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五要素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29 10:18:00

導語:安全五要素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五要素心得體會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根本,建設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最終達到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保護國家的財產安全,實現企業經營效益的目的。安全生產的實現要靠投入保障作為基礎。提高安全生產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勞動的、經濟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價,更是效益。

如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實現我國的安全生產戰略目標?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提出了“五要素”戰略思想。本文對“五要素”的基本功能以及安全投入在“五要素”中的作用進行初步探討。

安全文化是根本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產的根本,是搞好安全生產的“五要”之首。安全文化最基本的內涵就是人的安全意識?!耙庾R決定行為,行為體現素質,素質決定命運”。因此,建設安全文化,就是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質,最終達到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保護國家的財產安全,實現企業經營效益的目的。

圍繞安全生產建設安全文化,其重點就是要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普及安全常識,強化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強化公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安全意識首先是各級領導、相關決策者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政府各級領導干部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真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刻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各類生產經營單位要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行業和企業要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建立預防型、科學型和系統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制定和實施各種有效的事故應急預案,嚴肅事故責任追究和落實事故傷害人員的賠償政策。全社會都要參與和加強全民和企業員工的安全培訓,增強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的能力。要建立“安全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安全生產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認識觀,安全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安全生產是企業經營管理永遠的命題。安全要真正做到警鐘長鳴,居安思危,言危思進,常抓不懈。

安全法制是利器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產的最有力武器。保障安全生產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法規體系,需要強化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為了保證《安全生產法》的基本要求在生產經營單位的生產過程中得以落實,首先要作廣泛宣傳,深入人心;二是要健全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的配套法規和標準;三是行業、企業要結合實際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要將那些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上升為制度和法規;四是要逐步建立健全全社會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用法律法規來規范政府、企業、職工和公民的行為,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違章必糾,體現安全監管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觀念真正落實到日常生產生活中。

安全生產法規健全,安全生產法規能夠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標準執行達標,這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條件。

安全責任是靈魂

安全責任是安全生產的靈魂。安全生產責任制是安全生產制度體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制度。安全責任制的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在安全責任體系中,第一位的是生產經營單位,它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就是要明確經營者的責任,強調法人代表、企業“一把手”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第一責任人要切實擔起職責,要制定和完善企業安全生產方針和制度,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治理重大事故隱患,保障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制定企業的安全生產發展規劃和保證新項目的安全生產“三同時”。第二,各級政府是安全生產的監督主體,要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及出資人機構的監管責任,因此,各級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責任。第三,各級專業性的安全生產監督、監察部門,承擔著科學界定的安全生產監管職能,這就要求每一個安全生產監察、監督人員,要依法履行監管職責。因此,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督察)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的監管責任。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僅要強化行政責任問責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行政責任追究制度,還要依法追究事故罪犯者的刑事責任,并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強化和提高民事責任或經濟責任的追究力度。一個政府領導有了責任心,就能科學處理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使地區社會發展與安全生產協調共進;一個經營者有了責任心,就能保證安全投入,落實安全措施,有了安全措施,事故預防和安全生產的目標就能夠實;一個員工有了責任心,就能遵章守紀,執行安全作業程序,有了安全行為,事故就不會發生,生命安全就有了保障。因此,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科學進行安全生產監管,是實現生產經營單位過程安全生產的有效法寶。

安全科技是手段

“科技興安”是現代社會工業化生產的要求,是實現安全生產的最基本手段。安全是企業管理、科技進步的綜合反映,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撐,以科技興安,是每個決策者和企業家應有的認識。企業要采用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推行現代的安全技術,選用高標準的安全裝備,追求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化,同時,還要積極組織安全生產技術研究,開發新技術,自覺引進國際先進的安全生產科技。國家要積極支持安全生產科學理論研究,發展安全科學技術,組織重大安全技術攻關,研究制定行業安全技術標準、規范,積極開展國際安全技術交流,努力提高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水平。安全生產法規健全,能夠落實到位,安全生產標準執行達標,這是一個企業生產經營的最基本的要求和前提條件。每一個企業家和全社會都要建立“依靠安全科技進步,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觀念。

安全科技水平決定安全生產的保障能力,因此,安全科技是事故預防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依靠安全科學技術的手段,生產過程的安全才能實現。

安全投入是保障

安全生產的實現要靠投入保障作為基礎。提高安全生產的水平和能力,需要付出勞動的、經濟的成本,安全的成本既是代價,更是效益。從經濟學的角度,安全投入一是活勞動的投入,即專業人員的配置;二是資金的投入,用于安全技術、管理和教育措施的費用;從安全活動和實踐的角度,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法制建設和安全監管活動,以及安全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都需要安全投入來保障。因此,安全投入是安全生產的前提、基礎和保障??茖W的投資原則和機制,合理的投資比例和結構是發展安全投入保障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我國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安全投入機制,即國家、企業、社會,甚至個人有機結合的投入機制。但企業是安全投入的主體,要按規定從成本中列支安全專項資金,加強財務審計,確保專款專用。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支持困難企業的安全設備和技術改造,困難企業要有治理事故隱患的政策措施,并嚴格依法執行。社會團體和個人公益性投入也是重要的方式,同時發展社會保障和商業保險機制,使安全投入的保障有多種方式和渠道。

目前我國安全投入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安全總體投入水平相對較低

首先在安全活勞動投入(安全監察人員)方面,見下表,我國安全監察人員的萬人(職工)配備率是相當低的,美國是我國的10余倍,英國是我國的22倍,日本是我國的7倍,德國是我國的16倍,意大利是我國的6倍。如果以我國目前從業人數約2.4億人計,則按英國的水平,我國應有監察人員10余萬人;按德國水平應有8余萬人;按美國水平應有5萬多人;按日本水平應有3.5萬人;按意大利水平應有3萬多人。這樣,若要達到發達國家的較低水平,我國的專職安全監察員人數至少需配備3萬人。

二是在安全經費投入方面,用萬人投入率比較,美國是我國的3倍,英國是我國的5倍,日本是我國的3倍多。據新近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主持鑒定的“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課題調查結果,我國20世紀90年代企業年均的安全總投入(包括安措經費、勞動防護用品等)占GDP的比例為0.703%,不到1%,而發達國家的安全投入一般占到GDP的3%。

國家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不足

工業發達國家的職業安全監察機構經費和安全科研投入主要來自政府撥款;企業的安全投入,則是企業為滿足保障安全生產和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需要,由企業自主決定的。美國用于職業安全與健康的資金投入最多,其中用于職業安全與健康科研的經費投入也最多,以2002年為例,美國聯邦政府預算中直接分配給國家職業安全研究院和事故傷害預防與控制中心的經費為4.1億美元(據2002年美國聯邦財政預算報告)。

相比而言,我國“十五”期間國家科技攻關經費中直接用于安全方面的經費大約為8155.7萬元,每年平均僅1631.14萬元,若折合成美元則僅有197.24萬美元/年(美元換算率按8.27計)。若與美國相比,2002年僅美國國家職業安全研究院和事故傷害預防與控制中心每年的政府預算科研經費就是我國安全科研經費的207.87倍,而美國的GDP總量是我國的10倍。

**年,美國聯邦政府批準的職業安全與健康局經費4.25億美元,比2000年的3.82億美元增加4380萬美元,增長11.6%;礦山安全與健康局經費2.463億美元,這兩局的經費合計為6.751億美元。近3年英國政府每年給國家安全與健康監察局的經費為1.83億英鎊左右,約合2.71億美元(1英鎊按1.48美元換算)。

**年,我國煤礦安全監察局事業經費為人均68000元人民幣。據此計算,我國煤礦安全監察局系統共有職工2830人,國家預算的事故經費不足2億元人民幣,換算為美元大致相當于1150萬美元。由此可見,我國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的預算經費僅是美國的約六十分之一,而我國的從業人員卻是美國的5倍左右。

企業在安全生產方面投入不足

20世紀90年代我國企業安全投入占GDP的比例為0.703%,而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的結果表明發達國家平均的安全投入高達3%左右。顯然,我國的安全投入水平大大低于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我國安全生產投入的絕對總量有一定的增量,但其增長速度遠不及GDP的增長速度;同時,安全投入占GDP的比例(相對量)以3.8%的比例呈下降的趨勢。這與同期我國GDP每年以8%左右的增長極不相稱。這表明20世紀90年代我國企業的安全生產投入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很不協調。安全投入不足,使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水平低,這顯然是我國事故隱患問題嚴重、事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了加強安全投入,提高我國安全生產保障水平,建議如下對策:

把安全生產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體系之中

為了盡快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迫切要求迅速扭轉安全生產形勢的不利局面,應從國家發展戰略高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家總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應用管理、法制、經濟和文化等一切可調動的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在發展的進程中,逐步和有效的降低國家和企業傷亡事故風險水平,將事故頻率和傷亡人數都控制在可容許的范圍內。而且,我國是WTO成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習慣把政治、社會問題與經濟、貿易掛鉤,要確保我國的政治經濟利益不受到損害。因此,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應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建立統一、高效的現代化職業安全健康監管體制與機制,與經濟發展同步,逐漸增加國家和企業對安全生產投入。

制定合理激勵政策,提高全社會安全生產投入水平

研究表明,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安全投入占整個國民經濟總產值GDP的比例僅為0.703%,帶來的事故實際經濟損失卻占到了GDP的1%至2.5%,而安全生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為2.4%。顯然,事故居高不下,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我國的安全投入不足,以至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條件水平不足造成的。

加大國家和企業對安全的投入

針對長期以來國家和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歷史欠賬較多,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的實際,國家和企業都必須加大對安全的投入。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和我國專家研究分析的保守估計,傷亡事故和職業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占年CDP的2%~4%%,而20世紀90年代的安全生產投入與產出比為1:4.505,安全生產的經濟貢獻率(安全產出/國內生產總產值)為3.15%。因此國家和企業都應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力度。首先是企業必須依照《安全生產法》確保安全生產條件的投入,并對安全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負責。

明確規范企業安全人員配備結構比例

《安全生產法》第十九條規定,礦山、建筑施工單位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三百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在三百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托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生產經營單位依照前款規定委托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安全生產服務的,保證安全生產的責任仍由本單位負責。

明確企業安全生產專項經費投入項目,實行安全專項經費稽查制度

《安全生產法》第十八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建立國家隱患整改基金

國家隱患整改基金可在中央和?。ㄗ灾螀^、直轄市)建立兩級專用賬戶,按照統籌規劃,輕重緩急,分步實施,有計劃地逐步治理和消除重特大事故隱患。國家隱患整改基金的經費來源,國家和地方政府應先期注入一部分啟動經費,然后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的經濟罰沒收入轉為國家安全生產的投入資金,同時也可吸納社會捐贈等。

實行積極的國家財政、金融、稅收扶持政策

一是給予安全生產設施裝備的貸款支持,幫助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完善安全生產設施。二是對重大技術改造項目盡可能給予財政和稅收扶持,或是階段性的扶持優惠政策。使企業加快技術更新,保障安全生產。

推行安全生產國家投入的公益化政策

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產品公益化:鼓勵各種機構參與安全文化產品的開發和創作;對安全生產文化產品的開發機構推行國家補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對使用安全文化產品單位或企業推行免費或部分免費使用政策。安全生產科學技術成果公益化:鼓勵各種機構參與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對安全生產新技術、新成果的研制單位,國家推行補助政策;對使用安全科技產品的單位或企業推行免費或部分免費使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