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組織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5-20 04:12:00

導語:農村黨組織面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組織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抓關鍵,著力建設精干高效的支部領導班子;重教育,全面提高黨員隊伍素質;立長遠,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改善黨員隊伍結構;促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村黨支部是村級組織的核心,支部班子的好壞、強弱,直接影響黨支部在村級配套組織中的核心地位和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加強支部班子建設是關鍵、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能不能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加快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這一論斷,同樣適用于農村、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靠各級黨組織特別是農村黨組織的堅強領導,為此,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農村黨組織特別是村級黨組織的肌體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改善黨員隊伍結構、在新農村建設中,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針對我鎮實際,抓好村級組織建設基礎工作主要落實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好配強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組織負責人,他們基層組織建設的組織者和帶頭人,是所有工作的基礎;二是落實村干部“一定三有”即定職責目標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退崗有一定保障,這是基層組織建設者工作生活的保障;三是鼓勵先進黨組織,整頓后進村黨組織,這是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的根本方法;四是村部及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這是基層工作者活動的場所,是所有工作的發源地;五是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的建設,這是一項新型組織建設方法,是提高基層黨員干部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政策,鼓勵創新,推動經濟的一個重要方法。根據我鎮調研及測評情況顯示:我鎮前三個方面工作落實較好,而第四、第五個基礎工作尚存在很大進步空間。由此看來,對于我鎮來說,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一個現實而緊迫的問題。

目前,我鎮農村黨組織建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

一、工作方式上“舊”。面對市場經濟新形勢,面對群眾民主意識、法治意識日益增強的新情況,一些農村干部仍然習慣于用行政命令的老辦法開展工作,工作方法單一,不注重依法施政、民主執政,粗、橫、楞現象時有發生,不會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善于用新辦法、新方式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網由此在新農村建設中引發了不少問題,應當引起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

二、黨員帶富能力上“差”。據調查,農村黨員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處于全區農村中等水平,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黨員約占60%。農村黨員中,年輕能干的外出打工者居多,精明的中年黨員大多擔任村干部被工作所累,其它黨員盡管有致富的愿望,但由于自然條件、資金、技術、市場等因素的制約,普遍感到致富門路不寬。還有少數黨員年紀大、文化低,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缺乏帶頭致富的本領,家庭收入趕不上普通群眾,在帶頭富、帶領富中作用發揮不太明顯,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員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三、在工作重心上“偏”。在市場經濟時代,農民的產、供、銷都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進行。群眾迫切希望黨組織為他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幫助他們減輕在市場經濟中所承受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但是,少數農村黨組織和農村干部,抓工作主要內容還是批宅基地、抓計劃生育等,真正在發展經濟上用的精力太少,為群眾服務不夠,帶領群眾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能力還比較弱,難以適應農村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四、黨員年齡結構老化。某些村支部60歲以上的黨員超過了50%,30歲以下的黨員一個都沒有。

五、黨員素質普遍不高。部分黨員思想覺悟低,甚至有少部分黨員在一些事情上擔當著激發矛盾的角色。

六、黨內活動缺乏活力。部分支部極少組織黨內活動或者組織活動缺乏主題和內涵,使得農村基層黨員無法從組織活動中學習知識和提升自我。

七、黨員作用相對弱化。隨著農民自主意識的不斷增強和村級基層組織綜合能力的相對低下,以及上級部門在某些事情上的干預,使得黨員在村級事務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越來越被削弱,進而演變成村支“兩委”的職能也被進一步被弱化。8、農村經濟普遍較落后,大多呈負債狀態,經濟來源少,集體收入低,組織建設缺少經費,這就使譬如黨群服務中心的建設以及遠程教育的實施等活動存在了一定的障礙。

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我們該如何應對?鄉鎮黨委在村級黨組織建設中又應該做些什么工作呢?

一、抓關鍵,著力建設精干高效的支部領導班子

村黨支部是村級組織的核心,支部班子的好壞、強弱,直接影響黨支部在村級配套組織中的核心地位和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加強支部班子建設是關鍵。而支部書記是村里的主心骨,因此,選配好支部書記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俗話說,“選個好書記,建個硬班子;選準一個人,帶動一個村”。

面對市場經濟的形勢,選配支部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除了堅持黨性原則、忠實可靠、模范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外,還必須具備強烈的市場意識和開拓精神,能夠在多元利益沖突、錯綜復雜的工作環境中駕馭局勢,因此,在選配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時,要把具有真本領,能打經濟硬仗,愿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作為重要標準來衡量。

在用人渠道上,要拓寬思路,多渠道、多視角選拔人才。除了從回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中選拔外,還要從鄉村企業骨干中,從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中培養選拔。對實在選不出人的村,可選派鄉鎮機關(甚至可以縣級機關)、事業單位中那些思想文化素質較高,有較強工作能力,決心在基層干一番事業的年輕干部到村任職或掛職,對選派干部要實行目標管理,明確他們的工作任務,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在任職期間(一般兩至三年)從本村選準、培養一名支部書記,建好領導班子;二是理出適合村里發展經濟的新思路;三是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限期改變村里落后面貌。對實在選不出人的村,還可實行跨村、跨鄉鎮選調干部任職的辦法。

對一些基本素質較好,有一定工作經驗,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不足的班子成員,要幫助

他們盡快提高認識,克服缺點,振作精神,積極工作。幫助的方法,一要肯定過去的成績,增強他們的信心;二要指出以往的不足,找準努力的方向;三是幫助他們更新觀念,理清思路,明確今后任務,制定改進措施;四要給他們壓擔子,并實行目標管理,激勵他們以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任用方式上要引入競爭機制??刹捎萌罕娡扑](包括個人自薦)和組織推薦考察相結合的辦法,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選拔,真正把農村一流的人才推到村支部班子中來,推到支部書記崗位上去。

同時,為增強支部崗位的吸引力,調動支部成員的積極性,必須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在給予政治榮譽,表揚宣傳他們的貢獻和業績,提高他們政治地位的同時,要考慮他們的經濟效益,提高他們的經濟待遇,使社會回報與他們的工作負荷、貢獻相匹配。由于支部書記等一班人是“挑的千斤擔,干的國家事,端的泥飯碗”,他們對退職后有后顧之憂,因此,除了解決在職干部的待遇外,還要解決他們退職后的待遇。具體講,一要實行黨支部成員績酬掛鉤制,按實績取酬,拉開檔次,將干部的工資與職責掛鉤,與發展村級經濟掛鉤,與農民人均純收入掛鉤,使他們的待遇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二要實行干部社會系列養老保險。采取鎮財政補一點,村級集體經濟籌一點,個人津貼抽一點的辦法。三要大力表彰在發展商品經濟中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并注意從符合條件的優秀黨支部書記中優先招聘為鄉鎮干部。

二、重教育,全面提高黨員隊伍素質

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能不能把中國的事情辦好,加快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這一論斷,同樣適用于農村。從我鎮情況看,大多數農村黨員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能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并且還涌現出了一批無私奉獻、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優秀共產黨員。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一些黨員的思想觀念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認識跟不上迅速發展變化的客觀實際,特別是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際;二是一些黨員理想、信念動搖,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膨脹,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腐敗現象滋長;三是相當一部分黨員掌握新知識不夠,缺少在本職崗位上發揮骨干作用的本領。因此,必須大力加強黨員教育,全面提高黨員隊伍素質。

對農村黨員進行教育時,要突出三方面內容:一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使他們懂得什么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怎樣聯系農村實際搞好兩個文明建設,澄清思想認識上的錯誤觀點,學會在新形勢下怎樣工作,解決“老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會”的矛盾。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教育,提高他們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自覺運用市場機制,發展農村經濟。要教育他們從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小富即安、小進即滿、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中解放出來,改變“種糧好吃飯,養豬好過年,養雞換油鹽”的舊觀念。三是實用科技知識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致富本領。這幾年,許多地方利用鄉鎮黨校等陣地,對黨員進行實用科技知識的教育,收到了明顯成效。不少地方開展了黨員科技示范區活動,從而帶動一大批農民致富,并形成了當地“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特色,群眾深有體會地說:“什么能賺錢,看看黨員示范田;怎樣能致富,問問黨員科技戶”。

這幾年來,我鎮的農村黨員教育工作都有了進一步加強,并且探索出了不少新的經驗,如創辦廣播黨校、電視黨校、流動黨校、夜黨校,開展“投身經濟主戰場,爭當改革排頭兵”、“我為黨旗添光彩”、“兩帶一創”等活動,但仍要在改進中進一步加強。為此,應注意這樣幾點:一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增強教育的針對性;二是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充分發揮優秀黨員的示范作用;三是堅持區別對象,分層次開展教育;四是堅持重在建設,以立為本,建立和健全黨員教育的制度和機制。同時,還要注意“三個結合”,即把加強教育、解決思想問題同關心黨員、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加強黨員教育同改進管理結合起來;把加強教育同加強監督,嚴肅黨紀結合起來。

三、立長遠,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改善黨員隊伍結構

奔小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靠各級黨組織特別是農村黨組織的堅強領導,為此,一個重要的方面,需要農村黨組織特別是村級黨組織的肌體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黨員隊伍,改善黨員隊伍結構。這是一項帶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的任務。

據調查,導致黨員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有六個:一是一些基層黨組織對發展新黨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放上應有的議事日程;二是由于生產力的重組,許多青壯年外出做工,與村聯系偏少,難以培養考察;三是一些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觀念陳舊,用自己的一套標準來要求,求全責備;四是一些支部班子鬧不團結,搞幫派,你拉你的勢力,我搞我的山頭,最后導致這也發展不了,那也吸收不了;五是有的支部領導心胸狹窄,不以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為重,怕有頭腦,年富力強的人吸收到黨內來,影響自己的位置,損害自己的利益;六是在一些人心目中,黨的威信下降,黨組織對他們缺乏吸引力,認為現在黨與非黨沒有什么區別,入黨不但沒有什么好處,反而要受牽制,共產黨員不如派、無黨派人士吃香,不愿申請入黨。對此,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分析發展黨員工作的新情況,研究解決的辦法。總之,一要思想上重視,認識上統一,并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戰斗力;二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對發展對象要看本質,看主流,不求全責備;三要根據目前的新情況,探索培養積極分子的新辦法;四要對那些幫派思想、宗族思想比較嚴重,嫉賢妒能的支部領導人,鄉鎮黨委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屢教不改的,要堅決予以處理和撤換。

發展農村新黨員,改善黨員隊伍結構目前雖顯得比較迫切,但我們黨的力量不僅在于數量,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質量,因此,發展新黨員,一定要堅持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確實保證質量合格。絕不能降低黨員標準,絕不能搞突擊發展,絕不能把那些一心想借執政黨的地位和黨員稱號為自己撈好處、不愿履行黨章規定的黨員義務的人吸收到黨內。做好發展黨員工作、保證新黨員質量的關鍵,在于緊密結合黨的中心任務,結合當前深化改革、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等工作,主動發現、抓緊培養、認真考察,并不斷擴大積極分子隊伍,提高積極分子素質。同時,要完善發展黨員工作的各項制度,嚴格防止和切實糾正發展黨員方面的某些不正之風。

四、促經濟,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同志在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會議上講過:一個村解決了有人辦事和有錢辦事的問題,其他問題就好辦了。在新農村建設中,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的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只有集體經濟發展起來,農村才能解決有錢辦事、集中資金辦大事的問題,從而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要多給政策,爭取每村立一個項目,只有通過項目支撐,才能發展和壯大解決集體經濟,才能解決“有資金辦事”的問題,才能強化村級社會化服務,為農民搞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幫助農民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也辦不好的事,真正為農民排憂解難。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發揮村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緊、抓好,以增強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戰斗力,充分發揮村黨支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2009年9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稕Q定》第六條明確指出做好抓基層打基礎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農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經濟要發展,帶頭靠黨員。村級黨組織處在農村社會生活的第一線,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團結和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搞好農業的措施要靠他們去貫徹落實;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任務要靠他們去完成;農村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矛盾,要靠他們去化解?!罢f一千道一萬,事事都靠支部辦”,群眾說,“基層堅強,事業興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通俗語言的樸素概括。如何加強和改進村級帶領黨員群眾構建黨組織建設,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的積極性,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很值得關注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