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發展評估報告
時間:2022-05-11 09:07:15
導語:休閑農業發展評估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秋收起義的誕生地和爆發地。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在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對休閑農業高度重視,以申報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區)、示范點為契機,依托生態山水和農業資源及交通、市場優勢,精心編制和規劃鄉村旅游路線,著力培育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打造休閑食品品牌,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景區科學有序開發,形成了以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游,城郊、五陂為重點的宗教文化游,高坑、青山、城郊為重點的休閑度假、生態體驗游的旅游大格局,涌現了一大批以觀光采摘、農家樂、科普示范等為特色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成為了城市后花園和城鄉居民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全區共有以休閑農業為主的休閑基地120個,投資規模平均約為30萬元,每個基地年純收入平均約為6萬元,直接安排農村就業崗位2000余人,年接待游客近150萬人次。實現收入約為5000余萬元。目前,全區休閑農業基地主要位于市郊,分布在城區20公里范圍內,呈環形分布?;乜驮粗饕沙鞘芯用?、單位職工和學生組成。同時,以家庭為單位的自駕游占游客總數的60%以上。各基地經營項目以餐飲、棋牌、垂釣為主,部分有會議、游泳、瓜果采摘等項目。基地主要由當地農民或企業自籌資金,自發建設、自主經營。
二、全區休閑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政策完善,進一步創新了經營模式。全區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農戶參與、協會協調、利益共享”原則,探索建立了“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戶”的新型經營模式。政府負責編制規劃和優化發展環境;公司負責景點包裝、經營管理和商業運作;旅行社負責開拓市場、組織客源和編制線路;農戶發揮各自特長積極參與。如三灣生態社區,井沖葡萄基地等采取這種新型運營模式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2、規劃科學,進一步提升了產業水平。全區制定的《區2011—2015年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了總體發展思路,并確定了重點鄉鎮和重點產業的發展規劃,全區目前擬規劃建設了2-3個國家和省級休閑農業度假區,同時全區要全力爭取入選省級旅游強縣。2012年全區將重點打造城郊略下,里善井沖,五陂三灣等休閑農業示范點,促其上規模、上檔次。
3、體系健全,進一步完善了服務功能。全區目前有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休閑農業發展。農業部門和旅游部門建立了分工合作機制。成立了休閑農業發展方面的協會或者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為休閑農業示范點提供良好的服務。如三灣成立了農民旅游協會,城郊井沖成立了花卉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等。
4、管理規范,進一步明確了主體職責。目前全區對休閑農業示范點,鄉村旅游景區(點),觀光采摘園,集中連片的農家樂等實行標準化統一管理。舉辦了全區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班,培訓人員達500余人次,進行農家旅館星級評定工作,評定農家星級旅館50余家,且在興建過程中,全區休閑農業區域無非法占用農用地修建休閑旅游基地設施行為,無以破壞農業生產為代價發展休閑農業現象。
5、設施齊全,進一步打造了特色休閑項目。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以推進農業轉型為突破口,因地制宜設立“一村一品”發展特色休閑項目,一是通過發展特種養殖,吸引消費者,帶動休閑產業。如的錦鯉繁殖基地、高坑的龍蝦養殖基地及城郊的安東漁場等。二是通過種植高效經濟作物,以特色景觀或農產品招攬客人,如十里、井沖的葡萄基地、高坑云泉的蘿卜基地、青山的高山蔬菜基地、五陂的桔園等。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打造旅游新村。如五陂的三灣生態社區、略下的苗木基地等示范點積極探索和謀劃發展的新路,將休閑農業基地建設與城鎮化建設,旅游開發相結合,依托新農村建設的優惠政策,走出了一條新路,以上這些區域環境良好,無臟亂差及環境污染現象;住宿、餐飲、娛樂等設施良好;每個示范點都通公路、有指示牌、停車場,點內游步道暢通、自然,可進入性良好,全區目前所有休閑農業示范點飲水清潔、設施安全、通訊暢通、無重大安全隱患。
6、優勢突出,進一步產生了積聚效應。目前,在全市范圍內有一定知名度的休閑農業示范點達10余個,這些示范點均分布在全區6個涉農鄉鎮區域,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產業聚集區,如城郊的土菜一條街、十里的葡萄采摘區等,這些主要休閑農業示范點具有當地強烈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同時設置了吸引力較強的參與體驗項目,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前來觀光游覽。
7、產業鮮明,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形象。全區大部分休閑農業示范點能夠依托當地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主導特色產業開發設計休閑農業產品,主要休閑農業點的農產品獲得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認可,在全市有較高的知名度及美譽度,如十里、井沖的葡萄、青山溫盤的高山無公害蔬菜基地等。
8、帶動力強,進一步產生了連動效益。目前,全區休閑農業收入占全區旅游收入30%以上;休閑農業收入中帶動農民直接受益比例41%以上;從業人員中農民工的比例達到60%以上。從事休閑農業服務的農民,50%以上接受過專門的培訓;農民發展休閑農業的積極性較高,適宜發展休閑農業的區域從事農家樂接待服務的農戶與日俱增,效益良好。
- 上一篇:農業現代化實施方案
- 下一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