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逢盛世 宏圖繪小康

時間:2022-03-11 10:55:00

導語:晚年逢盛世 宏圖繪小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大報告,是全面深刻、振奮人心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世紀的政治宣言,把“三個代表”思想確立為黨的長期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是新階段的進軍號令,吹響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我是個年愈古稀的老黨員,晚年趕上我國最好歷史時期的盛世,趕上全面奔小康的新階段,趕上首都在全國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幸福時光,親眼看到我們終生奮斗的夙愿變成現實,聽到現代化的腳步聲,真是感到越活越年輕。

黨的在十六大報告莊嚴宣告:“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并具體提出了四個新目標。這使我對“全面”和“更高水平”的目標的豐富內涵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我國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發展路子怎么走,有了清晰的認識。所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從人均水平低標準的總體小康向較高標準的全面小康發展;從偏重生存性物質消費的總體小康向追求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文明共同發展的全面小康發展;從發展不均衡的總體小康向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收入差距,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體現共同富裕原則的全面小康社會發展。所謂“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就是緊緊抓住“新三步”的前一、二十年的戰略機遇期,使我國GDP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元,由人均800美元提高到3000美元,相當于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這個數字和發達國家比起來確實不高,但從我國的國情看,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走的共同富裕路,如果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的中國人民真正達到寬裕的小康社會,對世界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同時,我國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我國整個社會將走上生產發展、民主法制完備、生活富足、生態環境改善的文明道路。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通過學習,也使我清醒地認識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重而道遠。我國現在還是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的任務,人均不到1000美元,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宏偉藍圖,是一個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從總體小康發展到全面小康的主要困難,是在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基礎上起步的,重點在西部地區,難點在農村和城市中將長期存在的相當一部分下崗失業群體,如何縮小地區、城鄉和各階層的收入差距,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要充分估計這個難度是很大的。同時,也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一是我們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思想的指引,總結了13年必須堅持的十條基本經驗,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二是我們黨建設了一支從中央到地方高素質的領導層,有能力領導全國人民實現宏偉藍圖;三是我國經歷了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今后的發展積累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四是我國建立并正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低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有12億人口的廣闊市場;五是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對外開放“引進來”、“走出去”邁入新的階段;六是我國外交工作,創造了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因此,我堅信:全黨在“三個代表”思想指導下,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一定能實現。我作為一個老黨員,愿為實現宏偉藍圖奮斗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