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結對共建工作報告
時間:2022-08-15 09:26:35
導語:農委結對共建工作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我委按照縣委、縣政府結對幫扶的總體安排和要求,以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和縣委九屆全委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領導掛點,部門包村,干部幫戶”活動要求,結合實際,堅持真心為民,真情幫扶,精心組織,大膽實踐,扎實推進,結對幫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全面完成2011年結對幫扶工作目標,我委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委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其它班子成員為副組長,科(室)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結對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并把該項工作納入委內部目標進行考核,形成了由上到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確保了結對幫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2011年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緊緊圍繞黨建五大載體虛功實做。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村情,順應民意,確立“五抓”方針:
1、抓黨建,加強羅集村的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進村入戶—事務—帶動發展—結對幫扶—承諾推動—陣地依托”為內容的黨員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體系。加強發展黨員工作,重點培養發展“雙培雙帶”戶,外出務工返鄉創業戶,青年致富帶頭人,農村能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公示的組織程序發展新黨員3名,培養積極分子3名。把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種植養殖大戶等優秀人才吸收到黨員干部隊伍中來,并作為后備干部重點培養,增加了新鮮血液。
2、抓基礎,做優種植業。合村換屆后的羅集村有耕地8760畝,人均2.6畝,麥茬玉米種植模式歷史悠久,根深蒂固。我委出面協調縣五鋪農場,千方百計引進優良品種,實施小麥良種全覆蓋,提高糧食質量和產量。2011年引進的主要小麥良種有煙農19、皖麥52、矮抗58、濟麥22等計78噸,補貼金額8.76萬元。并爭取良種補貼4.76萬元,通過“一卡通”足額發給農戶。
3、抓帶動,做活勞務輸出。近年來,羅集人也和全縣其他鄉村一樣,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舉家外出已成普遍現象。村兩委為適應這一情況,在做好村治安,照顧好“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的同時,有意識地對自發的勞務輸出加以因勢利導。利用春節回家過年和計劃生育婦檢的時機進行說服引導,讓外出能人返鄉創業或帶動更多的本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充分發揮選派單位的優勢,有序組織他們進行“陽光工程”培訓、農民專業技術培訓和外出創業就業培訓等,使他們學以致用,學有所成,有效地促進了本村勞務經濟的發展。
4、抓環境,做好公益事業。作為一個典型的種植村,村中道路極差,多年來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焦心的頭等大事。修路一直是村兩委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3月,我委緊緊抓住“難點村”治理的契機,積極申報村村通工程項目,爭取市、縣村村通指標3.8公里,全面整修陶旗桿路和新街的兩條道路,方便了群眾的出行。
5、抓幫扶,做好事辦實事。一是村內道路建設大頭落地。我委積極出面協調市、縣公路主管部門,積極申報村村通工程項目,在楊軍市長大力支持下,爭取省、市村村通指標3.8公里,投資120多萬元,完成了陶旗桿全長2.4公里,路面寬3.5米,和新街全長1.4公里的水泥路面鋪設工程。二是做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配置了一套廣播發射接收系統,維修了廣播線路,安裝了2臺廣播喇叭,較好地解決了全村農民收聽廣播難的問題。三是綠化環境,改善了村容村貌。2011年3月我積極出面協調選派單位和縣綠化委員會風景樹木150棵(青桐85棵、發梧65棵)栽植于新街兩旁。不但綠化了環境,而且改善了村容村貌。同年6月,我委支持資金2萬元,用于補修進村的道路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薄弱的局面。四是科普讀物充實農家書屋。2011年元月,我委積極出面協調縣科協、縣文化局給予羅集村贈送500本科普讀物、圖書等,用于充實該村農家書屋。不但給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糧和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羅集村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五是春節慰問。2011年元月28日,縣農林委給予該村3000元資金用于春節慰問。慰問該村困難黨員、群眾和低保戶等20戶。
三、存在問題
一是結對幫扶形式比較單一,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二是幫扶資金不足,無法為該村的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大更有效的幫助。
四、下步建議
一是豐富結對幫扶形式,改進結對幫扶措施。二是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投入力度和農業項目傾斜力度。
- 上一篇:農委安全監管體系工作意見
- 下一篇:農委食品產業發展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