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時間:2022-12-11 05:23: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同市是全國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萬產業工人。長期以來,廣大職工辛勤工作,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成為推動大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同市在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產業結構單一、生產經營粗放、下崗職工增多、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難度加大等突出問題。我們堅持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實踐中,努力探索一條依靠工人階級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之路。
一、加強企業黨建,凝聚職工群眾
加強企業黨建工作是夯實黨的階級基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舉措,也是打造和諧企業、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創新企業黨建工作活動載體。我們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企業中的廣大黨員,通過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感召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使廣大職工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在市屬國有企業中開展“四好三比”(企業領導班子政治素質好、經營業績好、團結協作好、作風形象好;在企業黨員和職工中比創新、比貢獻、比形象)活動,使企業黨建工作有了新載體,企業黨員有了發揮作用的新平臺,使企業領導班子、黨員干部、普通職工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礎和奮斗目標。
打造和諧的企業文化。和諧的企業文化是和諧企業的靈魂。我們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充實企業文化的內涵,提出“不出帶血煤炭”的安全要求,塑造“以人為本、厚德誠信、科技興企”的企業形象,營造“人人為企業、企業為人人,企業靠大家、發展為大家”的和諧氛圍,并將其融入企業生產經營之中,提升了企業的形象和競爭力。
發揮先進典型的導向示范作用。在企業中大張旗鼓地樹立和宣傳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人物,用以教育和激勵廣大職工。廣大職工群眾從身邊的好黨員、好干部的事跡中,體會到黨員干部與他們心相連,情相通,心更齊了,勁更足了,凝聚成一股齊心協力共建和諧企業的強大合力。
二、推進民主管理,團結依靠職工
我們努力建立健全企業民主管理制度,拓展民主管理渠道,提高民主管理質量,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落到實處。
健全民主管理機制。一方面,建立密切聯系群眾的制度,制訂實施《市政府重大決策聽證制度》、《市政府重大事項通報制度》、《市政府定期征集群眾意見制度》等,并建立了工會與同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通報工作制度,同級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工會與人民法院聯系制度等。另一方面,完善勞動法律法規群眾監督機制、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完善招工招聘核準、錄用備案制度,完善基層工會協調勞動關系制度,建立了在職代會閉會期間履行監督生產經營、建立規章制度、提案審查、評議干部、保障職工生活福利等職責的若干部門委員會。特別是充分發揮勞動關系監督委員會的作用,使其履行日常民主監督職責,從而進一步完善了職代會工作機制,提高了職代會的工作質量。
搭建民主管理平臺。我們在全市791個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及514個集體企業中全部建立了職代會;445個私營企業中有152個建立了職代會,占34%;646個事業單位中有540個建立了職代會,占83.6%。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同時建有二、三級民主管理機制,部分私營企業也建有專門機構。大同煤炭集團公司等企業還定期舉行行政與工會聯席會議,安排民主接待日和職工代表活動日,召開民主座談會、民主評議會等。
確保民主管理效果。我們堅持把民主管理與企務公開結合起來,讓職工群眾真實了解、全面參與企業管理和決策。目前全市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及事業單位全部實行企務公開,97.4%的集體企業、41%的私營企業實行企務公開。為確保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質量,我們對企業職工代表和工會干部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先后培訓職工代表3萬多人,占全市職工代表總數的95%;培訓工會干部4000多人,占全市工會干部總數的98%。通過拓寬民主管理渠道和搭建民主管理平臺,激發職工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干部職工目標一致、步調一致共同推動企業和諧發展的局面。
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維護職工權益
我們從維護職工權益、強化職工培訓、增加職工收入等方面著眼,從根本上尊重和體現職工的主人翁地位。
既注重為職工群眾發揮主人翁作用提供舞臺,又注重提高職工素質,為他們更好地發揮主力軍作用夯實基礎。加強教育培訓工作,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全市7所技校、64所民辦培訓學校共培養在校生8288人。大力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每年對6000多名技工進行職業技術鑒定。廣泛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技術比武活動。2006年舉辦的“安康杯”競賽活動,吸引了15萬名職工廣泛參與,促進了他們爭先創優的積極性。開展職業經理人資格認證工作,并聯合人事部職業經理培訓中心,對全市國有企業領導干部進行培訓。企業干部、職工素質的提高,既為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也為干部、職工自身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既注重依法維護職工權益,又注重處理好經營者、工會、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為構建和諧的企業關系,我們從提高勞動合同簽訂率、勞動保險繳納率和建立平等協商機制入手,推動維權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對全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普遍進行《勞動法》、《合同法》、《工會法》、《失業保險條例》、《勞動保障條例》、《最低工資規定》等法律法規培訓,增強經營者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國有、集體、改制企業工會的整頓重建,堅持企業改制到哪里,工會組織就重建整頓鞏固到那里;成立了餐飲服務業、建筑業和煤炭業等行業工會,依法保證工會管理、維權、監督職能的發揮;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認真開展勞動執法檢查,整頓和規范勞動力市場,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工作,成立市法律援助中心工會工作站,為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提供服務和保障。
既注重為職工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又注重提高職工收入,改善和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條件。為了解決煤礦區地面塌陷和礦工住房條件較差的問題,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用五年時間對棚戶區進行改造,建設面積達614萬平方米,解決9.4萬戶、26.6萬職工的住房問題;用三年時間對采煤沉陷區進行改造,新建住宅、醫院、學校的建設面積共607萬平方米,維修、加固面積295萬平方米,解決18.1萬戶、60萬人的住房問題。進一步調整并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全市企業工資指導線和部分工種工資指導價位,并對企業工資進行專項審計。大同煤礦集團經過工資制度改革,將職工年平均工資由15430元提高到20888元,有效改善了職工生活,提高了職工自我發展的能力。
四、體現人文關懷,幫助困難職工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就要使他們充分享受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使他們有作為主人翁的自豪感。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改善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來抓。
大力實施再就業工程。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建立四級勞務輸出網絡,與全國十多個省、市建立了勞務協作關系,并在勞務輸入集中的北京、廣東、山東等地建立勞務輸出服務站。通過購買公益性崗位和無償提供創業示范點等措施,解決大齡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難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上崗培訓,對近6萬名下崗失業人員發放了再就業優惠證,1.5萬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稅費優惠政策,15戶企業因吸納下崗失業人員享受稅費減免政策。全市2006年新增就業崗位6.6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3.2萬人。
積極開展醫療救助。由困難職工援助中心組織實施,重點對重病重癥患者,以及個人負擔醫藥費在2萬元以上的大病,所在企業沒有參加醫療保險的困難企業的特困職工提供大病救助。2005年以來,對市屬企業中沒有參加醫療保險的困難職工提供免費體檢,并對體檢中發現問題需住院治療者進行現場救助和定額救助,接受免費體檢的困難職工已有6800人次。
努力解決特困職工的生活困難。對子女考入大專院校的特困職工家庭給予資助,對單親特困職工家庭的在校子女給予救助。30多家企業成立了共產黨員服務站,設立“愛心超市”,黨員志愿服務者萬余人,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好事上萬件,籌集資金和捐款捐物總價值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