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打造建設性媒體
時間:2022-12-13 03:13:00
導語: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打造建設性媒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聞媒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打造建設性媒體,理應成為新聞界的不懈追求。媒體的建設性,主要體現為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著眼全局的科學定位、不斷創新的發展路途和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實踐操作上,應該堅持在“五要”上下功夫。
一要堅持正確導向。導向是媒體的靈魂。建設性媒體首先應該是導向正確的媒體。一是防止認識偏差。媒體要保持正確的導向,從業人員思想上必須有正確的認識,把導向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至高無上的追求,按照黨的要求和群眾需求辦媒體。只有這樣,引導能力才能提升,建設性作用才能發揮。二是做到政治敏感。媒體無論大小,政治責任無處不在。報道的內容只要關乎全局、影響廣泛,都是政治??梢哉f,媒體在政治的“土壤”中生存。因此應堅持“黨管媒體”的原則,以敏銳的政治嗅覺和政治頭腦來確保導向正確。三是掌握工作主動。媒體工作的主動源于對形勢的科學判斷和準確把握。對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要做到心中有數,適時適度地進行解讀、挖掘典型、宣傳成效;中心工作要扣得緊,圍繞一個地方、一個單位的發展全局,通過鏡頭和版面的高度聚焦、廣泛掃描、深入透視,營造大的聲勢和良好的輿論氛圍;熱點問題要抓得緊,在高度關注的同時因勢利導、正面引導,使積極熱點升溫,敏感熱點降溫。四是避免操作失誤。在宣傳報道尤其是在政策似懂非懂、情況若明若暗、事態將信將疑的時候,在導向的把握上應該多一些理智,少一點浮躁;多一些慎重,少一點輕率,切實避免失策而引起失誤。
二要貫穿發展理念。打造建設性媒體離不開發展。要把發展的理念貫穿于打造建設性媒體的全過程,以此來彰顯實力、擴大影響、提升品位。一是處理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媒體是政治與經濟雙重屬性的結合體,把握兩者之間的平衡很重要。我們應該堅持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體現時代精神、弘揚社會正氣,扮演好“耳目”角色,發揮好“喉舌”作用。在此基礎上,打造平臺,豐富載體,推出積極健康而又打動人心的“看點”,保障閱讀率、收聽率、收視率和點擊率。二是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媒體的發展應做到既遵循規律,又講究特色,充分發揮建設性作用。把握導向、貼近受眾、注意品質應該成為媒體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在此基礎上,要針對受眾的不同進行內容定位、功能定位和風格定位,講究“人無我有”、“人有我特”,避免一般化,防止同質化。三要處理好做大與做強的關系。媒體的大而強,有雙重含義:從輿論引導來講,“大”就是受眾數量大,“強”就是輿論引導力強;從經營層面上講,“大”就是經營規模大,“強”就是經濟實力強。從一定意義上講,做大是量的積累,做強是質的提升。我們要堅持“政治頭腦、百姓情結、專業精神、市場謀略”的四位一體,追求做大與做強的有機結合。
三要樹立開放思維。在信息化時代,媒體應該以開放的眼光發展自己。一是倡導包容。建設和諧社會,應該倡導包容。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有一些思想疑慮,迫切需要在思想上解惑、情緒上解躁、心理上解壓。統一思想、解疑釋惑、理順情緒、凝聚人心,既是和諧的要求,也是媒體的責任。媒體應堅持介入而不回避,報道而不炒作,緩解而不激化,幫忙而不添亂,進行理性而客觀的報道。二是講究互動。媒體與公眾是一種唇齒相依的關系。建設性的媒體應該建立一種雙向溝通、雙向互動的機制,讓公眾走近媒體,使媒體貼近公眾。特別是要避免用“俯視”的眼光對待公眾,應站在“對等”的角度善待公眾,真正做到把版面留給他們、把鏡頭對準他們。同時,采取多種形式聽取公眾意見,使“開放辦臺、開門辦報”的理念落到實處。
四要擁有創新精神。做建設性媒體,創新是題中應有之義。從發展層面上,創新要著眼于體制與機制。黨的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作為文化核心層的媒體應抓住這一契機,實行編采業務與經營業務兩分開,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操作層面上,創新應立足于技術與方法。如今的傳媒產業發展很快,各種新型業態層出不窮。傳統媒體必須進行技術創新,實行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同時,新聞報道也應在采寫、編排、制作等環節上求變、求新。
五要塑造良好形象。形象是媒體的“名片”。媒體的形象從哪里來?無非是通過他律與自律兩條路徑。打造建設性媒體,更應該強調自律,在把好關的同時把好度。一是嚴明。各種制度、各項規定,要明確、清晰。堅持在管理上用嚴明的制度作約束,把大的原則分解為小的細則,把大的規矩落實到小的行動。建立了制度,就要一以貫之,不能虎頭蛇尾、朝令夕改;違反了制度,就要嚴肅處理,不能心慈手軟、聽之任之。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功過分明、獎罰分明的導向和風氣。二是嚴謹。工作運行、日常運作,要縝密、規范。任何時候,媒體的報道必須尊重事實,要把嚴謹的態度貫穿于選題、采編、制作等每一個環節,始終站在公正、理性的立場說話、做事。三是嚴守。新聞紀律,職業道德,要遵守、遵循。報道的紀律、職業的操守,是媒體從業人員的“底線”,突破不得。一些媒體之所以出現虛假新聞、有償新聞、垃圾新聞甚至低俗廣告,無不與此有關。應該看到,新聞報道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媒體責任,在每個環節,媒體都務必保持良好的紀律性和高度的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