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時間:2022-08-26 08:44:00

導語: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體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是在我國即將完成“十五”計劃,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全會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十一五”是承前啟后的重要時期,在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是制定描繪我國“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宏偉藍圖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對于統一思想、明確方向、激勵斗志,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首要的政治任務,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完成全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謀劃好河南“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偉大事業。

偉大的實踐呼喚并產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理論又指導和推動偉大的實踐。五中全會面向新的歷史時期,針對新的發展階段,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從戰略全局出發,對“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新的全面戰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觀點、新舉措,為全黨的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指明了前進方向。完整準確地領會和把握全會的精神實質,我認為必須著重把握其具有時代性、創新性的豐富內涵,關鍵是領會好“六個新”。

第一,分析了新形勢??茖W分析和判斷國內外形勢,歷來是我們黨制定正確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就是建立在深入分析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的基礎之上的。黨中央準確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準確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準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準確認識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我們“十一五”時期面臨的發展環境作出了科學判斷,特別是精辟而透徹地分析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三農”問題到社會穩定等十個方面的階段性特征,這些階段性特征是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客觀形勢,也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具體問題。深入研究和把握這些階段性特征,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前提。全會在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明確指出,“十一五”時期,我們面臨的仍將是一個機遇和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的環境,一個總體上有利于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環境。這些精辟分析和科學判斷,體現了我們黨深邃的世界眼光和辯證的戰略思維,體現了我們黨把握規律和統攬全局的能力,體現了我們黨善于駕馭復雜局面和妥善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充分表明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指導更加科學。我們要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和判斷上來,增強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實現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公務員之家:

第二,描繪了新藍圖。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闊步前進必須明確發展目標?!督ㄗh》綜合考慮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趨勢和條件,描繪了我國在新世紀第二個五年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目標。這一目標是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相銜接的階段性目標,目的就是要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取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性進展,為下一個10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這一目標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一是提出實現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這是積極本資料權屬文秘家園嚴禁復制剽竊而又穩妥的目標。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左右,突出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三是更加注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堅持實現的根本目的,更好地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也體現了經濟發展后應更多關注民生的客觀需要。四是更加注重促進社會和諧,不僅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而且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梢哉f,這個嶄新的藍圖,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愿望,是我們科學發展的行動綱領,是以人為本的宣言書,對于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必將產生重要的作用。

第三,深化了新理論。我們黨是一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善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黨。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上取得了重大發展,就是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再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黨堅持發展的信念一以貫之,我們黨指導發展的理論更加科學。構建和諧社會則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并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具體化為“六個必須”;把加強和諧社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形成了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舉措。這是兩個重大戰略思想由理念全面轉化為實踐的開始,表明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科學的指導思想。全會還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型社會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揭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和深刻內涵,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