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教師發展性評價行動研究開題報告
時間:2022-09-19 01:16:00
導語:教院教師發展性評價行動研究開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在教師評價中,一直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控制觀”(controllingview),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就是強調教師責任制的教學效能評價。另一種是“非控制觀”,強調教師評價“不應看重來自上級、校長、學生、學生家長和同事的決定性壓力”,而應關注教師在教學上的進步與提高。提倡教師評價非控制觀的人認為,大部分教師是勝任自己工作的,評價的目標應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這類評價又被稱為發展性教師評價,它是一種形成性評價,即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作出獎懲決定,而是用于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以利于進一步地改進。實施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目的,是要讓教師充分了解學校對他們的期望,培養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并根據教師的工作績效,確定其個人的發展目標,以便進一步為他們提供培訓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從而提高他們的工作勝任力。許多學者探討了將上述兩種評價結合在同一評價中的可能,但多數研究發現,這種結合非常困難。如何較好地處理這兩種評價的關系,至今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以英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摒棄獎懲性教師評價,推行發展性教師評價,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歡迎。據英國學者希爾蘭茲(Shields)主持的一項調查表明,發展性教師評價在教師中間產生了相當大的熱情,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參與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甚至是一種享受。1998年,我國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斌華先生,利用在英國訪學的機會,專門研究并撰著了《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一書,將發展性教師評價問題系統的介紹給我國教育界,指出發展性教師評價的主要特征是:1.學校領導注重教師的未來發展;2.強調教師評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3.注重教師的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和專業價值;4.實施同事之間的教師評價;5.由評價者和教師配對,促進教師的未來發展;6.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7.提高全體教師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8.擴大交流渠道;9.制定評價者和教師認可的評價計劃,由評價雙方共同承擔實現發展目標的職責;10.注重長期的目標??梢钥闯?,發展性教師評價,在評價方向上立足現在、兼顧過去、面向未來,不僅注重教師的現實表現,更加重視教師的未來發展,重在促使教師自身的“成長”。
2.教師專業化與教師評價
80年代中后期開始,出現了關注教師專業化的教師評價。專業化是某種專門職業特有的問題。教師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也存在著專業化的問題。在專業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專業人員的自主性。專業化職業者的評價標準應由專業人員自己建立。如果教師是專業人員,那么,對教師的評價就應以他們自己提出的標準為依據?;谶@種觀點,教學被看成一項復雜的、多維的活動,教師被看作是一名藝術實踐者,他主動地追求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能。專家與新手教師的比較研究的結果是這一階段教師評價的基礎,對教師評價主要關注教師的專長(expertise)。Berliner(1994)的研究表明,最能干的教師與那些不太能干的教師相比,較少受到實踐標準和規范行為的約束,他們表現出改進教學的持續的努力。研究還表明(Livingston,C,&Borko,H.1989),專家型教師與新手教師之間的差異在于他們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與新手教師相比,他們在課堂經驗、理解教學、解釋課堂事件等方面具有更豐富、更精巧的認知結構。Sternberg,R.J.(1997)則認為,專家不同于新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專業知識,專家運用知識比新手更有效;二是解決問題的效率,專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工作;三是洞察力,專家比新手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穎的和適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專家具有一套課堂管理、課堂教學的熟練技能,并善于重新定義問題和高效率地解決問題,而這種洞察力和效率的獲得,又來自于教師對實踐的反思和概念化。研究者還提出教師是研究者的觀點,認為教師應該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著手解決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和進行評價等。因此,對教師的評價,應該關注教師對問題做出反應的過程,并關注教師的反思。過去那種基于固定績效標準的教師評價方式需要進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獲得專業的自主的發展。
3.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中小學教師評價開始于60年代。在我國40多年來的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發展中,評價的內容和方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起初評價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思想素質,后來又較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現在又開始注重教師的教學行為。在方法上,也更加豐富,更加科學。1991年5月,全國第一次教育督導工作會議了《教育督導暫行規定》,提出了“加強對中小學校校長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督導評估,促進中小學校長,教師隊伍政治思想素質與業務水平的提高”的督導工作重點。這標志著我國教師工作評估的全面開始。這一時期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理論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如上海教育學院與普陀區教育局合作的“教師績效評價研究與實踐”課題等?!读x務教育法》、《教育法》、《教師法》的相繼頒布與實施,為教師評價實踐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總的說來,我國教師評價中,還很少有人關注教師評價內容的結構,對評價方法的信度及效度的研究也很不夠。目前從我國教師的實際情況出發,構建促進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校本化的發展性者評價體系的研究尚不多見。有些學校雖然提出轉經驗型教師為研究型教師的教師發展策略,但仍苦于缺少有效的評價機制。如何評聘教師、如何幫助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成為一個重點和難題。本選題正是在這樣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之下,試圖從評價的角度來促進、幫助教師成為研究性教師。
二、研究內容
研究將基于學校校情,圍繞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探索形成適合本校的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和教師校本研修模式。
1.校本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化
深入、具體地探究職初、經驗型、研究型教師的基本素養特征。從教師個體發展縱向、教師群體發展橫向兩個維度,對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化建設作整體性、系統性設計,試圖構建適合學校自身的發展目標、師生特點,促進學校整體和長遠發展,促進教師整體與個人專業發展的具有學校特色的個性化的專業發展課程。
2.校本教師發展性評價方案
探索一種促進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校本化的發展性評價方式。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教師的科學指標體系,明確評價目的、確定評價者、制定評價指標體系、選擇評價方法和步驟。重視評價對教師的發展的目的和功能,強調評價指標體系對評價對象及評價條件的適應性,凸現內部的評價和質的評價,關注學校相應文化環境和管理支持系統的建設。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個案研究、實驗研究等方法。對于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化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方案的試驗研究,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對于典型教師專業發展的跟蹤研究,采用個案研究方法;對帶有創新性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的研究,采用實驗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驟
20**年5月~20**年6月,開題
20**年7月~20**年10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年11月~20**年1月,開展實質性研究,評價修改
20**年2月~20**年6月,總結和提煉,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五、預期成果
1.論文
發表有關教師發展性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
2.教師成長個案集、課堂教學課例集
六、研究價值
本選題是一個跨教師專業發展、發展性評價、校本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研究。理論上,它將有助于豐富和深化研究性教師、教師專業化發展及教師評價的理論。
實踐上,本選題的研究將有助于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建設,幫助教師樹立成為研究者的觀念和信心,為學校構建適合所聘教師專業成長的優良的學校環境及評價機制等提供參考性的策略,探索將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校本的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校本教師培養的新模式。
七、研究基礎
1、學校掛牌成立兩年來,密切依托學院的專業支持,積極開展以實踐、反思、連環跟進為特征的校本研修活動,先后在區級及以上層面,舉行了以“校本研修制度建設”、“中小學銜接教學”、“教研組成長解讀”、“初三工作研究”、“一年級新課程實施”、“偉人教育”等為主題的現場交流、研討、觀摩活動,扎實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對于此課題研究具一定基礎。
2、課題成員都有一定教育教學研究的經歷和能力,有的多次參與、主持區級課題,有的是區學科中心組成員,有的多次實踐課例研究。
八、參考文獻
1.王斌華著《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2.劉堯.《教師業務水平的量化考核研究》[J].《高等教育問題研究》1998.2
3.蔡永紅、黃天元《教師評價研究的緣起、問題及發展趨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3(1)
4.劉志軍.《發展性課程評價方法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2004(1)
5.趙德成.《當前教師評價改革中的若干問題》[J].《中國教育學刊》2004(7)
6.趙希斌.《國外發展性教師評價的發展趨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3(1)
7.王景英、梁紅梅.《當前美國教師評價的特點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2(9)
8.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 上一篇:法院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總結
- 下一篇:海洋漁業局科學發展觀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