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二個方面構建和諧社會

時間:2022-12-07 03:03:00

導語:從十二個方面構建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如何構建和諧社會問題,著名學者、十屆全國政協常委鄧偉志向本報記者談了他的看法,他提出以下十二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一、縮小貧富差距。貧富差距各國都有,并將長期存在,問題是不能太大。貧富懸殊是社會的振蕩器。近年局部地區不太平的主要緣由是貧富差距偏大。鄧小平是三句話:第一是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第二是共同富裕;第三是不能搞“兩極分化”(至少講過十多次)。三者是辯證統一,不可偏廢。

二、調整階級階層關系。階級階層結構以“橄欖形”為最和諧。我們的階級階層結構是什么“形”?有人說是洋蔥頭形,有人說是啞鈴形。階級階層結構要形如橄欖,必須大幅度擴大中等收入。

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年用于社保的資金雖有增加,可是還是少了。

四、處理好第一次分配與第二次分配的關系。社會保障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次分配。而在所得稅、遺產稅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合理化,以免助長馬太效應。另外也應適當提高勞動在分配中的比例。

五、處理好所有制與分配的關系。分配很重要,所有制更重要。是所有制決定分配,而不是分配決定所有制。這是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講得很清楚的。要一手拉著公有制,一手拉著非公有制:二者都是經濟命脈。二者之間也有一個和諧的問題。

六、加快政治體制改革的步伐。各項改革應當是配套的,同步的。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處理好黨政之間該分工的分工,該分開的分開。官本位是權錢交易的溫床。要堅決打掉官本位。監督要硬,軟了不行;要全方位,要建立民告官的保護機制,要放手開展輿論監督。

七、和諧社會應當是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就是法治社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平等就不和諧。平等是和諧的根基。公民社會就是民主社會。沒有民主就沒有和諧。要擴大社會參與,克服社會冷漠。要提高社區自治,擴大選舉面,提高投票意識。

八、要發展社會組織。非政府組織是政府的伴侶。不要把社會組織都看作海嘯。社會組織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應當起的作用。社會組織是社會交融的粘合劑,是社會矛盾的稀釋劑,是社會沖突的“靠球”。社會組織還是政府的“減肥劑”。“大社會”大不了,“小政府”就小不了?!按笳彪y以成為強政府。發展社會團體有助于建設團體社會。社團要力避行政化,要增強生命力。

九、加強多黨合作制。政黨是重要的社會資源。中國的八個派是和諧社會中跳動著的音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晶,文化的認同。黨派的組織性應高于社團。黨派要增強執政黨的領導意識,同時要盡到監督的責任。

十、向社會管理傾斜。不論政府職能如何變化,社會管理都是其中不可少的。要加大對科教文衛體安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社會事業的硬件上不去,社會問題少不了。這是全人類的共識。不過也要看到,現代社會是三分建設,七分管理。管理要有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是管理的指南,考評的依據,發展的導向。

十一、制定透亮的社會政策,做好各項社會工作。社會政策是面向全民的,面向全民的政策要有全民的討論。社會政策要靠社會工作去落實。社會工作是一門學問。要培養一大批社會工作者,要組織一大批志愿者。地方領導都要爭做一號志愿者。

十二、繁榮文化是和諧社會的長效機制。目標一致是和諧的首要條件。目標就是價值取向。價值取向植根于文化之中?!耙换í毞挪皇谴骸保幕肋h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財富?!昂椭C”就在做到多元一體。56個民族的文化構成一個中華民族文化。文化的繁榮是和諧社會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