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社會應從家庭做起
時間:2022-11-23 11:51:00
導語:構建和諧社會應從家庭做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和奮斗目標,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構建和諧社會,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利益團體,需要解決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但家庭成員之間和諧相處,則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細胞健康,社會才能健康。目前,我國有近億個家庭,其是否和諧關系著每個人和家庭的幸福。但家庭要和諧,需要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共同努力?,F在由于工作的壓力,有許多年輕的母親對自己的孩子生而不養,養而不育。有的將孩子丟給保姆、爺爺奶奶,使孩子從小缺乏母愛。穩定的愛的關系,是培養孩子安全、自信、穩定、成熟人格的重要基礎。有關專家認為,越是幼小的孩子,早期分離的創傷會帶來難以修復的心理障礙。在婚姻家庭中,有很多的婚姻危機就出現在夫妻關系的不和諧上,夫妻二人都同時在外面奔波于工作,而家只是一個空巢,這個空巢沒有人去經營去建設,久而久之,
這家就不在是家了。家庭矛盾的出現,大多都是由于夫妻間缺乏責任和愛心,沒有和諧的分工和協作造成的。這些問題處理得如何,不僅影響著家人之間的和睦,也關系著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當前,一些家庭糾紛誘發的各類矛盾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如離婚增多形成的單親家庭和家庭暴力、父母望子成龍心切采取打罵孩子等不良教育方式、父母行為不檢點有不良惡習等。這些現象均會給孩子們的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是他們憤世嫉俗乃至違法犯罪危害社會的誘因。加之,家庭成員以及與鄰居之間的矛盾等,如處理不當,也會釀成糾紛乃至矛盾激化。
為此,要構建和諧社會,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與社會和諧之間的關系,要通過法制建設、道德教育、思想文化建設,凝聚人心,為社會和諧構筑精神支撐。同時,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每個公民的文明程度提高了,每個家庭和家庭與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和諧社會才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