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把和諧文化建設引向深入
時間:2022-12-10 05:03:00
導語:不斷把和諧文化建設引向深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復雜形勢,必須積極推動和諧文化建設,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豐富社會文化生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
●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諧精神、倡導和諧理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用和諧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和處理各種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建設和諧文化,需要按照社會系統工程的思路,遵循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推進和諧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共同發展。
實現社會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必瀼芈鋵嵤鶎昧腥珪瘢笮麄魉枷霊鹁€積極主動地肩負起建設和諧文化的重任,不斷把和諧文化建設引向深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
堅持和諧取向
和諧文化是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文化理念。面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復雜形勢,必須按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要求,積極推動和諧文化建設,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積極健康的思想輿論氛圍、豐富社會文化生活,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
鞏固和諧的思想基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牢固樹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鞏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基礎。
培育和諧的道德風尚。深入持久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著力解決社會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文明道德風尚,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切實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教育,營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思想文化環境。廣泛開展和諧創建活動,把建設和諧城市、和諧村鎮、和諧社區、和諧單位、和諧家庭作為重要載體,拓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涵,努力形成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文明禮貌的社會環境。
營造和諧的輿論氛圍。始終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大力弘揚符合時展特征、體現社會進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用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引領輿論。對社會熱點問題、重大突發性事件,媒體要強化社會責任,維護群眾利益,不回避矛盾,不激化矛盾,善意表達,科學引導,在推動改進工作、解決問題、維護穩定上下功夫。
創造和諧的文化條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引領和整合各種文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生動反映家庭親情、人間友情、社會真情,創作生產出更多倡導和諧理念、謳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產品。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特別是基層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服務基層、服務農民、服務困難群體,多生產他們買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舉辦他們愿意參與的文化活動。切實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大力實施文化共享工程,整合各種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群眾文化,拓展基層文化活動空間,提高群眾文化生活質量。
培育和諧思維
十六屆六中全會要求,“科學分析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更加積極主動地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建設和諧文化,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諧精神、倡導和諧理念,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用和諧的思維方式去認識和處理各種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和諧的思維方式就是唯物辯證的思維方式,是在對立統一中以建設性態度促進發展的思維方式。把斗爭片面化、絕對化,形成絕對斗爭的思維方式,不可能有和諧;把同一片面化、絕對化,企盼絕對的同一,也不可能有和諧。實現和諧,必須有和諧的思維方式。和諧的思維方式以和諧為價值取向,承認差異,尊重矛盾,既不激化矛盾,也不回避矛盾,而是著眼于發展、致力于和諧,盡最大努力化解矛盾,從而實現和諧。建設和諧文化,就要大力倡導和諧的思維方式,引導人們在和諧思維支配下認識矛盾、化解矛盾,用建設性的態度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
著眼于尊重民意、增進溝通,用建設性態度對待群眾訴求。社情民意是社會和諧的晴雨表。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人們的民主意識和自主意識不斷增強,各種訴求不斷增加。對待人民群眾的各種訴求,應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以寬廣的胸懷傾聽,以建設性態度對待,尊重人、理解人、團結人。
著眼于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用建設性態度化解矛盾。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領域的各種矛盾大量存在,許多矛盾在短期內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都是發展進程中的矛盾,大多數矛盾是非對抗性的人民內部矛盾,必須用發展的辦法加以解決。要善于用和諧的思維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用和諧的思維方式把握公平與效率、民主與法制、一元與多元等關系,建設一個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和諧社會。
著眼于整合社會、凝聚力量,用建設性態度對待不同文化。面對客觀存在的各種社會思潮,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引導不同階層、不同認識水平的人們團結向上、共同前進。應大力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基礎上促進全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的共同精神追求。
遵循建設規律
和諧文化建設不是一個封閉過程,而是一個將和諧理念、和諧精神轉化為和諧社會建設實踐,又在和諧社會建設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和諧理念、和諧精神的動態開放過程。建設和諧文化,需要按照社會系統工程的思路,遵循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規律,推進和諧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共同發展。
既著眼長遠,又立足現實。和諧文化建設具有階段性特征。應將長期性目標與階段性要求結合起來,立足當代中國實際,研究制定和諧文化建設的具體任務和辦法措施,切實把和諧文化建設落到實處。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齊步走”、“一把抓”,而是區分層次,針對不同社會群體和階層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具體規范,在全社會不斷鞏固和擴大和諧的主流思想意識。
既守土有責,又整體推進。建設和諧文化既需要各方面分工負責,更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應把和諧文化的要求體現到經濟建設之中,在堅持效率優先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公平;把和諧文化的要求體現到政治建設之中,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把和諧文化的要求體現到社會建設之中,完善社會利益表達和協調機制,形成和諧的社會風尚。建設和諧文化,宣傳思想部門責無旁貸,既要充分發揮理論、新聞、文藝、出版、精神文明創建、對外宣傳等優勢,又要善于動員社會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建和諧文化的格局。
既宣傳教育,又注重養成。一個社會的和諧,最終要靠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因此,在大力宣傳和諧文化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全體社會成員的道德養成。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應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并研究制定社會共同的和諧行為準則,切實把和諧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把和諧的要求轉化為全體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使全體社會成員在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中養成和諧的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