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資助管理自查報告

時間:2022-09-13 04:18:09

導語:學生資助管理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資助管理自查報告

為切實做好我縣學生資助管理各項工作,我縣根據《教育局關于全面開展學生資助資金安全性排查和資助管理再規范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對全縣學生資助資金安全性和資助管理工作進行了全面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組織機構建設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財政部、教育部、銀監會關于大力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障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的順利進行,于2013年成立縣學校管理和學生資助辦公室,并配備了學生資助工作專干。

二、總體政策落實情況:

(一)積極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鞏固提升計劃、健全扶貧濟弱資助體系

1.完善學前教育資助政策

根據全縣普及學前教育的實際,建立了以中央、省、、縣多級分擔投入的學前教育資助(一減一免補助)政策。學前教育階段免除保教費執行標準為:“農牧區幼兒園每生每年600元,城鎮幼兒園每生每年1000元”。本期為2745名學前幼兒免除保教費126.33萬元。午餐補助執行標準為:“每生每天給予4元午餐補助,每月按24天,全年按10個月計算”。本期實施7406人,共計196.24萬元。

2.全面落實“三免一補”政策

認真落實義務教育“三免一補”政策,確保應免盡免。

免費教科書標準為:小學90元每生每年、初中180元每生每年;免除學雜費標準達為:小學660元每生每年、初中920元每生每年;免作業本費標準:小學30元每生每年、初中40元每生每年。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寄宿制生活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700元。本期給予4616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327.67萬元。下撥生均公用經費514.34萬元,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7560名。

3.完善普通高中資助體系(兩減免一助學):建立中央、省、、縣多級分擔的普通高中資助體系,全面減免普通高中學生學費和課本費,實行國家助學金制度。

減免學費和課本費:省級示范性高中就讀的按每生每年1200元標準、其他學校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免除學費;普通高中在校學生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免除書本費。本期實施2386人,共計資金257.56萬元。

國家助學金:2017秋-2018春為普通高中家庭貧困

學生802人次提供了國家助學金,兌現資金80.2萬元;

4.教育扶貧救助基金政策執行情況。

我局制定了教育基金管理辦法,瀘府辦法2017[54]號。在縣教育局成立了“教育扶貧救助基金”領導小組。設立了“教育扶貧救助基金”專戶,實行專戶存儲、專戶管理。教育扶貧基金規模500萬。根據實際需要,可逐年適當補充。該基金主要來源于縣財政安排墊底資金、上級財政補助、基金存款利息收入以及接受企業、個體工商戶、愛心人士及社會捐贈資金。

為保證資金有效使用,制定了教育扶貧基金的救助程序。按照“個人申請—村(社區)初審—鄉鎮復審—公示—部門會審—撥付發放”的基本管理程序進行。截至目前,為2657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發放教育救助基金187.18萬元。

(二)積極落實高校政策

健全中職高校學生資助體系。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不因貧困而輟學。

生源地貸款:2017年為在讀大學524人次提供了生源地貸款,發放貸款396.01萬元。

完成資助建檔立卡家庭貧困中職學生106人,兌現資助款5.3萬元。

(三)積極落實獎補工作

從2017年針對省屬高校畢業生艱苦邊遠地區基層單位就業學費獎補工作,審核通過享受學費獎補資金1人,兌現資金1.968萬元。

三、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助學網絡不斷完善

縣地處少數民族地區,按照“發展為要、穩定為重、民生為本”總要求,我縣大力推進教育資助工作??h教育體育局和學校成立了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資助管理的領導小組,建立健全機構。資助中心和學校都有專人負責學生資助工作,從縣、鄉鎮、學校三級建立助學網絡。擬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學生資助工作做到了有組織、有領導、有制度、有保障。從2016年把學生資助工作納入學校年終績效考核。

(二)強化管理,保障體系不斷健全

一是建立了公示制度。對于各項助學金的發放,我縣均在校內和校外進行了公示。通過公示,使貧困家庭學生的救助從界定、上報到審批、發放的全過程都在“陽光”下進行,切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二是建立了督查制度。每學期,我縣教育、財政等部門都組織人員對各項學生資助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聯合督查。通過督查,加強了教育救助資金的籌措、使用和管理,增強了資金分配和發放的透明度,發揮了救助資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建立了審計制度。近年來,我縣對各項學生資助資金按有關規定進行了專項審計。四是建立了責任追究制。對在助學工作中玩忽職守、弄虛作假、貪污挪用的,失職瀆職的,一經查實,堅決查處。這樣,提高了我縣學生資助工作的公信度,近年來,我縣學生資助工作實現了“零投訴、零舉報、零上訪”。

(三)加大宣傳,做到政策家喻戶曉

2013年成立了縣學校管理和學生資助辦公室,并結合我實行的“十五年義務教育”這一契機,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積極創造條件,并大力宣傳學生資助惠民政策。一是政策到位做到宣傳及時;二是宣傳面覆蓋面廣泛,做到不光要讓師生了解資助政策和資助項目,還要保證做到老百姓對政策入心入腦;三是宣傳方式多樣。充分采用職工會、學生集會、家長會宣講,利用校園廣播宣傳、黑板報,在學校的政務公開的顯眼位置將資助政策的文件進行張貼等。實現了“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工作目標。受到了廣大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好評。

(四)嚴格評審,確保公開公平公正

1.規范的操作流程

根據省、、縣上級資助執行的項目,學校評審程序是先宣傳學習文件和政策----學生本人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家庭走訪調查---班級民主評議----領導小組進行遴選---嚴格評審---不少于7天公示---資金發放。

2.舉報投訴電話的設置和舉報投訴的處理

縣資助辦為做好學生資助工作,公開設立舉報投訴電話3123135,對學生舉報投訴的事情保證在三個工作日內進行積極調查和妥善處理,確保整個資助評審、公示發放程序的公平、公開、公正。

(五)專款專用,做好后期管理規范

1.如何很好地兌現資助款做到??顚S茫覀円蠼浭秩耍阂灰獣再Y助款的項目名稱、資助的對象、執行的時間、資金的渠道,制作好發放表冊;二要在發放資助款的時候,要讓學生和家長知曉資助款是哪里來的、是啥子錢、項目名稱是啥子、兌現的是哪個時間的錢。

2.按時報送材料,也是督查資金發放到位的方法。

一般情況下報送的材料分兩種:a、評審材料:申請表、貧困證明(兩級或三級公章)、相關佐證材料(單親、殘疾、病例等)、表明時間地點的公示照片、匯總名單。b、發放資料:發放領取表冊、發放照片及影像簡報等資料。所有報送材料都要求學校負責人、經手人在發放確認單上簽“情況屬實”簽字后加蓋公章報送,未做到一律退回,補充完整后予以報送。

3.建立規范的臺帳

資助辦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帳目清楚。

(六)予幫于教,傳遞感恩正能量

堅持惠民資助與感恩教育相結合,充分發揚“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傳統美德。學校利用班隊會、學生會、集會進行專題的感恩教育。讓孩子們懂得施恩,把愛心傳遞。

(七)積極培訓,創造更好的政策落實氛圍

積極利用每年教育工作會,宣講各項政策;組織學校負責資助工作的老師開展了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學前和普通高中資助子系統的培訓,讓老師們充分掌握系統的應用;在省、、縣關于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的同時,組織各鄉鎮、學校及其他部門主要負責人召開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資助政策培訓會.

四、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學生心理疏導存在工作的缺失。心理貧困是不健全心理人格的體現,不僅會影響到他們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而且他們也會把這種心理帶到社會與日后的工作中,甚至對整個人生造成消極影響,應建立健全機制。對有心理問題的貧困學生缺乏心理疏導,目前看來,應該成為后續學生資助工作的重點問題。

(二)應加強高校受助學生誠信教育,避免給自身工作帶來壓力。在申請助學貸款時,學生往往非常配合,態度積極。但到畢業后工作進入貸款償還期時,卻經常出現另一種局面:離開學校后不按時償還利息和本金,甚至有人試圖逃避還款。

做好學生資助工作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學校乃至社會的穩定。學生資助工作我們一直本著“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目標努力的進行著。同時在新形勢下的資助工作我們重心不再是簡單的經濟資助,會以經濟資助為基礎,以實現“解困、助學、勵志、鍛煉、成才”為目標一如既往開展好學生資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