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廠鍋爐專業職稱報告

時間:2022-10-12 09:08:00

導語:電廠鍋爐專業職稱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廠鍋爐專業職稱報告

本人自2001年從事檢修技術管理工作,通過對現場設備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切實聯系實際,提出解決辦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通過近幾年的工作,作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將近年來的專業技術工作總結如下。

2002年,公司進行了9、10號爐大修,11號爐中修工作。在9、10號爐大修中,將水膜除塵器改造為電除塵器。大修前10號爐尾部漏風系數超標嚴重,通過對爐本體及尾部漏風部位的檢查,摸清了設備底數,對漏風部位進行了認真徹底的治理,通過對下級上組空氣預熱器的更換,預熱器防磨短管的更換,以及伸縮節、爐門、爐墻、穿墻管等部位的重新密封,使10號爐的漏風系數由原來的0.46降低到現在的0.106,對尾部漏風進行了徹底的治理,大修后鍋爐的各項指標優良,提高了鍋爐燃燒效率。9號爐大修中對屏式過熱器進行更換,從屏式過熱器管排的彎制,管排焊口位置的設計,舊管排的拆除,到管排的安裝,頂棚管的密封,爐頂保溫的恢復,進行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監督,保證了質量,焊口合格率100%,水壓試驗一次成功。

在11號爐中修過程中,完成對噴燃器改造工作。11號爐為北京巴威鍋爐廠生產,燃燒形式為前后墻對沖,燃燒器分3層布置,每層6只共計18只,由于鍋爐的設計煤種與實際燃燒煤種相差較大,因此為了使鍋爐運行中穩定燃燒,將燃燒器的外二次風由原來的軸向進風改為徑向進風,增大了外二次風進入爐膛后的旋流強度,使燃燒更加充分。改造后效果明顯,燃燒實際煤種情況下保證了鍋爐運行穩定。11號爐運行中結焦嚴重,大焦塊的脫落導致爐膛負壓不穩,并且砸壞撈渣機底部,造成底部漏水,撈渣機北部支撐開焊等缺陷,通過與巴威公司多次協商,確定了去除部分衛燃帶,將水冷壁表面的耐火塑料去除,并將水冷壁管表面焊接的銷釘去除,對每一個銷釘的位置進行打磨平整,最后對水冷壁進行噴涂防磨?;趯γ恳坏拦ば虻娜尜|量監督管理,對質量的嚴格控制,確保了該項工作的檢修質量。實踐證明在今后的鍋爐運行中,該部位沒有因施工質量造成泄漏的情況發生。11、12號爐的底部加熱系統汽源為高壓廠用汽,但是在鍋爐啟動中存在投加熱時間長,助燃用油損耗大的問題。公司決定對兩臺爐的底部加熱系統汽源進行改造,本人完成了11、12號爐底部加熱汽源的改造的技術方案的編寫工作,改造后的底部加熱汽源為鄰爐的飽和蒸汽,從汽包的飽和蒸汽引出管上取汽,為了保證汽包抽汽的均勻性,每隔一根管子進行開孔,共計6根,匯入集汽聯箱,到鄰爐前安裝有兩道手動閥門,一道減壓閥控制來汽壓力為4mpa,使鍋爐啟動時間大幅度縮短。

2003年4月開始實施底部加熱系統汽源改造工程。通過多次與設計部門溝通,現場實際勘察,最終確定了管路的走向,架設管道450米(φ133×12),完成高壓焊口206道,全部一次合格。在11、12號爐小修中完成兩臺爐的底部加熱系統改進的對接工作,并且在小修點火啟動時投入使用,效果顯著,系統投入后將汽包壓力加熱到0.8~1mpa,提前并網5小時,節省燃油25噸。

在車間任技術員期間,指導本體班qc小組活動,提出的"降低10號爐漏風系數"課題,代表公司參加的全國"舜杰杯"qc比賽中,取得一等獎

2004年9爐大修中甲、乙吸風機加裝液力偶合器該變速調節,降低了吸風機的運行電流,達到了較好的節電效果,特別是對液力偶合器基礎的設計,按照設備圖紙進行校對設計,現場多次測量取定各部尺寸,并考慮與原來的基礎進行連接,是安裝后的設備運行穩定。公司對吸風機的節能改造一直沒有停止,12號爐檢修中,原吸風機葉輪設計較大,葉輪直徑為3200mm,負荷的改變依據入口擋板的開度進行調節,擋板的最大開度也只有20%~30%,因此在檢修期間對葉輪直徑進行切割,切割后的葉輪直徑為3040mm,擋板開度也增大到40%~50%,電流降低5~7a,達到了一定的節能效果,后又對葉輪進行更換,更換為中盤為鋸齒型的小葉輪,使電流進一步降低了3~4a,2005年隨著變頻器費用的進一步降低,11、12號爐的吸風機電機逐步改造為變頻設備,使風機的電耗進一步大幅降低,僅吸風機變頻改造一項降低常用電率約0.7%,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2005年,本人從生技部調動到鍋爐分部工作,圓滿完成了11號爐的a級檢修工作。認真落實項目責任制,將檢修項目落實到個人,使每一項工作落到了實處,完成11號爐的燃燒器的改造工程。為了適應煤種的變化,使鍋爐在地負荷情況下的燃燒穩定,將下層燃燒器進行改造,原燃燒器內部為均流體,改造后去除均流體,適當擴大一次風筒直徑,并在內部加裝三個濃縮環,將濃煤粉通過濃縮環的中心,集中燃燒,到達穩定燃燒的目的。改造完后通過試驗,效果明顯,在鍋爐50%負荷下,燃燒穩定。完成磨煤機出入口密封的改造工作,不僅解決了磨煤機出入口漏煤的問題,同時為制粉系統的優化控制提供了保障,改造后磨煤機單耗降到了最低。在11號爐的a級檢修中,通過對電除塵進行綜合治理,電除塵投運后的除塵效率明顯提高;省煤器灰斗多年沒有正常放灰,通過集思廣益,進行改造,使灰斗能夠正常運行;為了減少鍋爐的不明泄漏量,大修中,組織對每一個閥門進行檢查,嚴格進行質量控制,對所有的閥門進行解體修研,水壓試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五分鐘壓降僅0.1mpa。由于落實項目責任制到位,加強了每一位員工的責任心,及時發現了多處重大缺陷,如汽包管子裂紋九處,甲磨大齒圈結合面裂紋,下級空氣預熱器管子結垢。

平時注重檢修質量的過程控制,要求每一項大的工作嚴格按照檢修工序卡的要求進行,并嚴格驗收程序,重要的監督檢查項目,認真執行三級驗收制度,保障了設備檢修的質量。

2006年,公司的五期工程即13號機組投入運行。并且三臺200mw機組的脫硫設備投入使用。本人積極做好五期、脫硫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自五期、脫硫開工以來,專門組織成立了五期、脫硫生產準備組,本人擔任組長,制定專門的制度,明確成員,明確職責,開展相關工作。通過現場巡查,查找圖紙,集中討論等形式,13號爐提出缺陷285項,脫硫提出缺陷62項。特別是在脫硫的前期作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脫硫島的汽源,水源的接引工作,完成前期場地的管路過渡,脫硫設備到貨驗收共55次,發現設備重大缺陷5處,同時對新設備加強了培訓工作,為設備對順利移交打下了基礎。

新設備的投運,對檢修工作是一項新的挑戰,由于設備安裝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加之檢修人員對新設備的熟悉程度不同,導致設備缺陷較多,因此如何保證新設備的正常運行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作為新設備的主要檢修負責人,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新設備劃分到各個班組,明確責任,將消缺的壓力傳遞到每一位職工,制定了詳細的考核細則,對于設備問題認真分析,制定對策,組織實施,最后認真總結經驗,進一步提高。通過多次的摸索、打拼,逐漸掌握了設備的特性,設備的運行逐漸趨于穩定。

認真做好"三標一體"的貫標工作,通過識別有效文件,有效記錄清單,編寫本部門的檢修規程,檢修工序卡,通過"三標一體"知識的培訓等,順利通過貫標的內審和外審,同時也是分部的各項工作做到了標準化,真正做到了做所寫,寫所做,做合格。

2007年圓滿完成公司的各項檢修任務,特別是12號爐a級檢修任務,在12號爐大修工作中,組織分部全體職工克服了種種困難,發現了許多重大設備隱患,完成多項重大特殊項目,通過綜合治理,提高了設備質量,確保了設備運行穩定性。檢修中認真落實項目責任制,在大修后期的各項試驗中成績優異,分部取得了大修"四保一創"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

13號爐作為新投產的設備,由于新設備的不穩定性和檢修人員對檢修工藝不熟悉,由于撈渣機變速箱的損壞導致鍋爐停運兩次,由于電除塵灰斗內部支撐損壞導致鍋爐停運兩次,分部管理人員痛定思痛,以積極的態度迎接困難的挑戰,在廠部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加強設備管理,進行設備改造,消除了設備隱患,保證了撈渣機系統,干除灰、除渣系統運行穩定。

積極做好脫硫設備的接管工作,完成對11、13號脫硫ggh吹灰汽源管路的改造工作,對泵的泄漏,更換機械密封等工作,確保了設備的穩定投運。

注重并加強了對設備現場文明衛生的管理,從13號爐達標投產到脫硫設備的文明治理,使現場設備的衛生狀況有較大改善,堅持每周五對現場衛生進行徹底清掃,并檢查、落實考核。使職工的文明衛生的意識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總之,本人在近幾年的工作中,在專業技術方面作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作為從事鍋爐檢修的管理人員來說,如何降低鍋爐的"四管"爆漏是永恒的主題,雖然在2007年鍋爐的"四管"爆漏次數為零,但是也并不意味著我們的工作沒有漏洞。其次在專業技術方面,仍然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因此,只有靜下心,虛心求務實,甘愿作奉獻,才能是自身的專業管理水平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