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治委成員單位聯系點開展情況報告

時間:2022-04-20 08:15:26

導語:綜治委成員單位聯系點開展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綜治委成員單位聯系點開展情況報告

為了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充分發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加強各成員單位與聯系點單位之間的相互合作、聯系,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和平安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F將司法局作為綜治委成員單位,與聯系點開展工作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結合“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工作,深入聯系點,解決群眾實際難題,從源頭上化解社會治安隱患。

在局黨組書記、局長的率領下,局機關十余名黨員干部深入到聯系點鄉村開展“走基層、解民情”活動。以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眾疾苦、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為重點,入戶走訪了8戶困難群眾,并采取“多幫一”的方式,把他們定為我局職工的重點幫扶對象。準確掌握了他們的生產生活現狀、經濟收入和貧困原因等情況,建立了民情臺賬,并針對困難農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切實幫他們想辦法、出主意,以實際行動向他們傳送黨和政府的關愛和溫暖。

通過與幫扶戶交心談心,拉近了他們與我們之間的距離,此次幫扶之行為嚴寒中的困難“親人”送去了價值近千元的生活物質,同時也送去了一縷沁人心扉的溫情,此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樹立了司法行政系統的良好形象,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好評。從而在根本上消除了因貧困仇視社會導致的社會治安隱患。

二、強化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聯系點群眾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我局始終抓住法治宣傳這一“重頭戲,”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不斷創新宣傳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政策宣傳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牧民群眾的法律素質和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一是在重要節假日和敏感時期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深入基層,走村入戶,通過主動上門與老百姓拉家常、舉案例、發放法治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黨的親民、愛民、富民、惠民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增強農牧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有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是結合各類專項主題教育開展“法律七進”活動。結合司法行政系統開展“作風建設和能力素質提升年”活動、“三嚴三實”、“掛包幫”、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活動等,深入村社、學校、電站、寺廟、機關、景區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尤其是基層司法所充分發揮最熟悉了解基層群眾需求的優勢,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有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法律七進”活動,強化基層法治宣傳教育,為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我局組織法律專業人員與機關干警深入到聯系點開展法治講座2場(次),受教育群眾200余人,現場法律咨詢、解答疑難問題60余人(次),發放普法讀物80余冊,在微博、微信、手機短信平臺上普法短信40余條,印刷法治宣傳圖書200余冊。

三、創新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拓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新視野。

(一)“分五步走”開展精準識別工作。為了進一步摸實、摸準聯系點村的貧困戶,聯系單位與縣司法局共同商議重新識別貧困戶工作。達成“分五步走”的共識。第一步:自愿申請。全鄉農牧戶對照貧困戶標準,進行自我審核,自認為符合條件的,自愿填寫貧困戶申請表;第二步:入戶調查。由鄉包村干部、縣聯系單位、村“兩委”成員、社員代表組成工作組,對申報貧困戶申請的農牧戶開展入戶調查,核實相關情況,篩選出真正貧困的農牧戶。第三步:民主評議。申請人現場說明貧困原因,由縣聯系部門、鄉黨委政府、鄉屬機關、村人大代表、村黨代表組成的評分小組現場進行打分,根據得分結果,從高到低確定貧困戶名單,綜合得分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民主評議過程中,由村民代表組成的列席人員全程進行監督,詳細記錄參會人員、評選過程、發言記錄等內容。第四步:申請復議。對公布的貧困戶名單人選有異議的農牧戶,可以申請復議,再由村“小三職”干部、鄉干部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投票,選出貧困戶。第五步:公示公告。將入選貧困戶的名單在所在村進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為7天),經公示有異議的,農牧戶申請復議后,再進行第二次公示。無異議的,確定為全村貧困戶名單,在全鄉范圍內進行公告(公告期為7天)。

(二)心系發展,實地調研該村產業實況。調研采取實地查看、與當地群眾交談、走訪農戶等方式進行,全面地了解了村的產業發展現狀、資金項目需求、群眾發展意愿、今后可能發展的方向等內容。根據了解到的基本情況,司法局積極支持聯系村的發展意愿,決定扶持該村成立大黃種植專業合作社,大規模地種植中藥材大黃,力爭使大黃的種植面積達500畝;扶持農戶改造圈舍,大力發展生豬、肉牛、肉羊等養殖業。

(三)義務修補鄉道,改變出行難的問題。至鄉村社的公路損毀嚴重,多處坑洼不平,給村農牧民群眾的出行帶來極為不便。為了改變這一現狀,10月20日,村第一書記與派駐單位縣司法局和鄉黨委、政府職工一道義務修補鄉道,切實改變群眾出行難的問題。通過一天的辛勤勞作,修補了5公里鄉道,填埋了10多處大坑,20多處小坑,深得過路群眾和路人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