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場生態環境問題自查報告
時間:2022-09-17 10:16:52
導語:垃圾填埋場生態環境問題自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工作,全力做好迎接第二輪中央和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我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我局代管下屬公司市垃圾處理填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對垃圾填埋場生態環境問題開展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垃圾填埋場位于街道辦事處社區9組,于2005年12月全面竣工投入運行,占地182畝,總庫容193萬噸,生活垃圾設計日處理能力200噸,垃圾滲濾液設計日處理能力60噸。隨著近年來我市城鎮化水平提升,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持續深入,全市19個鄉鎮的生活垃圾轉運到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目前垃圾填埋場日處理量400余噸,節假日等高峰期日處理量500余噸,已嚴重超過設計的日處理量。滲濾液處理站由于設備老化、工藝落后、超負荷運行等因素,目前實際處理能力約5-8m³/d,而滲濾液每日產生量約150m³/d(不包含雨水)。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高垃圾堆體,增加庫容,暫時減緩壓力
一是開展擴容工程。2018年經相關部門同意公司自籌資金30萬元,實施垃圾場填埋處理擴容工程,增加庫容12萬噸,暫時減緩垃圾填埋場運行壓力。二是進一步優化堆填方式。在保證安全運行的情況下,在原垃圾堆體基礎上,通過壓實增高垃圾堆體的方式繼續填埋垃圾,再次加高5-10米的堆體,可實現增加庫容約10萬立方米。目前垃圾填埋場的剩余庫容已全部使用完畢,現實際庫容已超過210萬噸,嚴重超負荷運行。三是加速推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由于生活垃圾環保發電項目選址位于自然保護區內,前期進行自然保護區調規事宜,導致項目不能如期開工。通過與川能環衛項目部對接,加快項目建設進度預計2020年底方能正式投產運行,屆時,垃圾填埋場將實施終期封場處理,徹底解決垃圾填埋場遺留問題。
(二)實施雨污分流,減少作業面
一是落實專人值守,減少裸露面積。組織、督促垃圾填埋場職工對裸露的垃圾作業面進行覆蓋,并于川能環境管理有限公司協調,要求垃圾車進入填埋單元內傾倒,確保裸露作業面控制在垃圾填埋規范范圍以內;二是對填埋區域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組織人員對裸露的垃圾堆體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共計鋪設雨污分流HDPE膜7.8萬平方米,從根源上減少垃圾滲濾液的產生,填埋區膜覆蓋率達到80%以上。
(三)增添措施,加大滲濾液處理能力
一是加強設備維護。及時對原滲濾液處理落后設備及應急處理站設施設備進行檢修、維護,減少停機時間,有力保障滲濾液收集、排放系統和處理設施正常運行;二是政府采購。2017年中央環保督查期間,市政府安排專項資金650萬元用于垃圾滲濾液的應急處理和購買服務,我局通過市場化機制,招標引入第三方(環境治理有限責任公司),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應急處理,2019年9月合同到期,政府專項資金使用完畢;三是加大處理量。公司通過續簽合同購買服務的方式與該公司簽訂滲濾液處理合同,并協商在原設備的基礎上增加一套滲濾液處理設備,達標處理滲濾液每日增加60噸;四是應急處理招標。2020年原滲濾液應急處理站設備現已達到峰值,不能有效處理滲濾液濃縮液,合同期滿后將終止合同不再繼續服務。為使滲濾液得到有效的處理,公司邀請三方招投標公司對垃圾滲濾液應急處理購買服務進行公開招標;五轉運協助處理。公司與有資質的運業有限公司簽訂滲濾液應急處理協議,在滲濾液快達到警戒水位線的情況下,及時啟動污水滲濾液應急處理預案,用密閉罐車將污水運往嘉美環保有限責任公司污水處理廠處理。
(四)消除安全隱患
一是開展環境監測評估。邀請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對垃圾填埋場大壩的安全性進行評估,并提出《關于市垃圾填埋場垃圾壩安全性的情況說明》,對下一步的工作流程提出意見建議。公司根據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建議,立即組織人員對垃圾填埋場周邊的植被、樹木進行修剪,修剪面積達1000平方米,防止其根系過快生長,避免在壩體內形成孔洞、孔隙,刺穿防滲膜,造成壩體滲濾液泄漏,引發環境污染事故。二是開展安全性鑒定。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工程監測公司對垃圾壩壩體實施安全鑒定并制定整改措施,通過選址、安裝監測設備、鉆孔提取土樣進行試驗,并配合物探掃描綜合分析得出監測結論:垃圾壩安全性等級評為二級,壩體穩定性滿足規范要求;三是開展清淤泥排洪工作。根據安全性鑒定報告結論建議,督促公司組織人員清掏修補排洪溝截洪溝260余米,確保垃圾場內排泄系統通暢。同時,在填埋區的南邊修建一道長2000余米的山體排洪溝,并對其余排洪溝及時清掏,有效分流山體積水,減少垃圾滲濾液的產生。并邀請三方招投標公司對壩體注漿灌注工程進行公開招標。
(五)規范設置排氣筒
我市垃圾填埋場嚴格按照《生活垃圾衛生填埋處理技術規范》(GB50869-2013)規定,對填埋單元進行規劃設置,共計增設排氣豎井24處,共計133根,合計532米,并將現場多余管道全部清理,實現管網規范鋪設。對新形成的垃圾填埋堆體,根據相關安全技術規范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置排氣系統,確保垃圾堆體所產生的易燃氣體及時排放。
(六)加大除臭力度,加強除“四害”工作
一是嚴格控制對場區大氣的污染及場區蒼蠅、蚊蟲的密度。及時更換原有的生物除臭劑,實行動態除臭滅蠅,要求在垃圾進場過程中除臭,推碾時除臭,推碾結束時除臭,平整、鋪膜前除臭;二是增添一臺移動消毒除臭噴霧車,對進場道路釆取除臭滅蠅的措施,根據氣溫的回升繼續加大強度;三是采購4臺霧炮機,實施高空噴施,確保移動風炮裝置持續運行,保證除臭工作不間斷實施;四是安裝物理除臭隔離欄,對封場禁填區外圍安設空氣環境除臭系統1套,高壓噴頭120只,除臭噴管630米,利用噴霧裝置有效改善封場區空氣環境質量;場區使用生物除臭劑8噸/年,生物滅蠅劑160件/年;同時為不影響周邊村民生活環境,不定期為周邊村民發放滅蠅香750盒/年、除臭滅蠅劑1000件/年、滅蠅紙2000張/年,確保了周邊村民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 上一篇:生活垃圾分類開展情況匯報
- 下一篇:廁所革命工作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