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人才工作述職報告

時間:2022-07-10 04:33:07

導語:科技局人才工作述職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局人才工作述職報告

根據《中共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職責》、《中共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2018年工作要點》和我局2018年人才工作計劃,以“狠抓人才工作落實,創新科技人才特色”為思路,牢固樹立“科技以人為本”思想,進一步提高了對“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認識。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優勢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實現了科技人才工作的創新突破,現將2018年人才工作述職報告如下:

一、2018年工作情況

(一)為科技人才牽線搭橋,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

1、大力推動傳統產業人才對接。以精神和關于人才工作重要論述為指引,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幫助企業引進產業技術和專業人才。

2、主動解決企業技術需求和難題。2018年通過走訪企業,共收集整理傳統產業及企業目前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和需求20余項,我們通過科技信息在線對接、組織專家教授到企業進行現場調研等方式,對企業的難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如鎮陶瓷學院韓文教授、省科技院能源研究所、教授和師大教授分別對高溫除塵等技術難題逐一解決,獲企業好評。

3、全方位開展對外科技合作。多方走訪了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佛山陶瓷研究所、山東工陶院等,引導企業與省內外20余所大校院所專家簽訂合作協議,進一步促進區內企業大發展。協助金剛科技、贛瓷科技、龍發實業、普天高科、華星化工等企業與佛山陶瓷研究院、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北京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院校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促進校企合作邁向更高的層次。當前,華星環保與昆明理工大學、成宇陶瓷與上海大學、普天高科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正在洽談組建相應研究院等。

4、引進博士后進站工作。博士后工作是為企業培養和引進高級科技和管理人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2018年,我局引薦了省科技廳掛職博士鄭照強與工業陶瓷技術服務中心對接,促成鄭博士順利進站工作。

(二)為科技人才創造條件,積極打造創新服務平臺

1、打造各類創新服務平臺。鼓勵企業聯合組建各類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校企企共建研發中心等并按照認定辦法進行申報,以爭取省市相關政策支持。重點協助普天高科、東陶陶瓷、慧驊科技、時代工藝申報省級高溫陶瓷除塵器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星環保獲批省級工業煙氣綜合治理工程技術中心且獲省級資金支持50萬。山東工陶院分院落戶,共同構建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技術創新平臺,通過科技人才創新平臺建設大力提高了企業競爭力。

2、打造科技企業孵化平臺。按照省級孵化器建設的標準和要求,以區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主籌建科技型企業孵化器,已獲省培育期,為入駐企業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財務、融資、市場推廣、技術咨詢、培訓和交流等方面的服務。2018年在孵企業26家,畢業企業6家,目前正在積極完善各項硬件建設爭取盡快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三)創新人才體制機制,落實科技人才政策待遇

積極落實區委區政府和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項工作部署,以“萬人計劃”、“雙千計劃”為圓心,積極謀劃創新舉措,做好常規工作的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制定了區優秀拔尖科技人才評選方案,完成了區優秀拔尖人才評選的推薦工作。在推薦的六位候選人中張少虎被評為區優秀拔尖科技人才,享受全區優秀人才10項待遇;并獲國家創新創業人才,先后獲得省市科技創新人才獎金15萬元。同時,鼓勵企業人才積極申報國家“萬人計劃”和省“雙千計劃”項目,張少虎同志入選了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名列,積極組織成宇陶瓷、華星環保申報省“雙千計劃”項目,正在評選之中。

(四)為科技人才提供后勤支持,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

創新各類培訓方式,持續加大企業知識產權培訓力度,增強企業工作人員的專利意識。全年為企業培訓專利人才150人次,市科研人才培訓40人次。依托龍頭企業(衍龍生態、豐瑞科技)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班,每年為企業培養100名以上科技實用人才。充實科技人才信息庫,配合區人才辦搞好全區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引進、管理和服務。同時做好了科技人才的信息宣傳工作,積極向省科技廳網、市科創平臺等各類媒體和政務信息平臺發送科技人才工作宣傳信息20余條,有效宣傳了全區科技人才工作,提升了科技人才工作影響力。

(五)為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支撐,提高服務人才水平

1、積極向上申報區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申報推薦重大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培育、使用人才。經過多次深入調研,精心篩選,2018年共組織向上申報各類科技項目50余項,獲批資金支持1400余萬元,專利申請量完成486件,進一步提升了我區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與創新能力。

2、積極籌備各級科技創新大賽。組織全區6項科研成果申報省、市科技創新大賽,其中華星環保參選的“焦爐煤氣中硫化氫的脫除技術及應用”獲省第二屆公共安全創新創業大賽優勝獎,李日滬關于“電動汽車利用交通紅燈無線充電裝置”榮獲市級優秀獎,從而提高了高層次技術人才創新的積極性,更好地引領了高層次科技人才來我區工作、創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品開發和提供專業服務。

3、發揮農業科普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戶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對農業科科普示范基地和農業科技示范戶每年進行一次考核認定,培養一批在種植、養植、深加工等方面運用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的科技示范戶,引導農村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圍繞科技農業、效益農業、市場農業和生態農業開展科技活動。

二、2018年工作重點

(一)內培與外引有機結合,實現科技人才的有效增長。一方面牢固樹立與傳統產業創新發展相適應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意識,按照實用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各類技術人才;另一方面繼續堅持“不為我有,但為我用”的原則,有計劃地引進省內外的高素質科技人才,2018年力爭促成華星環保與昆明理工大學組建環保研究院,促進國家工業陶瓷技術研究中心分中心的正式運營和實際作用發揮,力爭博士后工作站有2項科技成果轉化。

(二)創新與氛圍雙重推進,做好科技人才管理工作。加強對科技人員的培訓工作,強化素質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大膽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支持鼓勵高校學生參與科技項目研發活動,繼續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大賽,多方營造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三)載體與團隊共同打造,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孵化場所。對于那些有價值、需要扶持的研發科技項目,鼓勵科技人員進入科技創業中心,為他們提供一個孵化的平臺,扶持他們創業。引導科技人才到市場中選課題,促進科研成果的就地轉化。2018年力爭新增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2個,新建和提升市級創新平臺和載體3個,培育國家級科技人才1個,培育省級創新人才和團隊1個。

(四)優化與整合相互結合,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建設。以天涯種業承擔全省5511工程重大專項建設為契機,以省級院士工作站為平臺,廣泛吸納國內種業頂尖人才來我區創業發展,全力為種業大區建設提供科技人才支撐。整合臘市鎮、麻山鎮各糊資源,積極爭創省級農業高新園區,爭創1-2個省級創新鄉鎮,為農業科技人才引進搭建創新發展平臺。繼續推進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業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通過技術指導、結對服務等措施,優化農業科技人才結構,促進農村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