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黨史學習體會3則

時間:2022-10-18 08:34:00

導語:大學生黨史學習體會3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黨史學習體會3則

1.

這兩天的培訓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中國共產黨在民不聊生、破敗不堪的舊中國誕生,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建立起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到今天有了建設和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好局面,年風雨歷程充滿艱辛與坎坷。我黨歷經戰火洗禮和歷史考驗,其歷史凝聚著無數革命黨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如何學好黨史、用好黨史我覺得應該做到兩個“牢記”和兩個“必須”。

這兩個牢記,一是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始終不忘黨的最終目標。理想信念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對于我們共產黨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為將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這就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和理想源泉。我們黨的歷史之所以有著如此豐厚的底蘊,正是因為每一名共產黨人都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犧牲,朝著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記黨的歷史經驗。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梁的鮮活教材。黨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于黨的歷史。

學習黨史,必須深刻領會,用心思考。不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腦入心。黨的歷史雖然只有年,但黨的每一次進步都來之不易,每一個決定都經過深思熟慮、冷靜權衡。如果只學其法、不究其義,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尋求出路、解決問題就更無從談起。

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為了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鑒歷史,解決好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明天。從革命前輩的手里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這代人要做好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不斷保持和發揚黨的勝利成果。

黨的歷史像一條河流,曲折但是堅定地向著一個方向流動。穿行在年的歷史長河,點點滴滴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我要做這長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獸還是壁立千仞都無所畏懼、堅定不移!

2.

尊敬的黨支部:

本次黨史的學習內容豐富而生動,通過視頻的方式學習黨史,直觀的系統的了解了中國近代史及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對于希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我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洗禮過程。我通過本次對黨史的學習,將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階段:1919年至1927。中國共產黨創建于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采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群眾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志著全國范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為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群眾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干作用。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斗爭的關鍵時刻,由于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第二階段:1927年至1937年。1927年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于第五次反“圍剿”斗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后,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第三階段: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了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后方,發動人民群眾,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為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黨領導敵后軍民堅決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并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妥協逆流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并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四階段:1945年至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并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運動,廣大農民踴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為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為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第五階段:1949年至1956年全面建設時期。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愈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我國爾后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通過以上五個時期,中國共產黨逐步發展成熟,經受住了歷史的洗禮,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領導中國人民逐步邁入世界強國的行列,正如同志在廣東考察時,提到的“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時說:“總結我們黨七十多年的歷史,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這就是:我們黨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是代表著中國生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過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實現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

3.

作為一名志向于積極靠攏黨的高校學生,我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史。這次學習經歷讓我從思想到靈魂都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業洗禮。我的心靈也被強烈的震撼了。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人民共和國。在建國以后,黨領導各族人民繼續前進,戰勝了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維護了中國的獨立和安全。十一界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方面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十四界三中全會以后,以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當的大又作出了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決定。這充分證明我們的黨與時俱進。

在共和國發展的歷史上,我們的黨員是走了些彎路,鄧小平說:“我們從到,犯了二十年的錯誤”,但是我們的黨認識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這二十年的錯誤代價換來了十一界三中全會以后的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的騰飛的奇跡,而且這種奇跡仍在繼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的革命建設,這是前無古人的事業。共產黨是人不是神,在人類未知的事業的摸索和實踐中犯一些錯誤,走一些彎路都是難免的,關鍵在于我們的黨是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英明的黨。

通過學習我們黨余年的光輝歷程,重溫我們黨從成立以來,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勛。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