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員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
時間:2022-11-26 08:18:00
導語:基層黨員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省把加強全省農民服務站建設作為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創先爭優的有效載體和措施來抓,依托農民服務站為廣大群眾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受到群眾普遍歡迎。目前,全省已建成鄉鎮農民服務站1308個、村級農民服務點11453個,分別占鄉鎮數的94.6%和行政村數的86.7%,初步形成覆蓋全省農村的服務體系。
在服務基層生產發展上創先爭優。全省廣大基層黨組織依托農民服務站,積極服務農村基層、服務農民群眾。一是整合所轄站所的工作力量,打破鄉鎮職能條塊分割和辦公分散的格局,抽調政策業務熟、工作能力強、服務態度好的黨員干部到農民服務站工作,及時把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傳達到農民群眾中。二是完善農民服務站服務工作流程,實行免費全程代辦,由行政村黨員干部輪流值班,提供全天候服務。昆明市堅持直接辦理制、承諾辦理制、聯合辦理制、上報辦理制、退辦答復制等五項制度。楚雄州發放農民服務聯系卡,值班人員必須24小時開機,方便群眾聯系。三是整合涉農部門的組織、人力、科技、財力等要素資源,解決偏遠山區農戶缺資金、少技術、市場信息不靈、參與市場競爭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通過幫助農民群眾建設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抓好農產品加工、銷售和農資供應服務,為各地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持、科技支撐、產業扶持,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繁榮。農民服務站建設以來,共開展各類服務活動30余萬次,為群眾辦實事40余萬件,接受群眾來訪、咨詢110余萬人次,受理群眾申請事項70余萬件,辦結67萬余件。
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上創先爭優。農民服務站把辦公室設到農民群眾的家門口,變群眾跑為黨員干部跑,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務,變群眾多頭跑為干部集中辦。曲靖市農民服務站實行集中辦理或轉辦群眾申辦事項,讓前來辦事群眾“進一家門,辦多家事”。二是推行“式”服務,變群眾自己跑為干部全程辦。楚雄州對黨員、群眾申請辦理的一般性事項,由行政村收集匯總后,指定專人到鄉鎮為民服務站集中代辦。三是推行“流動式”服務,變群眾上門跑為干部下村辦。德宏州在壩區鄉鎮以建設“一站式”固定辦公窗口為主,山區鄉鎮以建設流動服務隊為主,半山半壩區鄉鎮則采取固定、流動相結合的方式,變群眾上門跑為干部下村辦。鹽津縣鹽井鎮長溝村村民說:“我們村離鎮政府有20多公里,以前辦理獨生子女證、領取國家補助補貼金都得跑到鎮上,光往返車費就要花30元,現在許多事情村里就能辦妥,村里辦不了還可以委托村干部到鎮上辦理,真是又方便又省事?!?/p>
在維護社會穩定上創先爭優。農民服務站工作人員在通過貼心服務進一步了解民情的同時,認真做好影響社會穩定的矛盾糾紛隱患排查工作,及時上報鄉鎮黨委、政府進行防控和處置,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各鄉鎮依托司法站(所)和駐村民警,堅持把“大接訪、大下訪”活動與拓展農民服務站法律服務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深入開展“村情民意,鄉村聯解”、“流動調解庭”等工作,認真登記群眾反映的有關問題,并及時給予處理和答復。鄉鎮干部從中也較全面地掌握群眾的真實意愿,及時掌握一些帶有苗頭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發現、早控制、早解決,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的社會穩定。公務員之家
通過建設農民服務站,有效解決了群眾辦事難的問題,降低了農民群眾的辦事成本,讓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農村群眾對農民服務站工作的滿意度,集中表現為“三多三少”:一是笑聲多了、罵聲少了。過去群眾對少數鄉鎮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罵聲不斷;現在鄉鎮干部下鄉是為群眾辦實事、排憂解難,群眾是笑臉相迎。二是服氣多了、怨氣少了。過去群眾對“辦事難、難辦事”的干部官僚作風很有怨氣,現在群眾對“事好辦、好辦事”的干部工作作風很是佩服。三是支持多了、抵觸少了。過去在農村推動一項工作比較困難,一些群眾不支持、不配合;現在基層組織的威信提高了,號召力、凝聚力增強了。
- 上一篇:基層無職黨員推廣創先爭優活動
- 下一篇:教師創先爭優讀書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