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社會救助工作匯報
時間:2022-12-09 02:37:09
導語:殘疾人社會救助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的社會救助體系,是社會各界以及廣大殘疾人非常關注的重要問題,也是縣殘聯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做好這項工作,對于保障殘疾人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的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縣殘疾人救助體系建設的基本情況
我縣有各類殘疾人2.53萬,約占總人口的6.33%,他們絕大多數都生活在農村且家境相對貧困。是全社會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也是最需要得到政府和全社會特別關心和特別扶助的隊伍。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縣殘聯及有關職能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殘疾人保障法》,積極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殘疾人社會救助工作有了較快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度重視殘疾人救助體系建設。建立健全了殘聯與民政、人保、衛生、教育、財政、扶貧、司法等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各部門單位能各司其職,互相配合,共同合作,切實履行各自在殘疾人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各鄉鎮都建立了殘聯組織,配備了殘聯專職干部。殘聯組織建設和救助體系建設及其有關工作已初具規模,努力使廣大殘疾人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的殘疾人得到了應有保障和有效服務。
(二)積極促進殘疾人創業就業,推進扶貧解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規政策,制定實施殘疾人就業創業幫扶計劃,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與集中就業。對未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法征收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同時,每年舉辦幾期殘疾人職業培訓工作,提高殘疾人就業水平,拓寬殘疾人就業渠道,努力促成殘疾人再就業。
(三)加大對殘疾人康復、教育就業等社會救助項目投入。以2014年全年為例,我縣為60名貧困殘疾人免費安裝假肢,累計資金30余萬元;為415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服藥救助,累計資金近30萬元;免費為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368件,累計資金10萬余元;為8000余名殘疾人建立了康復服務資料檔案;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0戶,累計改造資金6萬元;為80名殘疾人發放了殘疾人機動車燃油補貼,累計發放資金2.08萬元;舉辦了一期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共培訓城鄉殘疾人104人;購買了殘疾人公益崗位28個,選聘了224名農家書屋殘疾人管理員,聘請了256位殘疾人為村殘協委員;安置居家托養200戶,合計資金9.1萬元;完成殘聯系統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15戶,累計發放改造資金11.25萬元;完成住建系統殘疾人危房改造25戶,累計發放補助資金超過40萬元;為全縣826位低保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60元護理補貼;為殘疾人創業典型提供了100萬元的康復扶貧貼息貸款。
(四)豐富了殘疾人宣傳文體活動。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對社會各界關愛扶助殘疾人等活動進行跟蹤報道,利用有關殘疾人節日開展殘疾人康復知識宣傳活動,發放殘疾人預防和康復資料。積極組織開展各項有關殘疾人群眾性文體活動,培育和激勵殘疾人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精神,助推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通過在井岡山報、省殘聯月刊上發表宣傳殘疾人自強自立的新聞報道,發放宣傳材料,通過培訓體育指導員等方式加大殘疾人工作宣傳力度。
二、目前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殘疾人社會救助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仍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
(一)殘疾人救助范圍不寬。殘疾人康復和其他疾病治療的費用本應該是由政府、社會和家庭共同承擔解決,但由于我縣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相對緩慢和在城鄉發展之間的不平衡,政府、社會和家庭三者承擔的能力有限,很多殘疾人得不到相應的治療和康復,尤其是0到6歲的殘疾兒童的搶救性康復工作得不到大力發展。目前對殘疾人采取的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劃線,只對享受低保的殘疾人家庭給予救助,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保標準,或處在低保標準邊緣的殘疾人很少獲得有效的救助,比如殘疾人護理補貼的發放,除了要求是重度殘疾人外,還必須是低保戶。另外,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條件是按家庭人均收入計算的,絕大部分無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由于沒有收入,又不可能單獨立戶,而無法獲得救助。此外,我縣現在殘疾人登記持證率只有31.8%左右,加上宣傳力度還不是很夠,使部分應該獲得救助的殘疾人游離于救助范圍之外,難以完全實現應助盡助的要求。
(二)殘疾人救助標準偏低。殘疾人中,絕大多數的生活狀況低于全縣平均水平,很大一部分殘疾人生活仍處于貧困線上,目前,財政缺乏相應項目配套資金支出。近年來,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征收工作也存在較大阻力,以往是由財政代扣,現在改為由單位自行申報,去年僅教育系統的殘保金就欠繳20余萬元,經費相對不足,影響了殘疾人事業發展和救助工作的開展。現行的低保標準,是根據日常生活基本開支設定的,只能解決最基本生活問題。隨著物價的上漲,以及殘疾人的一些特殊的開支,如精神病人長年服藥、擁有代步車的殘疾人耗油費用等等,這些開支僅靠低保是遠遠不夠的。再如對殘疾人患重大疾病的救助標準,與目前昂貴的醫療費用來說,簡直就是杯水車薪,難以為濟,有的殘疾人只好“小病扛,大病拖”,有的患病后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危及生命,家庭因此背上沉重的債務。
(三)殘疾人救助機構不健全。承擔貧困殘疾人救助工作的主要是殘聯系統。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鄉鎮殘聯的機構配置與日益增多的殘聯工作業務不甚相稱。隨著殘疾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基層殘聯機構顯得越來越重要,任務也越來越多?,F在我縣的鄉鎮殘聯雖已配備了殘聯理事長和殘聯專干,但是鄉鎮理事長仍是民政所長兼任的,只是掛了個頭銜,鄉鎮殘聯專職委員是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為500元,他們對政策的把握和業務知識相對缺乏,不能很好的適應殘聯工作特別是救助殘疾人的實際需要。另外我縣缺乏相應的殘疾人專業醫療和相關的康復機構,縣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項目建設仍沒有得到政府應有的重視。
三、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的幾點建議
殘疾人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殘疾人社會救助體系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仍需做好和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完善保障服務長效機制。強化基層殘疾人組織建設,改善基層殘聯干部和專業人員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做到人員、經費、場地、職責四落實。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工作,建立XX縣特殊教育學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殘疾人的就業再就業能力。積極培育和發展助殘志愿者隊伍,拓展救助服務途徑,建立工作激勵機制,推進殘疾人服務再上新水平。
(二)擴大殘疾人救助范圍。一要建立殘疾人社會救助事業投入的增長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情況,以財政預算的形式,保證殘疾人救助資金投入的可持續性,切實提高救助范圍和水平。盡快落實行政事業單位依法繳納殘疾人保障金的規定,加強和規范殘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實現應收盡收。二要逐步將目前收入稍高于低保標準、處于低保標準邊緣、生活存在嚴重困難的殘疾人納入低保,并給予專項救助。在最低生活保障中,應對無勞動能力、需要他人照顧的智力、精神和殘疾等級二級以上的重度殘疾人實行單獨核算,給予全額低保。三要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發動社會愛心人士、慈善機構,設立專項救助基金,促進殘疾人救助事業的發展。
(三)健全殘疾人醫保服務體系。一要不斷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發展中醫療費用支出的補助力度。逐步改善和解決目前殘疾人醫療救助資金相對不足的突出困難與問題。二要在醫療保障體系中,建立單獨針對殘疾人的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如殘疾人就醫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參加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補貼,將殘疾人肢體矯治手術等醫療康復項目納入診療目錄,提高殘疾人住院費用和門診統籌報銷比例,設立實施精神病患者在家后續治療用藥的補助政策措施。三要加快專業醫療和相關的康復機構建設,盡快建成我縣的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以滿足廣大殘疾人醫療康復托養的實際需求。
(四)加快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市政設施和建筑物等必須設置規范的盲道、便道等無障礙設施,已經建成而未設置無障礙設施的要盡快改造。交通運輸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無障礙建設改造力度。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等公共場所必須建有規范的無障礙設施,同時要加大對擠占、損壞盲道等行為的清理整治力度,強化日常維護管理。要充分考慮殘疾人出入、通行方便,把有關工作機構和活動場所設立在房屋底層。
- 上一篇:供銷社六五普法先進經驗材料
- 下一篇:地方志“雙聯系雙服務”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