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

時間:2022-12-12 05:23:00

導語:大力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

和諧精神是引領人們去實現和諧發展的理念、思維等,它是和諧文化的精神內核。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和本質屬性,決定了社會主義和諧精神的基本內涵。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出發,社會主義和諧精神至少包含以下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基礎,以“以人為本”為精神內核,以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共榮共生為基本理念,以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基本特征,以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目的的精神價值。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精神的基本內涵,一是把握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牢固樹立和諧的發展理念、和諧的發展思維,培養和諧的社會心態。二是把握社會主義和諧精神的思想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確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三是把握“和而不同”的基本要義,堅持多樣性和差異性的統一。

人是社會關系的具體承擔者,是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價值取向。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既是發展的手段,又是發展的目的,是發展目的與發展手段的統一。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和目的,社會的文明發展最終要靠人的全面發展來體現。因此,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就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促進全體人民的全面發展;要進一步激發全體人民的創造活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主體作用,實現社會成員各盡其能;要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各盡其能的基礎上實現各享其成,保證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則,堅持多樣性和差異性的統一;要進一步營造關心人、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的良好氛圍,堅決破除和摒棄一切不重視人、不尊重人的觀念和做法,為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精神追求,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源泉。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必須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就是要樹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共同理想。通過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體人民凝聚起來,形成萬眾一心、共創和諧的強大力量,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堅定共同的理想信念,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開展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的宣傳教育活動,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目標凝聚人心、鼓舞人心,使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的信念和信心。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增強黨的思想理論工作的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共識。要加強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人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正確認識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正確認識社會和諧的漸進性、艱巨性和復雜性,把遠大理想和現實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不斷筑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思想基礎。

共同的思想道德規范是社會和諧的基石,是和諧精神的內在要求。培育社會主義和諧精神,必須在全社會構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規范,筑牢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就必須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廣泛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在全社會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風尚;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和支持一切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弘揚正氣的思想道德,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形成符合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努力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不斷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