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運作匯報
時間:2022-10-10 09:44:43
導語: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運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水生動物防疫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和省、市主管部門的直接指導下,認真按照省、市水生動物防疫工作要求,扎實開展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就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是縣,位于東南部、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其中漁業人口(含專業、兼業)5.13萬人,全縣水面9.89萬畝,水產養殖面積7.3萬畝。2012年漁業總產量10415噸,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4889噸,特種水產主要以養殖鰻魚、泥鰍、黃鱔、鯰魚、黃桑魚、鱘魚、烏鱧、蝦、蟹、棘胸蛙等為主。全縣農林牧漁總產值153030萬元,其中漁業總產值41209萬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6.9%,漁民人均年收入802元。
二、機構編制人員情況
縣設立水產技術推廣站,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數4名、實有人數5名,其中: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非專業人員1人??h級推廣站從事病害防疫測報工作人員3人,其中:專職2人、兼職1人。
鄉(鎮)設有農技推廣綜合站10個:總編制數126名、實有水產崗位人數10名,初級職稱10人,鄉(鎮)水產崗位從事病害防疫測報工作人員10人,兼職10人
本地區推廣站以外從事測報工作人員共有6人,主要來于6個監測點養殖戶(技術員)。
三、縣級站能力條件情況
1.實驗室面積142.85平方米,配備采樣車1輛。
2.實驗室儀器設備:2008年購置54臺套、2013年購置17臺套,現已經使用,主要用于水環境檢測、水產品質量檢測、病害檢測。
3.從事實驗室工作人員情況:現有防疫員(兼職)2人、檢測員1人、測報員1人。
四、縣級站經費情況
由于縣財政困難,到目前為止,沒有撥付水生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專項經費。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自成立以來,縣農糧局在經費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每年擠出一定的資金專用于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水產防疫技術推廣、水產品檢疫、水產養殖點監測、預報和縣、鄉水產技術推廣人員下鄉等工作經費,從而確保了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工作的正常運轉。
五、水產養殖情況
全縣池塘養殖面積19576畝、占養殖面積的26.8%,水庫養殖面積7224畝,網箱養殖面積1200平方米、工廠化養殖199249平方米、蓮稻田養魚36021畝、其他養殖9880.3畝。
主要養殖品種:“四大家魚”、鯉、鯽、鳊、鰻魚、泥鰍、黃鱔、鯰魚、鱖魚、鱘魚、黃桑魚、甲魚、蝦、蟹、棘胸蛙等。
養殖苗種:自繁20%、外購80%,主要外購地:日本、廣東、福建、寧都、瑞金等引進。
水產養殖因病害造成的損失:2010年247萬元、2011年231萬元、2012年211萬元。
六、水產病害防治工作
1.建立了縣級水生動物疫病檢測檔案,每月通過全縣6個病害檢測點現場檢測抽樣和水質在線檢測系統監測。
2.每月將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編印在《漁業》,發至全縣十個鄉(鎮)、6個監測點和水產養殖企業(戶)、農糧局政府公開信息網。《漁業》簡訊和病害測報月報表上報至部、省、市主管部門。
3.利用遠程診斷與省水產品檢測中心會診,診斷疑難雜癥;利用API查細菌類、藥敏實驗;開展水產品藥殘快速檢測。實驗室檢測常態化,為方便養戶,在政府公開網、實驗室門口公示了實驗室工作人員聯系電話,不管是周末還是節假日,確保檢驗、檢測工作隨叫隨到,幾年來,為養戶做魚體解剖163余例、水質監測330多例,指導養戶防病、治病600多例,常見魚?。ǔ鲅 €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白皮病、白頭白嘴病、打印病、豎鱗病、膚霉病、鰓霉病、打粉病、小瓜蟲病等)能在實驗進行診斷,為養殖戶排憂解難,有效地控制了魚類病害發生,確保了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深受養戶好評。
4.每年堅持舉辦2-4期水產養殖技術與魚病防治培訓班,每期學員30-50人,自建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以來,共培訓學員480余人,建立了學員信息檔案,有培訓計劃、培訓教材。
5.印發病害防治宣傳資料,近幾年發放5000余份。
七、水產養殖病害監測工作
1.開展了流動和固定的水質監測工作。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古樟)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監控中央室設備安裝在縣水產站辦公室,進行全日制24小時監控,對大型養殖水面定期進行流動監測。2012年全縣病害監測面積1530畝、2013年新增一個水質在線監測點85畝,全縣監測面積1615畝。
2.近幾年主要監測到的病害有鰻魚爛鰓病、子環蟲??;常規水產品主要有: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草魚出血病、豎鱗病、打印病等,疾病診斷方式:臨床、借助顯微鏡、實驗室檢測和養殖場地現場檢測。
3.檢測方式:采取養殖現場取樣、養戶送樣;駐地監測員自身診斷、送實驗室診斷,建立了檢測管理制度。
4.檢測員專業技能:曾多次參加過省、市培訓學習、從事病害防治工作二十多年。
5.檢測員檢測工作納入績效考評,2012年劉湖北同志榮獲省漁業局水產病害測報優秀工作者。
八、工作措施
1.領導重視。為了使我縣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建成后投入正常運作,我局成立了“縣水生動物防疫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任組長,分管水產的副局長任副組長,局人秘股、水產站、科技信息站、計財股等為成員單位。形成了局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局相關股、站相互協調的工作運作機制。
2.明確職責??h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所做的工作,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建立了專職、兼職水生動物防疫員、檢疫員、測報員崗位工作職責,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
3.強化服務。一是開設了縣水生動物防疫咨詢服務窗口。水生動物實驗室常年面向社會服務,做到免費服務,熱情周到。三年來實驗室共接待水產養殖戶咨詢610多人/次。二是設立全縣了水產養殖病害監測點6個(特種水產3個點、常規水產3個點);三是開展了水質在線監測工作;四是開展了水產優良品種的引進、養殖新技術的推廣(溝凼式蓮田生態養魚新模式)。
九、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是實驗室技術人員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由于專職的兩名技術人員年齡偏大,而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更新較快,對計算機操作熟練程度要求過高,有時會影響儀器設備的操作使用,部分儀器設備還在調試摸索階段,建議業務主管部門能為技術人員提供培訓和實踐機會,培養一批年青的技術骨干,充分發揮儀器設備最佳功能。
二是經費緊缺,為了保證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轉,所有儀器設備還需要高昂的試劑、維護、維修經費,而實驗室的每項檢疫、檢測都是免費服務,每做一次檢測成本太高,憑縣級農業部門很難承擔。建議農業部、省農業廳每年固定一定的經費作保障。
三是實驗室工作人員嚴重缺乏,現有編制人數4名,存在“三塊牌子,一套人馬”即:水產技術推廣站、漁政監督管理站、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必須盡快增加編制充實人員,特別是從大中專院校招收專業人員,充實到基層漁政水產隊伍,增強新生力量。
- 上一篇:糧食高產創建示范點技術工作方案
- 下一篇:獸藥監督執法工作上半年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