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糧食生產推動作用分析

時間:2022-03-10 04:44:00

導語:區糧食生產推動作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糧食生產推動作用分析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新的小麥國家標準,該標準于2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小麥》國家標準的實施將對主產區小麥生產的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為適應小麥生產和流通發展的需要,國家糧食局組織有關專家并協調相關部門對1999版小麥國家標準進行了修訂。修訂的主要內容為:修改了小麥分類檢驗方法,將感官檢驗改為儀器化檢驗,建立了我國小麥硬度分類評價體系;對小麥分類進行了簡化,新標準中小麥取消了原按冬、春季節播種的分類;適當放寬了中等小麥不完善粒的限制,與國際標準取得一致;增加了標簽標識要求,規定在包裝物上或隨行文件中注明小麥的品種名稱、類別、等級、產地、收獲時間等,以便于小麥產品的溯源。

新的小麥國家標準,對主產區小麥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取消了原按冬、春季節播種的分類,更加科學合理。因為分類標準的原則是質量,一般北方冬小麥質量較好,而南方冬小麥質量還不如春小麥,所以分類中增加播種季節并不能反映質量,而且在新標準增加的標簽標識中品種名稱、產地、收獲時間都可以說明冬、春性。因此,不考慮播種季節的分類既不影響分類的科學性,又可簡化分類和操作,便于掌握與大范圍執行。

實行小麥分類的儀器檢驗硬度,能夠最大限度地消除感官檢驗帶來的人為偏差,對于確保小麥收購驗質的客觀公正,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小麥硬度指數能夠更為客觀地反映小麥的內在品質,采用硬度指數作為小麥分類指標,對于進一步推進小麥品質優化,促進優質小麥生產,引導小麥市場價格的趨式,改善小麥面粉加工品質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與小麥生產、出口大國美國標準相比,我國標準中硬度指數60對應于美國的“中硬麥”,屬于美國硬麥分類的下限。近年來,我國小麥硬度指數超過70的比重也在逐步升高。實施新標準,將便于我國小麥與進口小麥的品質比較,對于促進我國小麥品質的進一步優化,引導我國優質小麥的生產和合理定價將起到重要作用。

新的小麥國家標準有利于促進河南小麥的發展,保護農民的利益。河南是中國最大的小麥生產省,總產量占到全國的26%~28%,也是最大的全國小麥商品糧生產基地,因此,新的小麥國家標準的實施,對河南小麥生產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國家標準對商品小麥才有作用。在全國小麥品質區劃中,河南大部分地區為強筋、中筋小麥區。河南2003~2005三年全省小麥平均容重在二、三等之間;目前河南具有一等質量的品種占到37%,而且河南優質小麥發展很快,2007年已發展到3472萬畝,占到全省小麥播種面積的45%。除農民自己消費外,河南商品小麥的質量應在二等以上,因此,新的小麥國家標準對河南小麥的上市或出口將不會產生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