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格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29 10:30:00

導語:安全人格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人格心得體會

人們已習慣于尋找事故的直接原因和表層的間接原因,對深層的間接原因,特別是原因之原因皆避而不求。其實,導致事故多發的原因,或者說原因之原因,就是國人的安全人格沒有養成。安全人格的養成,要依賴社會全面的持之以恒的安全文化的建設;因為一切文化最終都沉淀為人格。安全文化也不例外,其建設雖不為急功近利者所看重,但只要有人矢志不渝,收獲的一定是標志著國人素質空前提高的安全人格。

安全文化建設有利于安全人格的塑造

人類安全問題的歷史現象以及在現實中的廣泛波及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導致安全科學的誕生,這是安全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它表明當代安全文化以科學和理性為標志。但是,安全科學的背景仍然是人類整體的文化精神,人的安全活動作為文化系統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堪稱元文化的部分,無疑會以自己的特殊形式來表達其與時俱進的時代內涵,表達始終不變的照顧人類自身的本性。以這樣的視角展望安全文化的現實建設及未來走向,不難看出,安全科研理應自覺地把自己的發展方向,同人類文化結合起來,在密切地關注文化實踐中,更多地攝取自身發展的營養。當代安全工作者也應積極地從一般的大眾文化及民俗風習中,尋找更有利于人類生存發展的內容和形式,并按照符合生產、生活需要和科學精神的安全理想去完善和建設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實踐應當尊重人們的種種生活習慣,致力于建立當今人類所希望、所追求的生活秩序,使人們以理性的態度、健康的情感和堅定的意志,安全地進行各項社會實踐;并把科學的安全意識輻射到人類活動的廣闊領域,從根本上改變存在于大眾衣食住行和學習勞作之中的安全文化現狀,增大其科學含量,努力提高全社會和全民族的安全健康水平。

基于安全科研的價值定向和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定位,安全人格的塑造成了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最富時代精神的嶄新命題。這是由于人格是文化的沉淀或堆積的產物,是文化的里層和內核,其特點比學歷、知識、資質這些表層文化更具穩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全面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既有利于現實的生產安全和非生產安全;也有利于長遠的安全人格的塑造,實現主體自身的良性循環,促進社會經濟均衡、持續發展。

人格是理性、情感、意志三者的統一

人格的塑造實際上是就是人的塑造,安全人格的塑造就是安全人的塑造,它是人的完善與全面發展的基礎部分,是當代安全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從人格的內在規定性上說,健全的人格應該是人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理想的人格應當在這三個方面得到平衡協調的發展,而安全人格是最重要的理想人格之一。然而在過去,這三者沒有協調,片面地強調了其中某個方面,特別是理性的發展。這種片面發展的結果導致人格的缺陷,當我們從安全的角度來看這種缺陷時,就不難發現,公眾的安全品質很差,令人擔憂。

過去我們基本上沒有去注意安全人格的塑造,更談不上運用人文科學的原理來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安全管理者和生產操作者。在心理學、教育學與安全管理、安全技術的交叉或結合研究方面,我們也僅僅是膚淺的提一提安全是人的一種需要;在安全教育培訓方面,只重視認識過程并要求達標,沒有將心理學所揭示的認識過程與社會化過程統一起來,完成包括理性(認識過程)、情感、意志(社會化過程)同步發展的人格塑造。由于這一緣故,這么多年來,我們培養了不少能在工程技術上解釋和解決安全問題的專門人才,以及更多的因不充分的教育而對安全感性認識強烈,理性認識膚淺的職業人群。這已經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后果,例如許多事故的原因存在于按社會分工所界定的安全管理范疇之外,亦非現有工程技術所不能為之和安全原理所不能解釋。

解決安全問題的工作長期被認為是一項純技術工作,這實際上就是片面強調理性,使現有的安全技術專家群體,也未必完成了安全人格的塑造。在人的心理過程中,理性屬于認識過程,是人類認識的高級形式,主要表現為思維和想象。按黑格爾的說法,理性是具體的;只有理性才能揭示宇宙的真相。但是,面對安全問題,理性卻常常陷入困惑,因為它既能揭示安全問題的本質和規律,又能揭示由于人的認識局限在總體上導致事故難免這一深刻的道理,因而在解決問題時常表現出對事故的容忍和讓步,產生諸多消極影響。

這些都是單純的理性作用的結果,如果不從情感和意志這兩個方面去衡量,上述問題無可厚非;然而合理不等于合情,加之許多問題是可以通過意志努力去克服的,所以,上述問題的出現又是不能被人的情感所接受的。

因為人格在心理過程上的反映除了理性之外,還有兩種表現形式,即情感和意志。心理學認為,個體的人,在完成認識過程后,必須向社會化前進,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情感和意志,就是人的社會化表現,它跟人際關系和個體社會意識有著密切的關聯。人的心理過程的這三種表現形式,構成了人格的基本框架,缺一不可。這三方面得到平衡協調發展,就完成了健全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安全人格的形成,必須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有關安全的各種要求必須在這三種形式當中有自己的表現;也就是說,安全的要求,必須全部落實在人的認識過程和社會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只有這樣,安全人格的形成才能成為現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的本質安全。如果人格內部機制發展不平衡或部分地受到抑制,就會導致人的本質安全化程度低下,就很難與外部系統達成完美匹配,實現人-機-物-環境整個系統的本質安全。

與理性的片面強調想比,情感的培養幾乎被忽略。然而在眾多的社會分工中,安全工作所需要的直接的感情投入是最突出的。所以,它的從業人員必須是心地善良、為人真誠、富有熱情、樂于助人者。如果我們忽略了安全工作的情感因素,在實踐中,我們就會違章違紀違法,隱瞞事故或者對安全工作冷一陣熱一陣,或者因工作的變動而改變原來的對安全的積極態度。例如不少人負責安全工作時,大喊安全工作重要,一旦調任別的職位,就漠視安全工作。這些都表明安全工作在人們情感上沒有得到足夠的響應,導致安全情感的不穩定。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與愿望、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情感促使人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向往,促使人們去進行勞動、創造。情感的內涵告訴我們,它一旦與人的安全活動結合起來,就將成為一股阻止不住的動力,為安全的實現而奮斗不止。因此,在實施安全計劃尤其是其中的培訓計劃時,一定要重視安全的情感培養,不然的話,人們對安全就難以保持正確的態度,就會此一時彼一時。培養人的安全情感,可以樹立人的公共安全觀念,提高人們對安全的評價水平。情感的社會性是通過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來體現的,它反映了個體與社會的一定關系,這又涉及到社會學、倫理學、美學等許多領域。如果人們能用情感去自覺地實踐安全并對有關安全的事物做出對人有利的評價;那么,人們就會把輕視安全、違章指揮、鼓勵冒險等看成是不道德的行為;把不安全行為,不按規定穿戴勞保用品和護品護具的作法看成是丑的行為;把能夠參與解決安全問題看成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并表現出由衷的喜悅。安全情感的培養,在今后的安全工作中,是再也不能忽略的事了。

與情感同等重要的是安全意志品質的培養,這是塑造安全人格的重要內容。所謂意志,心理學認為,是人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自覺地組織自己的行動,并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心理過程,是意識的能動表現。人的意志首先是與行動的目的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當人在認識客觀現實并感到有某種需要時候,就會確定目的并依據它去自覺地計劃、組織、實施自己的行動,或者約束自己、抑制與達到目的不相適應的意圖和行動,或者加強與達到目的相適應的行動,或通過變革客觀現實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意志又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的,沒有困難的行動是無意志可言的。人只有在實現預定目的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而又堅定地、深思熟慮地組織行動加以克服,才顯示出意志的作用。通過對意志這一概念的了解,筆者以為,要解決安全問題,必須培養每一個人的安全意志,并形成社會集體的安全意志。因為要解決現實和未來的安全問題,有許多困難擺在我們面前,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要克服困難,沒有堅強的意志是難以勝任的。例如有些干了幾年安全工作的人,因畏懼困難,怕擔風險與責任,不愿繼續從事安全工作,客觀上造成安全專業人才流失,給人才奇缺的安全事業帶來新的問題,使安全問題越來越復雜。這是由于人的安全意志不強所致。安全意志不強與人們對安全的認識和情感有關,因為意志的形成以認識為前提,受情感的左右。只有在安全實踐活動中久經鍛煉并忍辱負重、敬業愛崗的人,意志才會堅強。這種人,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會把安全工作作為自己的使命通過意志努力去完成。因此,我們一定要下功夫培養人們尤其是安全專業人員堅強的安全意志,使之形成有利于安全的良好意志品質,使社會集體的安全人格在專業人員不懈努力的感染下得以全面發展和不斷完善。

總而言之,安全是理性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這兩種需要是只屬于人的,它還要通過人的意志努力去實現,這是塑造安全人格的必要條件,與安全文化所體現的時代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相吻合。因為當代安全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再是好心人的善行所能為之;解決安全問題必須憑借主體的理性、情感、意志三方面同步發展的人格力量才能真正奏效。隨著科學普及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科技知識的普及,國人在對安全的積極參與中,安全人格將會得到不斷地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