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發展心得體會3篇

時間:2022-12-11 10:12:39

導語: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發展心得體會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創新發展心得體會3篇

范文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不僅將創新發展擺在了首要位置,而且賦予了其豐富的內涵。

創新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培育發展新動力,用創新引領消費、投資、出口,在消費領域推動供給側的改革,在投資領域推動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在出口領域扎實推動“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拓展發展新空間,在地域上推進京津冀、呼包銀榆、成渝等區域協同發展,在產業上培育壯大“互聯網+”、3D打印、機器人等新興產業,進軍海洋經濟,加強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從零到一的變化。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這是因為農業不僅帶動和促進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有力地支持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且極可能受到國際市場的不利沖擊,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產業新體系,升級制造業,推動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益和質量。

創新發展要求我們構建發展新體制,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給予民營資本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目的是為了創造有利于創新的環境。

創新發展還要求我們完善宏觀調控方式,減少政府干預,更多地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

范文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創新發展理念的強調,深刻闡述了創新的極端重要性,不僅是對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明確要求,更是對全黨全社會提出的緊迫任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

創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充滿了新意,比如,過去談到創新,多使用“支撐”、“推動”這樣的詞匯,現在轉變為“引領”,把“創新”提到了第一的、核心的位置,成為“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核心要素,這種全新的概括和表述,進一步突出了創新的重要性。再比如,創新不再是科技創新“孤軍奮戰”,而是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的全面創新,是單輪驅動到多輪驅動的系統創新,創新的范圍愈加廣闊。

對包頭來說,創新發展理念的意義尤為突出。盡管經過“十二五”的努力,與周邊城市相比,不管是創新經費投入、產出還是科技人才數量,我們包頭都具備相當優勢,但對比發達地區來說,我們創新發展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對包頭欠發達這個基本市情的認識是不能變的。特別是我市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創新能力不夠強,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地區,還沒有充分發揮創新引領第一動力的作用,產業鏈條較短,中高端產業比重偏低,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較少,核心競爭力不夠強,創新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高端人才還相對不足等等,只有把創新發展作為第一路徑、第一選擇,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才能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現規模速度型發展向質量效率型發展轉換。

范文3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包頭社科院特約研究員梅蕾認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這對包頭發展服務業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梅蕾長期從事服務業研究,根據她的觀察,服務業將是未來我國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國家把服務業發展提高到重要位置,表明了中央高度的戰略眼光。通過對服務創新環境、科技知識轉換能力、服務創新企業發展規模、服務創新的發展基礎條件等方面的調查研究,梅蕾發現,對我市來說,旅游業、餐飲業等消費性服務業發展空間有限,但產業基礎雄厚,具備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先天優勢。不過,就包頭現狀而言,服務業服務創新環境有待于改善,科技知識轉換能力不足,服務創新企業發展未形成集聚態勢,無規模效應,特別是對生產性服務業創新能力產生直接影響的兩大生產性服務行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因為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在我市仍然是相對薄弱的環節。

梅蕾建議,未來包頭服務業創新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投資傾向服務業。其次,以信息化服務業帶動傳統服務業改造升級。再次,依托包頭市作為呼包銀榆經濟帶節點的戰略位置,促進對外貿易服務發展。最后,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發展科技服務業,使服務業創新能力得到不斷突破與提升。

“四三五六”推動科技創新

科技局將牢固樹立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理念,通過實施“四輪驅動”,推進“三化同步”,強化“五新培育”,加強“六區”建設,抓好十二項重點工作,把創新發展理念落實到科技局的各項工作中去,打造“包頭創新號快車”。

在驅動動力上堅持“四輪驅動”,即依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現驅動、依靠人才引領實現驅動、依靠創新平臺建設實現驅動、依靠協同創新實現驅動。

在產業創新上推進“三化同步”,即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高新技術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一體化。

在戰略抓手上強化“五新培育”,即培育創新型產業、創新型企業、創新型園區、創新型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型科技服務平臺。

在創新布局上加強“六區建設”,即打造自治區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科技創新引領區、創新要素聚集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導區、創新創業首選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具體而言,將重點做好十二項工作。

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在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內部試行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同時下放項目征集、評審、驗收等職能。

圍繞五大基地建設,實施一批國家、自治區和我市的重大科技項目,推進“互聯網+”、數字設計制造、3D打印等產業的培育和發展。

繼續加強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知名院??萍己献髋c交流,鼓勵和引導國內知名院校在我市建立科技研發分支機構、技術轉移中心及各類研發平臺。

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力爭到2020年,打造“科技小巨人”企業50家。

打造創新型園區,爭取裝備制造園區建成國家級高新區,包頭北大科技園建成國家級科技孵化器。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重點支持稀土院“白云鄂博稀土資源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機集團“特種車輛及其傳動系統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加強知識產權創造運用和保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爭取2016年專利申請量達到2500件,其中發明專利占30%以上。

大力推進眾創空間建設,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良好環境,加強自治區和包頭市眾創空間試點工作,提升現有6家眾創空間運行水平,培育發展認定一批新的眾創空間。

此外,還將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和生態及民生科技工作;抓好國家可持續實驗區建設工作;提升“科技大市場”的運營水平;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投資基金的作用,發揮包頭市科技創新投資基金母基金的作用,辦好與清華啟迪、北京永安信、深創投合作設立的子基金,支持有條件的企業上市,并爭取設立包頭科技發展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