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偉大的理論創新——深入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時間:2022-03-11 10:33:00

導語:兩次偉大的理論創新——深入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次偉大的理論創新——深入學習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同以和鄧小平為核心的前兩代領導集體一樣,也具有創新的不平凡品格。同志多次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自從1989年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同志幾乎年年都有這樣那樣的創新,講了不少“新話”。

在十多年的理論創新中,最重要的有兩次偉大的理論創新。第一次是在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提出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之后,通過十四大報告和十四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要求、基本原則和主要特點進行了闡述,并制定了總體規劃和一系列政策規范,從而,初步地建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這是對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劃時代的突破,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造性的發展。可以說,這個偉大的理論創新,是始于鄧,成于江(都是作為領導集體的代表),凝聚了兩代領導核心的智慧和心血。

第二次,就是從2000年春天提出“三個代表”思想,到這次“七一”講話對“三個代表”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這是又一次偉大的理論創新。

首先,從“三個代表”思想的提出看,推出了認識黨的先進性的新理念。長期以來,往往是從階級與政黨、階級性與人民性的關系來論述黨的先進性的。1922年黨的二大文件首次表達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忠實代表這樣的意思。這以后的歷屆文件在文字表述上盡管有所不同,但基本思路一脈相承。1997年的十五大黨章沿用十二大的表述,寫道:“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這樣,從二大到十五大講了75年的黨的先進性,基本上是講“一個代表”思想。

這樣的講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沒有錯。但是,在已進入新的千年世紀的今天,我們國家的外部環境和自身面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在必須置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之中的同時,還必須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即必須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相聯系,開闊視野,廣泛汲取營養,不斷提高“先進性”的本質內函。這樣,提出的“三個代表”思想相對于傳統的“一個代表”而言,就更具時代精神,更能說明黨的先進性的完整性。

盡管在著作和鄧小平著作中,也有關于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大量論述,但那主要是在黨的任務的層面上講的,且是對三個問題分別而論的。從來沒有像同志這樣明確地將一個“忠實代表”擴展為三個“忠實代表”,并提到黨的先進性的高度,將三個“忠實代表”作為三位一體的完整思想加以提出。講黨的先進性,相對于講黨的任務而言,在黨的學說中,這是一個更高的層次??倳浿v的“三個代表”,就是在這個層面上作出的明晰的理論概括。這不僅在我們黨的歷史文獻中是第一次,就是在馬克思主義的黨建學說史上也是第一次。如果說鄧小平對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回答,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開拓了對社會主義認識的新境界,那么,同志對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的回答,也深刻地揭示了黨的本質,把對黨的認識也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

第二,從“七一”講話對“三個代表”思想內涵的闡述看,全面揭示了“三個代表”思想的科學內涵,使對“三個代表”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在“七一”講話中,總書記首先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從革命和改革的根本目的、從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從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個基本現實等方面,論述了我們黨為什么要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并從生產力要素中具有決定性的力量——人和科學技術兩個方面論述了黨怎樣體現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問題。其次,總書記從文化方向與一個政黨的精神品格、從發展先進文化與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從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與培養“四有”新人、從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與思想道德建設、從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文化與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等多重關系,論述了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問題。第三,總書記從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而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以及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和最大多數人的利益、關心群眾和服務群眾等方面,論述了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從而要求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總書記在分別論述“三個代表”的各自內涵和要求之后,還對三者之間的關系作了闡發,強調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統一整體。要求將它們統一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統一于黨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

由于“七一”講話對“三個代表”思想作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發,它的科學內涵、立論依據、基本要求、體現途徑,以及相互關系等都得到明確。這就使2000年春天提出的“三個代表”這個新的理念,初步地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形態。就此而言,也可稱之為“三個代表”理論,因為諸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其他一些理論的創立,大體最初都是先提出一個概念,產生一個思想,經過一段認識的升華,最后形成理論形態的。“三個代表”思想的情況也不會不如此。它的提出和闡發,是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又一次偉大的創新。如果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創新,那么,“三個代表”思想或理論的創立,則可以說是對黨的理論(即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偉大創新。

當然,講“三個代表”思想對黨的理論的創新,在“七一”講話中還有它怎樣成為提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新思路的理論根據,以及對于共產主義社會認識的反思等內容。隨著對實踐經驗的新總結,對“三個代表”的認識還會繼續加以充實和豐富。比如到黨的十六大,可能還會有新的說法、新的發展。但就建構理論的基本形態而言,對“三個代表”思想本身的分析,已將這個問題說明了。

理論創新必然要求思想解放。它既是思想解放的成果,同時也會引發社會的思想解放。因此,“七一”講話特別強調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總書記提出要深化三個方面的思想解放:一是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二是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三是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他進一步強調了反對以教條主義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指出:“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針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我們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他號召全黨,堅持科學態度,大膽進行探索,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實際和時展的要求;同時應勇于和善于從新的實際出發,進行理論創新,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新的貢獻。

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自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每進行一次理論創新,都帶來一次思想解放。特別是巨大的理論創新,會帶來巨大的思想解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其思想解放之深刻程度,凡是經歷過的人都會有切身感受。從2000年春天提出“三個代表”思想到這次“七一”講話所進行的理論創新,也使我們正在經歷并將繼續經歷再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這一次同樣具有強烈的震撼力。不經過這樣的思想解放,對有些問題不轉思想彎子,我們的認識很難統一到“七一”講話的精神上來。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作用,還不僅僅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出了新思路。因為按照這樣的思路來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既要求改變過去與此不相適應的某些政策和規定,還要求深化對黨自身的改革。這種改革,不是去改變黨的性質和宗旨,而是對那些不能體現“三個代表”先進性要求的具體的規章制度、工作方法和運作機制進行改革。只要按照新思路深化了黨的建設工作的改革,那么,沿著這個理論的思路和歷史的邏輯走下去,就勢必為進一步深化政治體制改革開辟新路。事實上,從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大學科來看,黨的建設是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組成部分。加強黨的建設,深化對黨自身的改革,也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此而言,這將有助于為我們國家的民主政治建設打開一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