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民生發展做法與體會

時間:2022-02-23 11:38:00

導語:地區民生發展做法與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民生發展做法與體會

近年來,區出力“三個注重”,積極發揚群眾任務的優勢,增強和改良新情勢下群眾任務,進步民生質量,讓開展效果更多惠及群眾。

注重作風改變,深化底層效勞群眾。注重干部作風建立,實在以任務作風改變化作為民效勞的實踐舉動。一是親密聯絡群眾,做群眾的“知戀人”。樹立干部掛鉤駐村準則,構成區級指導干部聯絡街道、掛點鄉村,區直機關干部駐村、街道機關干部聯村、年青干部和新選拔干部到底層掛職磨煉的任務場面,進一步推進城鄉黨組織“一幫一”結對共建運動,推出駐村單元“三年一輪換”、駐(聯)村干部“一年一輪換”的駐村機制,深化底層,深化群眾,完成與群眾“零間隔”溝通。二是疏通民意,做群眾的“貼心人”。健全底層民主準則,充沛應用村務e路通深化公開任務,完美鄉村財政治理,構建鄉村黨風廉政建立準則系統,實在保證群眾好處。積極展開指導下訪、接訪、約訪運動,區指導每個任務日輪番在區中間接訪,2011年共招待來訪群眾163批704人次,指導群眾準確表達訴求。在前史遺留問題處理進程中,深化調查群眾實踐堅苦,協助他們處理生涯出路問題,有用推進前史積案化解。三是依托群眾,做群眾的“引路人”。成立32個鄉村經濟結合社、50個鄉村經濟協作社,指導農人致富,開展強大鄉村集體經濟實力。據不完全計算,自鄉村集體經濟組織組建以來,全區鄉村新增建立項目12個,添加投資1.225億元。率領群眾共建美妙家園,把西廳、陳鐵、邊坡、東純等村莊規劃建立成特征中間村,對菉塘上村、村、村、村等城中村、村進行具體革新。全區完成了20條天然村的飲水平安工程。共創立省級文明村2個,市級生態文明村13個,市最美的村莊7個。

注重建立平臺,化解矛盾促進調和。一是三級“中間”保不變。樹立了區、街道、村(居)綜治信訪維穩三級任務平臺,把綜治信訪維穩三級任務平臺的樹立、建立和運作作為全區各級黨委和黨組織“一把手工程”來抓,對區綜治信訪維穩三級平臺受理或排查出的案件,執行區指導包案、區人大監視,鼎力處理一批陳案、大案、難案,實在維護了人民群眾好處。兩年來,三級平臺共受理并成功化解各類社會矛盾膠葛案件2400多起,集中力氣處理了信訪“骨頭案”31起,八成以上的前史遺留信訪案件獲得圓滿處理。二是“網格化”治理提拔幸福感。引入和履行“網格化”社會治理形式,經過進一步整合行政資本、下沉治理重心、下放治理事權,執行“定人、定格、定責”治理,完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大大加強了底層治理和效勞群眾的才能,有用提拔城市治理、社會治理和社會效勞。上一年先后到調研的朱明國、梁偉發等省委指導都對“網格化”社會治理立異的做法賜與了充沛一定,網格化治理形式被衛視報道。市委九屆十四次全會和市第十次黨代會都在申報中明白提出要在全市完美、推行的網格化治理形式。三是專項舉動促安全。自2009年開端先后展開“鐵錘09”、“鐵腕10”、“鐵盾11”社會治安專項整治舉動,嚴峻襲擊各類刑事犯罪運動。僅2011年全區共立刑事案件2467宗,共破獲刑事案件1112宗,破案率為45.08%,個中立命案5宗,破命案6宗,破案率120%;共打失落犯罪團伙47個,個中“兩搶一盜”團伙24個;清繳“”宣傳品1200多份;組織偵破公安部“FW一號”專案分案,抓案犯1人。四是健全網上信訪平臺。在開黃歷記、區長熱線德律風、群眾手機信訪、網上信訪的還,進一步增強網上信訪信息系統建立。開設了省網上信訪營業平臺和開通全國信訪信息收集系統,使全區的信訪信息和全國、全省聯網溝通,群眾反映志愿和要求更便利、更快捷。

注重改善民生,為民解憂保證民生。把保證和改善民生,處理關系人民群眾親身好處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建立幸福的主體工程。一是對峙教育優先開展。領先在全市處理中小黌舍教員工資待遇“兩相當”問題和教員“代轉公”問題。積極處理外來務工人員后代的入學問題。做大做強民辦黌舍和職業黌舍,整合教育資本,提拔教育質量。二是實在落實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任務。低保對象、重度殘疾人和低收入家庭60歲以上白叟參保率達100%,全區57名孤兒執行“一幫一”幫扶直養。積極做好80歲以上堅苦白叟計算及高齡津貼的申報任務,落實70歲以上白叟免費和60歲至69歲半價乘坐市區公共汽車的優待。三是供應公共效勞。樹立社區衛生效勞中間12間,鄉村衛生站46個,以及個別醫療機構232間,根本知足了城鄉居民的根本醫療需求。在全區推行社區“一幫一”就業效勞。開通“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效勞綠色通道,每年為他們供應不少于3次的效勞。自2006年以來全區累計購置公益性崗亭200個,用于安頓就業堅苦人員、“4050”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四是組織展開豐厚多彩、活潑生動的群眾性體裁運動,不時昌盛文明體育事業,豐厚群眾生涯,創立“農家信屋”19家,每年為群眾義務放映片子200多場,大大豐厚了群眾的文明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