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廉政教育工作報告

時間:2022-04-06 10:53:00

導語:縣委廉政教育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廉政教育工作報告

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筑牢廣大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形勢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現實要求。近年來,南豐縣在創新廉政文化教育工作中,圍繞“桔鄉廉意、建設三宜一中心”的總體要求,以特色文化為抓手,以文化教育室為基地,以廉政旅游為體驗,在推進地方特色廉政文化建設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探索,受到省、市有關領導的高度評價。

一、特色廉政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1、調動各方,深挖特色文化廉政內涵。通過召開座談會、開展采風活動,組織相關人員深入挖掘具有鮮明南豐地方特色的“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中蘊含的廉政文化內涵,確定了“桔之秉德無私、儺之靖妖驅邪、人之德厚流光、景之山高水長”為文化創作主題。不但內容上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內涵,形式上也強調地方特色,專門組織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南豐香鈸、道情、龍船調等曲藝作品,以老百姓喜聞樂道的形式宣傳《廉政準則》,歌頌清正廉潔楷模?;顒又泄舱骷礁黝惛寮?60余篇,其中文字類作品(包含文學、戲曲、小品、音樂)80余篇,書法繪畫作品80余件,攝影作品120多幅。

2、突顯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廉政教育基地。建立特色廉政文化展覽室,并將其打造成全縣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展覽室以“橘鄉廉意”為主題,展出具有廉政教育意義的圖片、文物及文藝作品,賦于其新的內涵。展室設立五個版塊:一是“橘樹生廉——廉政教育篇”。以屈原的《橘頌》開篇,通過贊頌南豐蜜橘壹志不遷的忠貞、素榮若蘭的高潔、秉德無私的奉獻、凌寒不屈的堅定等美好品質,教育人民群眾,尤其是黨員干部要學習橘的精神和品格,樹立良好的橘鄉人形象。二是“先賢頌廉——廉政楷模篇”。集中展示以曾鞏為首的南豐先賢們的勤政廉潔、公正愛民的事跡,以南豐人引以為傲的先賢們為榜樣,告訴大家應該怎樣為人做官。三是“白瓷賞廉——作風教育篇”。展示南豐白舍窯遺址出土的精美瓷器,以“官瓷生楷模”為切入點,對黨員干部進行思想作風教育。四是“儺舞護廉——紀檢工作篇”。以南豐儺舞中靖妖除邪、捉鬼驅疫形象比喻戰斗在反腐敗斗爭第一線的紀檢監察干部,展現紀檢監察干部“做黨的忠誠衛士,當群眾的貼心人”形象。五是“泥爐護廉——警示教育篇”?!叭饲樗畦F非是鐵,法紀如爐真為爐”。以南豐傳統特產泥爐為喻,集中展示具有典型意義的腐敗分子最終難逃法律嚴懲的事實,告訴人們“人心不可欺,國法不可違”的道理。

3、整合資源,開展特色文化廉政宣傳活動。以各種形式刊登、播發黨紀條規、廉政格言警句和公益廣告,在《今日南豐》開辟廉政文化專欄,刊登“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文章、故事和書畫、攝影作品,營造深厚的反腐倡廉宣傳氛圍。同時,充分發揮“桔都廉政網”的作用,開展“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網上征文和網上評論等活動,拓寬了干部群眾參與的渠道和方式。鄉鎮和縣直單位在機關醒目的位置(如樓道、會議室等)懸掛“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宣傳牌,刷寫永久性廉政宣傳語。縣直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辦公室和所有執紀執法部門的科(股)室懸掛或張貼有關“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的宣傳圖片或格言警句,把辦公室電腦桌面、屏保圖案換成“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及風景名勝的圖案。中、小學校開辟“桔文化”、“儺文化”、“名人文化”廉政宣傳欄。

4、結合旅游,打造特色廉政文化教育體驗基地。圍繞廉政教育“大宣教”格局,結合南豐“宜居、宜業、宜游”為中心的“三宜”建設,做到特色廉政文化教育與發展旅游業相結合,挖掘南豐特色旅游資源,大力宣傳南豐獨特的風景名勝,著力打造以戈鐮石風景名勝旅游為主的廉政文化教育體驗基地,將全縣的廉政文化寓教于游,寓教于樂,寓教于景。

2010年,我縣利用大家自小耳熟能詳的地方特色文化進行廉政教育,增強了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特別的教育效果,全縣的反腐倡廉建設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先后有10余批省、市紀委領導及外地來賓參觀了我縣的廉政文化教育室,普遍對我縣將地方特色文化與廉政教育有機結合的做法表示贊賞。在參觀后表示,南豐緊密聯系實際,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廉政內涵對黨員干部開展廉政教育的做法思路好、創意新,值得推廣和借鑒。

二、當前特色廉政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始終堅持黨委和政府的工作延伸到哪里,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就跟進到哪里。雖然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挖掘地方特色廉政文化教育中還存在一些誤區、不足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缺乏規劃性,形成“推磨式”教育。一些地方沒有把反腐倡廉宣傳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性的系統工程來抓,工作安排上一味地依賴上級,上級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上級要求抓什么就抓什么,而沒有從當地實際出發、制定與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工作的長期規劃和分階段實施的具體意見,致使整體教育效果還不夠理想。

2、缺乏針對性,形成“撒胡椒面式”教育。開展地域特色廉政文化教育不能做到因人施教、對癥下藥,往往是“一刀切”、“一鍋煮”。搞教育大多是通過上大課和以會代教的方式進行,“同一化”現象普遍存在。從領導干部到普通干部,從重點崗位到一般崗位,從這個行業到那個領域,都使用同一種教材,聽同一類報告,辦同一類培訓,經常是“不察虐疾,百病同醫”,或是“一人生病,大家吃藥”。

3、缺乏實效性,形成“走過場式”教育。一是形式大于內容。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二是內容脫離實際。教育內容撥動不響黨員干部思想深處的那根弦,更難以觸及靈魂深處的那汪深潭。三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有的教育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沒有把教育與解決黨員干部黨風黨性黨紀方面存在的問題相結合,與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相結合,往往是圖了形式、走了過場,正如人們常說的:“風吹過,草動過,過后面貌沒變過”。

4、缺乏靈活性,形成“機械式”教育。未能根據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自身的特點和不同層面人員的需求,只是一味簡單地采用填壓式灌輸的辦法,從政策條文、紀律規定到對個人的要求,難以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鳴;同時,沒有能很好地將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活動與大家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教育的方式方法機械教條,滯后于反腐敗斗爭形勢的發展和人們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長。

5、缺乏長效性,形成“快餐式”教育。廉政宣傳教育在過程上應具有經常性特點,有的習慣于吃“快餐”,有的則習慣于運動式地搞突擊,結果是有短效,而無長效;有的是上面促一促,下面動一動,上面緊一緊,下面抓一抓,熱一陣,冷一陣,時緊時松。少數領導干部把廉政宣傳教育當作突擊性任務來抓,上級檢查或過問時,臨時搞突擊,沒有形成連續和長久的教育機制。有的甚至以流于形式的應付態度對待了事,最終削弱了宣傳教育作用的有效發揮。

三、加強地方特色廉政文化教育的對策

1、注重規劃,增強教育的統籌力。對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基礎性地位和特殊功能,要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做好長遠規劃,并分步實施,真正把反腐倡廉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堅持廉政教育與特色文化發展同部署、同檢查、同實施、同考核,不厚此薄彼;要針對不同歷史時期的形勢任務要求和不同教育對象,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廉政文化教育這一中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對干部的教育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明確組織者的責任,細化分解反腐倡廉教育的具體任務,把好關口,各負其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同時,要突出教育重點,以各級領導干部和權力較為集中的關鍵崗位人員為重點對象,加大教育力度。

2、豐富內容,增強教育的感染力。要大力開展特色廉政文化創建活動。結合本地風俗民情與地方特色,通過培訓、考察、觀光旅游等方式加強廉政文化教育,組織開展編創廉政歌曲、文學作品、文藝節目、公益廣告等豐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設活動,使反腐倡廉宣傳教育起到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效果。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特色和優勢,聚焦人民群眾身邊的正反典型案例教育,通過案例通報、黨紀政紀知識競賽、以案說紀演講等形式,做到“警示在先”的政策效應。要加強廉政教育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系統整理和拓展充實紅色文化、傳統特色文化中蘊含的廉政資源,進一步充實廉政內容,形成主題鮮明、獨具特色的廉政教育基地,并向社會公眾開放。

3、創新方式,增強教育的吸引力。要緊緊圍繞反腐倡廉教育,挖掘當地文化元素,積極組織開展主題鮮明、為大家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發展廉政文化旅游業,切實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吸引力。利用地方人文古跡舉辦廉政文藝晚會、廉政知識競賽、廉政演講和廉政書畫、格言警句展覽,挖掘地方名山秀水發展廉政文化觀光旅游體驗區,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親和力。同時,要靈活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建立陣地,開辟專欄,增強廉政教育的覆蓋面,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

4、健全制度,增強教育的持久力。要完善責任機制,按照權責分明的原則,明確分工,做到責任到單位、到部門、到人。要健全督查機制,加強目標和過程管理,定期檢查,推動工作。要建立考評機制。認真研究總結反腐倡廉教育考核評價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完善科學合理考核評價辦法,做到有規劃、有部署、有檢查,力求使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考核評價,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工作狀況,以利于調動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