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種植考察報告
時間:2022-05-24 03:20:00
導語:當歸種植考察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歸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中藥材種植的自然優勢當歸為高山植物,要求涼爽、濕潤的氣候條件,具有喜肥、怕澇、怕高溫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區栽培,不易越夏,氣溫過高易死亡;當歸、黃芪、黨參生產的經濟效益分析;目前中藥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公司對今后中藥材生產的思路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當歸、黃芪、黨參適應在及周邊鄉鎮生產,并且種植的藥材個頭大,色澤鮮,品質優、“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支持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形成產業,面向市場,注重效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xx區當歸等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南靠祁連山,北依騰格里沙漠,農業種植有著良好的自然優勢,適應各種植物生長的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水源豐富、氣候涼爽、光照充足、土壤疏松,而適合中藥材種植的荒山荒坡、沙化土壤地域遼闊,但長期以來,由于中藥產業化發展滯后,種植結構單一,農民收入較低,同時也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結合本地實際,利用當地周邊自然優勢,*市醫藥有限公司在原有中藥飲片加工生產規模的基礎上確定了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項目,由單純中藥飲片生產加工、銷售型轉化為“公司+基地+農戶”型,即市場連公司帶基地的發展模式,以產銷標準化藥材為目標,外拉市場內連企業,以產加銷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經營方式,開創中藥材新的經營領域和發展空間。成功地與民勤湖區、xx區等地農民簽訂了當歸、黃芪、黨參、甘草等品種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協議,并提供優質的中藥材種苗,在種植技術上由我公司的農藝師親臨現場培訓指導農民種植、田間管理,對農民提出的疑難雜癥進行對癥下藥,使種植戶80%掌握了先進的中藥材種植技術田間管理技術?,F已形成規模,效益顯著。*鎮在鎮政府幫助下成立了涼州區天梯山中藥材產銷協會,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而且對利用荒山荒坡、固沙防風、優化生態環境、改變沙化土壤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二、xx區中藥材種植的自然優勢當歸為高山植物,要求涼爽、濕潤的氣候條件,具有喜肥、怕澇、怕高溫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區栽培,不易越夏,氣溫過高易死亡。
*鎮地處涼州區的邊遠山區,地處我市西南部,在祁連山腹地,石羊河流域上游,海拔在2100-4800米之間,屬干旱、半干旱和高寒陰濕山區。年平均氣溫11.1℃,年降雨量260-700毫米,年徑流量1.43億立方米,是石羊河流域重要支流黃羊河的源頭地區
當歸適宜于在xx區生長,種植一畝地當歸可產400-600公斤干貨,根據現在市場價畝均收入8000-12000元左右,經濟效益可觀。
涼州區xx區是省上確定的扶貧重點鄉鎮,貧困人口比例達48%。由于自然條件嚴酷、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落后,故而大部分群眾仍需靠天吃飯。成為貧困鄉鎮的代名詞和扶貧開發的主攻點。近年來,xx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06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618元,群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過去的“要我脫貧致富”變為現在的“我要脫貧致富”。
*鎮是個靠天吃飯的貧困山區,多年來以小麥、豆類、雜糧種植為主,農民一畝地的純收入僅200多元。xx區地處偏僻,山大溝深,自然條件嚴酷,災害頻繁,低溫少雨,加之耕地資源匱乏,一直制約著這里的農業發展。多年來,廣大農民群眾雖然也曾嘗試過種種辦法,可始終還是走不出“救濟”為主的扶貧窘境;面對一次次挫折,為了脫貧,涼州區*鄉的部分農民從2003年開始在我公司的指導下從岷縣引種當歸、黨參等中藥材種植獲得成功。
通過近5年的種植實踐表明,種植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芩等宜選擇高寒潮濕山區土地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貨土壤栽培。黃芪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怕熱.栽培地塊的土質以土層深厚,富含腐質透水力強的中性和微堿性的砂質土壤為宜。具有喜肥怕澇、怕高溫的特性,xx區最適宜當歸種植,種植的當歸皮色好、品質優,經甘肅省藥品檢驗所檢驗,符合國家藥典標準,其中當歸浸出物高達57%,高于國家標準13%。近年來xx區共種植當歸500畝,2007年種植當歸達600畝,畝均收入達8800元,戶均收入3萬元,帶動當地200多戶農民脫貧,中藥材種植大戶常財國不但自己辛勤探索當歸種植技術,而且還幫助其它農戶不斷擴大種植面積,組建中藥材種植協會,在他的帶領下,xx區農民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三、當歸、黃芪、黨參生產的經濟效益分析
當歸、黃芪、黨參適應在*鎮及周邊鄉鎮生產,并且種植的藥材個頭大,色澤鮮,品質優。種植中藥材當歸、黨參、黃芪、甘草投入產出及效益:
當歸種植成本為3190元/畝。其中每畝種苗需2500元,化肥、地膜等100元;人工費80元;水、電及管理費500元;其它費用10元。當歸按正常年份畝產為60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為20.00元,年收入12000元/畝,除去成本費用,畝均純收入為8810元。
黨參種植成本為1105元/畝,其中每畝種苗需500元;化肥、地膜等50元;人工費50元,水;電及管理費500元;其它費用5元。按正常年份畝產為60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為7.00元,年收入4200元/畝,減去成本費用,畝均純收入為3095元。
黃芪種植成本為1505元/畝,其中每畝種苗需900元;化肥、地膜等50元;人工費50元;水、電及管理費500元;其它費用5元。按正常年份畝產為600公斤,每公斤市場價為7.00元,年收入4200元/畝,減去成本費用1505元,畝均純收入為2695元。
從以上結果對比可看出,在*貧困山區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的效益比糧食作物好。從經濟效益和節水效益兩方面考慮,中藥材都是耐旱作物,根系發達,能夠固土涵養水分,減少水土流失,減輕干旱危害,改善生態環境,種植中藥材還能促進農作物倒茬,改善土壤質量,減少局部的農作物侵害,促進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這不僅調整了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也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
四、目前中藥材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近年來公司在引導xx區的農民種植中藥材生產中采取了積極的措施,幫助中藥材種植戶購買種苗、種籽、化肥,扶持農戶投入了部分資金,那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生產中量的問題,需要政府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扶持。
2.部分農戶對種植中藥材認識不足,怕吃苦擔風險,在種植技術上缺乏正確引導,因此通過多種方式對農戶進行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提高農戶的技術水平,增強農戶的質量意識,引導農戶克服畏難情緒,觀望思想,提高科技意識,為當歸等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的生產者.使xx區的中藥材生產走上規?;幓穆纷悠仍诿冀?。
五、公司對今后中藥材生產的思路
胡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支持、加強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品種結構,發展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推進農業生產區域布局調整。大力推廣“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等方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千家萬戶農民進入市場?!睘榱朔e極響應黨和政府關于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走節水型農業的路子的號召,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積極開展以甘草、當歸、黃芪、黨參等為主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推廣,加大中藥材的營銷、加工力度,力爭中藥材成為民勤、xx區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盡快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化格局。
作為*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的*市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力量雄厚,已建成年產2000噸中藥材深加工生產線,是我市帶動中藥產業化發展的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藥材種植基地建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同時為中藥材種植基地提供人才、技術保證,進一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收購、運銷、加工一體化的中藥材產業格局,中藥材從市場發展看,需要規?;?,區域化、才能帶出產業化。有規模才會有效益,我們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要把中藥材做大、做強、做優、促進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雙贏”。
我市高寒、涼爽、土層深厚肥沃,砂質土壤,適應甘草、鎖陽、肉蓯蓉當歸,黃芪中藥材和種植,并在山區中有柴胡,大黃、黨參、秦艽、甘草等十幾種中藥材生長。基地是無污染的地區,周圍沒有污染源,據專家測定,我們種植基地環境生態條件均符合GAP的標準。優越的環境生態條件,使我市產出的甘草、當歸、黃芪、蓯蓉、鎖陽個頭大,色澤鮮,品質好。規范的栽培技術和田間管理,根據GAP規范要求進行無公害綠色栽培,一到收獲季節,就有國內外的客商前來收購,產品供不應求。
在民勤縣、*鎮,適合諸多中藥材種植,目前大部分地區種植的中藥板蘭根、小茴香、紅花、防風、牽牛子等面積在逐步擴大,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節水型農業路子,也是全力實施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大力發展沙產業,不斷調整農村種植結構,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
支持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大力發展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形成產業,面向市場,注重效益。大力發展以中藥材主導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培植和發展具有優勢和特色的中藥材的加工業,延伸支柱產業鏈條,逐步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的能力。
目前我公司在建成*、民勤中藥種植基地二個,并在*、民勤大灘設置兩個中藥材粗加工基地,鼓勵當地農民進行初加工,可新增農民工達100多人,農民人均增收500元。大力發展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將改變產量小、耗能大、產、加、銷不配套,農、工、貿相脫節,沒有優質保障原料供應的問題,將地方區位優勢轉化為集中優勢,資源優勢綜合開發利用,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有力的推動地主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公司中藥飲片加工廠GMP的認證準備工作現已完成就緒,申請認證的資料已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完成認證后將對中藥材飲片加工及深加工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通過對中藥材基地建設的進一步投入和種植面積的擴大,中藥材的收購量將大幅度增長,質優價廉的原料為增加中藥材的附加值、提高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中間商獲取利潤的額度將進一步捎減。在進一步擴大銷售市場和拓寬省內外銷售渠道的情況下,預計明年可實現銷售4000萬元,比2007年遞增20%,實現上繳稅金170多萬元,隨著基地建設和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全年中藥材種植面積由目前的4萬多畝增加到10萬畝,將帶動中藥材種植戶達2000多戶,增加農民收入1000多萬元,產生更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努力使中藥材種植進一步規范科學化,進一步促進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走節水型農業的新路子,為推動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進程起到積極作用,使中藥材深加工產業成為*市農業產業化快速推進的新亮點。
- 上一篇:鄉鎮民生開展情況匯報
- 下一篇:檢察機關學習全國政法工作電視講話會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