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 黨執政的若干重大關系

時間:2022-12-06 03:05:00

導語: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 黨執政的若干重大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認識和正確處理 黨執政的若干重大關系

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是黨的十7大提出的要求,是在認真總結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取得的歷史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世界上一些長期執政的黨興衰存亡的規律基礎上提出來的一個重大命題。當前,我們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的規律,需要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

一、處理好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執政理念,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歷來是我們黨重視和關心的根本政治問題。能否處理好這一問題,關系到黨的生死存亡,關系到黨的事業的興衰成敗。

我們黨是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它所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叭娜鉃槿嗣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保ǎ骸墩擖h的建設》,505頁)“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保ǎ骸对凇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始終堅持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來自于人民群眾,生存于人民群眾之中,一刻也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如果離開了這一根本關系,把黨看作在人民群眾之外或之上的某種神秘的、宗派式的團體,必然歪曲黨的性質,割斷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黨除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黨的利益。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和最終追求。黨領導的革命是人民革命,軍隊是人民軍隊,政權是人民民主政權。若偏離了這些,黨的性質就會改變,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就會喪失。因此,防止黨在人民利益之外形成特殊利益,是防止黨變質的根本保證。所有黨員干部必須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絕不允許以權謀私,絕不允許形成所謂的既得利益集團。

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黨奮斗歷程的經驗總結,是共產黨執政規律的體現。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也是我們奪取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法寶。依靠這個政治優勢,我們黨從一個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一個領導人民掌握著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從一個在受到外部封鎖的狀態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在全面改革開放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這一變化,一方面使我們黨取得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的條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脫離群眾的危險。由于勝利,一些黨員和黨的干部對黨群關系重要性的認識可能降低,黨內驕傲情緒可能滋長,官僚主義等不良習氣會有所增長;由于掌握了政權,權力“雙刃劍”的作用使權力有濫用的可能;由于環境改變,一些投機分子可能混入黨內。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重視。

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共產黨員首先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學習和掌握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和方法,抓住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在錯綜復雜的矛盾中駕馭全局、應對風險的能力,統籌協調和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做好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眾工作,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特別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要害是貪圖虛名,不務實效,勞民傷財;官僚主義的要害是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做官當老爺。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我們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始終做到清正廉潔,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維護黨的隊伍的純潔。只要全黨同志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永遠與人民群眾心連心,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就堅如磐石。

二、處理好黨政關系及黨和其他組織的關系,堅持和完善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格局,既保證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

黨和其他組織的關系問題,是執政方式的重要問題。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關鍵是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既保證黨委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核心領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以及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

要堅持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總攬全局抓大事。各級黨委要立足于全黨工作的大局,集中精力抓好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各級黨委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準確、全面的貫徹執行。對涉及全局性的問題、重大政策問題、涉及廣大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要規范決策程序,促進決策的科學性和正確性。嚴格執行重要干部的推薦和任免程序,在組織考察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基礎上,由黨委集體討論決定。宣傳思想戰線事關輿論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黨委必須準確把握輿論導向,廣泛深入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要協調各方,充分發揮人大、政府、政協和人民團體的職能作用。從整體推進全局工作的要求出發,統籌協調所在地方的人大、政府、政協幾套班子之間的關系,統籌安排好紀檢、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幾個方面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要從執政的高度賦予“黨要管黨”新的內涵,建立和完善“一個中心”、“三個黨組”的組織結構。所謂“一個中心”,就是指各級黨委在同級組織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凡屬方針政策的重大問題,都要經過黨委討論,集體研究決定,然后分頭執行。所謂“三個黨組”就是指在人大、政府、政協中分別建立黨組,以實現黨委決策和執政意圖。黨委對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工作的領導,主要通過人大、政府、政協、人民團體的黨組來實現,不是直接發號施令。人大、政府、政協機構中的黨組以及擔負領導職務的黨員干部必須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同級黨委的決定,必須增強受黨委委派行使執政權力的意識,把盡黨員之責與盡崗位職能之責統一起來,從而確保黨組織各項意圖的圓滿實現。人大黨組要貫徹黨委的決議,通過人大的法定程序把黨的主張變為法律法規;政府黨組要貫徹黨委的決議,把黨的主張變為具體的政策和措施認真加以落實;政協黨組要貫徹黨委的決議,把黨的主張變為政治協商、參政議政的共識。黨委要注意加強與人大、政府、政協的聯系溝通,使確定的目標和任務成為各方面的共識,共同推進貫徹實施。同時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督查制度,加強檢查督促,確保黨委重大決定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要進一步理順黨政之間的關系,形成黨委全面領導、黨政職能分開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執政機制。黨政分開主要是黨政職能分開。黨政各自有自己的職能,不能隨意混淆。由于黨和國家政權機關的性質不同、職能不同、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不同,因此應該明確黨政職能,使黨對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變成國家的法律和政策,依靠國家力量保證其得到貫徹執行。這就是說,黨要通過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要把領導和管理區分開來,改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實施領導的習慣。黨要支持政府履行法定職能,依法行政。

三、處理好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關系,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不斷推進人民民主,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處理好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關系,通過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進程。

發展黨內民主,推進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領導和支持人民群眾當家作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對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蔽覀凕h作為執政黨,在整個國家政治生活中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是全社會的表率。這種領導核心地位和模范表率作用,決定了黨內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民主的發展有賴于黨內民主的發展;黨內的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風,對國家和社會的民主思想、民主制度和民主作風有著直接的巨大影響;黨內民主的狀況,直接影響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程度。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輔相成,有機統一,相互促進。發展黨內民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邏輯起點和內在要求,通過發展黨內民主來逐步推進人民民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條基本途徑。只有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使廣大黨員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黨內事務,才能對人民民主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黨內民主制度,有效地發揮黨內民主對人民民主的導向作用,以黨內民主的制度化來促進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制化,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要不斷拓寬黨內民主渠道,加強黨員對黨內事務的了解和參與,組織黨員參加黨內重大問題的討論。要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改善黨代表的組成結構,提高其議政能力,使代表大會成為黨的充分有效的權力機關和民主載體。要健全集體領導制度,從理順全委會、常委會和書記辦公會的關系著手,防止重大問題由個人說了算,并進一步完善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提高工作效率。

同時,我們也要充分注意到,黨內民主與集中是辯證統一的。發展黨內民主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是為了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決不是削弱和否定黨的領導。黨的團結和統一是黨的力量所在。因此,實行黨內民主的同時一定要嚴肅黨的紀律,防止和反對極端民主化,要堅持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的政令暢通。

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權力不受制約和監督,必然導致濫用和腐敗,必然導致對民主的踐踏。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從決策和執行等環節加強對權力的監督。當前,要進一步疏通民主監督的渠道:一是黨內監督。強化黨員對黨的組織、全委會對常委會、黨的下級組織對上級組織、黨委領導班子各成員之間以及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對黨員、干部和黨組織的監督。二是群眾監督。在進一步健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同時,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和領導干部述職述廉、社會公示、民主評議、質詢聽證等民主形式,強化對決策過程和權力運行的監督。三是法律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對憲法和法律執行情況實行監督的權力,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同時,要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和行政監察、審計等職能部門的監督作用。四是加強派的監督。按照“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與各派的合作,自覺接受他們的監督。五是輿論監督。通過切實有效的輿論監督,確保黨員和各級黨組織時刻聽民聲、察民情、知民意。

四、處理好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黨的執政行為的一個根本要求。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法治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法律和道德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都是維護社會秩序、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手段,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補充。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必然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多樣性,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乘隙而入。這些都給我們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帶來許多新的課題。全黨必須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繼續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黨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各級政府要依法行政,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黨員和黨的干部只有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嚴格依法辦事,才能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各級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執行者,任何好的政策措施都需要通過領導干部來推行。因此,要切實加強領導干部的道德建設,以黨風帶民風,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實現、維護和發展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穩定發展既需要法律的規范,也需要道德的維系。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充分體現了對法制與道德在社會生活中不同作用的深刻理解和科學運用。實踐證明,建立和維護良好的社會程序,只靠法律的懲處或只依靠道德的勸善是不夠的,只有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依法打擊各種危害社會秩序的行為,扶正祛邪,一方面引導人們形成追求高尚、抑惡揚善、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才能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良好條件,真正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