共落實堤前壓柳、堤后植樹工程任務42.5公里。目前,該工程正處于收尾階段,預計5月末前全部完成。
——在畜牧業發展方面。一季度,我縣生豬發展恢復緩慢,牛、羊、禽等存欄量穩步增長。目前,全縣發展生豬140485頭,出欄51583頭,可繁母豬存欄8865頭,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2.7%、3.2%、1.8%;發展牛97868頭,出欄11701頭,可繁母牛存欄27132頭,分別比上年增長2.5%、2.6%、2.2%;發展羊50369只,出欄3433只,可繁母羊存欄15909只,分別比上年增長2.8%、2.8%、2.4%;發展禽141.782萬只,出欄71.1萬只,分別比上年增長2.2%、1.9%。全縣發展畜禽規模戶2655戶,其中養豬戶957戶、養牛戶1252戶、養羊戶231戶、養禽戶215戶。
一是積極開展牧業小區建設。目前,我縣共建設牧業小區11個,其中肉牛養殖小區7個(江甸鎮西江村翟厚田肉牛養殖小區、大泉鄉大泉村韓志武肉牛養殖小區、三棵榆樹鎮增勝村王炳正肉牛養殖小區、石湖鎮公偉柱肉牛養殖小區、二密鎮大連川村吳海軍肉牛養殖小區、大安鎮王有軍肉牛養殖小區、英額布鎮英額布村孫國軍肉牛養殖小區),全年出欄肉牛2800頭。另外還有二密鎮葫蘆套蛋雞飼養小區、英額布水庫梅花鹿飼養小區、金斗鄉北溝村孫茂軍牛羊養殖小區和大泉源鄉繭場村養牛小區。
二是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惠民政策。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穩定生豬發展的有關政策,我們積極籌措配套資金,對全縣8023頭能繁母豬進行了補貼,共發放能繁母豬補貼資金401150元,對5164頭能繁母豬進行了保險。積極爭取養殖業貸款利息補貼,鼓勵農民發展畜牧業,共為38戶養殖戶爭取貸款利息補貼23萬元。
三是大力開展牧業技術推廣工作。重點開展了豬、牛、羊品種改良、牛羊短期育肥、優質牧草種植、蛋雞科學飼養、生豬“四良四改”等牧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目前,全縣設立繁改站(點)40個,2007年改良牛15800頭、羊4710只、豬8520頭;發展優質蛋雞15萬只,“四良四改”出欄育肥豬51000頭,出欄短期育肥牛8900頭。
四是切實加強動物食品安全工作。加強了畜禽飼養、經營、運輸、屠宰等環節的監督管理,出欄畜禽全部開展了產地檢疫,檢疫員實行駐場(點)檢疫制度,24小時值班,嚴格查證驗物,做到隨宰隨檢,發現病害動物及動物產品嚴格按規定處理,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食肉安全。2個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加大了監督檢查力度,嚴格查證驗物消毒,有效的發揮了動物防疫屏障作用,防止了疫情的傳入傳出。
——在動物防疫工作方面。年初,我們制定并下發了《20*年春季動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對春季動物防疫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召開了全縣春季動物防疫工作會議,嚴格落實了各鄉鎮動物防疫目標責制。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著重抓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免疫工作。目前,我縣禽流感、五號病、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疫病免疫率基本達到100%。二是加大動物防疫監督工作。嚴格實行產地檢疫制度,全縣共設立產地檢疫報檢點47個,并公布了報檢電話。進一步加強了對牲畜交易市場的管理。三是建立免疫檔案和動物疫病追溯體系。建立了免疫檔案160本,免疫檔案規范建檔率達100%。全縣免疫動物全部了佩戴二維碼耳標。四是做好殺毒滅原準備工作。目前,我縣已經制備消毒藥3400公斤,計劃5月份對全縣畜禽圈舍、屠宰場點、牲畜交易市場等重點部位進行全面消毒。
三、幾點建議
1、關于水源地保護的問題。我縣境內的哈尼河是*市區唯一的飲用水源,為了確保*市區50萬人民的飲水安全,我縣加大了境內哈泥河流域的保護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流域沿線光華鎮、興林鎮、二密鎮(葫蘆套)等三個鄉鎮經濟的發展。建議市政府充分考慮我縣的承受能力以及三個鄉鎮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農民增收的客觀要求,切實加大水源地鄉鎮經濟的扶持力度,從市公共財政中列出專項預算,給予三個鄉鎮適當的補償,允許新上通過環評的項目。我縣的光華水電站是以城市供水為主,集防洪、發電、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為一體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國家松遼委水環境科學院研究所專家通過評價論證認為:該工程屬于清潔能源型建設項目,對下游的*市水源不會產生污染和影響,且由于水域流程長,利用水的自身凈化功能還可以進一步凈化水質。去年,省環保局組織專家對光華水電站建設工程進行了評審,并通過了環境評價。目前,隋忠誠市長雖有明確態度,但一直沒有書面批復。建議市政府盡快批準該項目,促進該區域經濟的發展。
2、關于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資金的問題。近年來,受中央緊縮銀根的影響,涉農銀信部門發放貸款數量逐年減少。據了解,涉農銀行部門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方面,給予了很大的資金扶持,但對發展中的中小農產品加工企業,尤其是規模養殖企業和組織,資金的扶持力度還不大。懇請市政府協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資金的扶持力度。
3、關于新農村建設資金缺口的問題。近年來,我縣投入大量新農村建設資金,僅2007年我縣各試點鎮村就投入資金1.1億元。這些資金除國家、省給予部分支持外,大部分資金都需要縣、鄉、村自籌解決。據考察了解,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的地區,國家、省、市都有一定的配套資金。今年,我縣作為全省整體推進新農村建設試點縣,新農村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建議市政府在項目配套資金方面給予適當補貼。
4、關于駐軍占用集體及個人耕地、林地的問題。96122部隊駐扎在我縣四棚鄉頭棚村,在該村牛心溝溝口修建了一處軍事基地,設立從溝口往里1.3公里的軍事禁區,征用土地300畝。該軍事基地建立后,溝內170畝在冊耕地和6000畝林地,不允許農民自由出入生產經營,部分耕地已經拋荒,6000畝林地無法納入全縣集體林權改革,該村農民已多次到縣上訪。懇請市政府協調部隊和有關部門予以解決。
- 上一篇:縣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下一篇:林業病蟲害防治論文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