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怎么看學習心得感想
時間:2022-07-16 05:07:00
導語:七個怎么看學習心得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去年時“六個”今年變成“七個”。去年時我對“六個”《越看越糊涂》,里面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問題。今年再結合學習了科學發展觀,了解了“轉型”的歷史任務和偉大意義,再來看“六個”,不知道“理論局”有什么樣的新感覺。我同時還買了一本《中國新政》,是由紀碩鳴、周東華著,副標題是第三視野中的“胡溫新政”,破解中國改革發展十大陷阱,揭示高層內幕詮釋政策背景。其中“導言”三大戰略歷史背景與現實由來。這使我變得“清醒”許多,不會產生“越看越糊涂”之感。如果我們按中央的意見“編寫”就有可能成為一家之言,作為“宣傳教育”《七個怎么看》是一種“講解式”。然而用的是“理論局”,是要上升到理論分析,從理論基礎上找原因,可你沒有這樣做。讓人“找問題、進行探索”這是進步和人民關心社會發展的好事。如果我們從歷史,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研究,其說法和認識就有點不同了。我對“七個怎么看”中,缺乏對科學發展觀的結合,特別是“轉型”的意義還沒有提到“歷史進程”的高度,而“胡溫新政”的重要意義,如何正確認識理解的不夠,更不要說支持“胡溫新政”了。
“三大戰略的歷史背景與現實由來”,是不是應當這樣“劃分”我不敢肯定,但指出的在社會發展層面上出現過多次思想觀念與路徑選擇的轉型與變革,這是我們所謂“理論局”應當把握和“怎么看”的根據。歷史的進步就是在“轉型”是體現出來的。而“轉型”,應當有兩種:一是革命式,徹底否定舊的,建立完全新的;二是“繼承式”,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臺階”,也就是《實踐論》中講的“飛躍”。總之中思想意識、價值觀方面的“轉型”,并由此引發出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等等”綜合“轉型”。鄧小平當年也否定“革命式”,但后來也發現,在推進改革開放中,也采取了“革命式”,用了“近十年摸石頭過河”。西方有人著作說《改變了中國》,指出的是從“八九政治風波”后,由主持下進行了全面“轉型”。但問題是改革開放到今天,特別是世界發生了“金融海嘯”后,新的矛盾,在思想和價值觀方面“按社會主義就是過渡”的理論,在不同的“階段”中,“過渡其實就是轉型”。所以從主持接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七屆二中全會”的“西柏坡”,提出了“兩個務必”。讓我們再認真思考一下“科學發展觀”,這里面講的全是“轉型”。所以我說“科學發展觀是花,轉型是真正果實”,不是“數量變化,而是質量變化”。如果我們連這點都沒有領會,那可以說是科學發展觀“走過場”了,沒有抓住核心,當然也就不會形成“轉型”的果實。
“轉型”是什么,怎么看應當正確理解的是“轉型”,胡溫新政中,花了這么多年,下了這么多的功夫,可在處理“繼承”與“革命”中,要革除“弊端”對前人的“否定”把思想和價值觀“轉型”是多么的不容易的事。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在“思想和價值觀”方面產生著嚴重的不一致,這就是老百姓對中央政府支持,對地方政府不滿的主要原因。胡溫是推行的“國富民強”,只有“國富”對能實現“平衡”的發展,大力開發西部,加強民生和社保,改變環境的投入。好在我們黨有“權威性”,能控制各級政府,不然支持開發西部就是“空話”,各項的改革也就無法推進。
關于《七個怎么看》,是把現象“擺出來”了??蓻]有象“教科書”,把“理論、定律、公式”進行“黑體歸納”,特別是“轉型”沒有點透。也就是“特殊性”上沒有達到“普遍性”的飛躍,所以沒有讓人感覺到“轉型”的重要意義所在,對“客觀能動性”是有了,但在“主觀能動性”方面認識還是浮淺的,沒有讓老百姓看到解決的希望。矛盾是要通過“改革”來解決的,改革就必須有“轉型”,“轉型就從根本上解決”,沒有轉型怎么看都不會解決,只是有點“同情”,維持就是不需要“改革”。改革改的是什么,不是改變老百姓,是改變政府,改變思想意識和價值觀,是機制、結構、模式,是從根本方面解決。
中國的事要用中國式來解決。如“怎樣看腐敗現象”,光強調什么“風大雨大”“腐敗越反越多”這是個“誤區”。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決定腐敗程度的。制度只起到“約束”作用。多黨制只有在不同的“價值觀”的黨派下才能起到“監督”作用,相同的價值觀下的多黨,只是為“選票或攻擊”,因為他們的價值觀決定還會走上“腐敗”。難怪講“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不愿貪與不敢貪是兩種“靈魂”,而“不能”貪是“顧慮”問題。要抓“根”,同樣的地中不同的植物,為什么有些有“抗病、抗毒、抗災”能力,不是因為地不也,是植物本身,不能只靠“農藥”,光生產“超級農藥”不培育好的品種,腐敗是無法消除的。又如“看病難的原因何在”,原因是在老百姓那里嗎。怎樣看房價過高,我們不能用西方的眼光對待,西方的“戶籍”同中國不一樣,在城市化的進程中,解決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在推進城市化“剛性需要”任何高房價必須承擔,只能通過“政府控制”,當需求量大時,計劃為主。為什么“燃油的價格”由國家制定而“房價”就脫離國家?實質房地產不是在“賣房”而是在“賣地”。怎么看我國發展不平衡,怎么看就業難,怎么看教育不公平,怎么看分配不公,這都是“政策問題”,政策是通過改革“轉型”來解決的,轉型是繼續革命,也是解決矛盾而改革,中央十分重視。但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后,在強調轉型中,還是要通過“改革”,要把握我“科學發展觀”,讓矛盾通過“轉型”來解決,要敢于“轉型”,就象對待“兩個凡是”,真正解放思想,勇敢地,理直氣壯地“轉型”。
在教育問題上,如何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有一句話“對高校來說,要把促進就業作為頭等大事”(30頁17行)??晌覀兊摹敖逃母铩敝?,“就業頭等大事”就應當明確,大學的意義、任務、目的就是“就業”,不是搞什么“一流”。就是清華、北大還是要到“國外深造”,而我們需要,也是缺少的“一流”不是在大學,而是“科研機構”,世界領先的“研究學院”。所以我說,大學就是“就業”,畢業后選擇到“研究學院”,這是兩個層次,也是錢學森的設想。那上大學擴招就不再是什么問題,也就改變了“高中只為考大學服務”,初中也沒有必要搞什么“重點”,一切就變的順暢了,還原高中課程,逐步走向普及。人哪最關鍵是在“高中階段”,教育的不公平最大難點是“高中”。是變了味的高中,它導致了整個教育的扭曲,那一個國家有這樣的“特色”,還分什么“理科文科”,是個嚴重錯誤。
- 上一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探討論文
- 下一篇:水文站站長三查三看學習心得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