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之旅感言2篇

時間:2022-08-17 04:10:00

導語:紅色之旅感言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之旅感言2篇

第一篇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幾十年了,我只能從書本里、影視中、報刊上了解到它光輝的歷史,看到它雄偉的身影??傁胗幸蝗漳苡H臨延安去瞻仰它的風采,感受老區人民淳樸的風情和崇高的風范。近日,外服黨委組織了延安紅色之旅去參觀學習,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幾天下來,感慨多多,一言難盡!

延安,陜北的一個小城,這里留下了黨的戰斗足跡。翻開中國的現代革命史,延安這個名字永遠都閃耀著光輝,對它的功績,怎么評價也不會過分。陜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開展革命運動較早的地區之一。1931年以后,劉志丹、謝子長等,在陜甘寧邊區和陜北領導游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使這里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保存的一塊較大的紅色區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與西北紅軍和先期到達陜北的紅25軍勝利會師,最終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誠如所言:“沒有這塊土地,我們就下不了地”。從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個春秋,被后世稱為“延安時代”。中共中央和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遺址,這里是我們新中國紅色政權的搖籃。懷著崇敬的心情,我們到王家坪、楊家嶺、棗園參觀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的故居和中央機關辦公地。就是在這樣狹小、陰暗、簡陋的窯洞里,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雄才大略,運籌帷屋,決勝千里,指揮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就是在這窯洞的小油燈下,他們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決定中國革命方向、指導中國革命的光輝著作,在這里領導和指揮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奠定了人民共和國的堅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篇章。延安,作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圣地而永載史冊。

這次活動我們還參觀了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秦始皇陵等。黃土地、黃皮膚、黃河水,這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華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黃帝在這里留下光輝的足跡,九曲黃河,萬里泥沙,浩浩蕩蕩,想我中華泱泱大國,幅員遼闊。觀秦始皇兵馬俑,幾千年前我們的前輩們就創造了偉大的奇跡,可謂世界之最,這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熱愛這片土地。歷史上多少英雄兒女為之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今天的中國。了解歷史,展望未來,這也激勵著我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奮斗!

延安之行,使我們受到了一次最生動的黨性教育。延安之行堅定了我的信仰。在那艱苦的年代,延安的抗戰大學吸引了全國無數的人,雖然那里的條件很艱苦,露天食堂,集體宿舍等,是黨的方針政策吸引了大家,大家都懷著崇高的理想,奮斗目標,也正是這樣,大家一塊趕走了日本帝國主義,打倒了蔣家王朝。新的時期,我們更要堅定信仰,在黨的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塊,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現在改革開放了,一些西方傳過來的不好的思想開始泛濫,什么享受主義,金錢主義,鋪張浪費等等。

延安精神是黨的傳家寶,是我們民族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我們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始終堅持艱苦奮斗,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弘揚廣大偉大的延安精神,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不忘為人民服務的本質,牢記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精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好好學習,踏實工作,為偉大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我們還要按照《黨章》要求,發揚延安革命光榮傳統,以延安精神教育和引導我們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牢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緊緊抓住提高人的素質這個核心,以豐富的道德實踐引領社會風尚,以良好的文明素養保證和諧穩定,從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

延安之行歸來,突然有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感覺到很饑渴,要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學習黨的歷史,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理論,同時要學習一些新的方針政策,新的事務,與時俱進,用知識和文化來武裝自己,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

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包括外企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基層建設。外企公司中的黨組織,在開展工作中,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國有企事業單位所不同的困難,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新的使命。黨在發展歷史中,遇到過很多新的問題,我們的領導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從黨的光榮歷史傳統中汲取營養,用到外企黨建工作中去。作為外企公司中的黨的基層組織,我們更應該加強黨員的組織觀念教育,堅定信念,結合具體公司環境,開拓創新,作好基層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從而加強外企黨建工作,建立外企黨建工作的長效機制.

第二篇

我參加了由市記協組織的山東紅色之旅采風活動。采風團由市記協主席任和君帶隊,參觀考察了臺兒莊大戰、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等革命紀念館。這次活動既是一次新聞采風活動,也是一次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我們在獲得相關歷史知識的同時,接受了一次難得的愛國主義教育洗禮,獲益匪淺。

一、采風活動概況

月日,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來到這次紅色之旅的第一個目的地——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紀念館坐落在山東省棗莊市古運河畔的臺兒莊區,由紀念碑、展覽館、影視館、全景畫館組成。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碑文由程思遠撰著。展覽館展出中日雙方資料和實物600余件,還藏有當年參戰將士及其家屬、書畫家、知名人士的書畫作品近千幅。影視館播放當年戰地記者拍攝的珍貴紀錄片、參戰將士訪談錄及影片《血戰臺兒莊》。全景畫館為18邊形筒式建筑,全景畫面高16.5米,周長124.1米,畫面首尾連成全周形,融繪畫、地面塑形、燈光、音響和解說為一體,能形象地再現當年浴血奮戰的場景及過程,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置身紀念館中,雖然血與火的大戰已經六十余年過去了,但我們仿佛感到,愛國將士沖鋒的呼喊猶在耳畔,驚魂奪魄的場面似在眼前。

下午,我們參觀了鐵道游擊隊影視城。鐵道游擊隊影視城位于山東省南部棗莊市,影視城是以建設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全國著名影視劇拍攝基地為目標,配合紅色經典——40集電視連續劇《鐵道游擊隊》的拍攝,經棗莊市委、市政府批準,是按照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并融合濃烈的魯南民俗文化風情由薛城區政府總投資1.5億元興建的,占地總面積500余畝,共分三期進行建設。影視城一期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占地120畝,建筑面積11800平方米。于2004年9月29日動工,歷時百天落成,圓滿完成了40集電視連續劇《鐵道游擊隊》的拍攝任務。而今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民國時期的影視拍攝基地,也是全國首批命名的紅色旅游基地。已成為教育性強、實景逼真、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們參觀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導游告訴我們,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于2007年9月落成,正值孟良崮戰役勝利60周年。孟良崮戰役紀念館與其說是紀念戰爭,不如說更為緬懷在這場戰役中浴血犧牲的人。因此,在外觀形式上是對人性力量的表達高于對戰爭的魄力、激烈性的表達。設計師選用平緩簡潔的對稱三角形來勾勒建筑的輪廓,完成對烈士們人性的力量的表達-它穩重、深沉、含蓄,有著不隨時間流逝而改變的堅韌和執著。紀念館上部被一分為二后,形成兩個三角形體量。從中間被打開的開口處順著向北延伸的軸線,能夠看到后面烈士墓園中的郁郁松林和位于軸線盡端的烈士望鄉塔。為與紀念館主體三角形有相配合而又不乏變化,軸線盡端的烈士紀念塔在平面上采用了三角形的構圖,在頂端削一斜角,使三角形在構圖立面上也有所體現。這個構圖也是對孟良崮的“崮”的輪廓線的呼應,隱喻烈士們如蒼蒼青山般的胸懷。

我們來到坐落于萊蕪市城區中心黃山之上萊蕪戰役紀念館。萊蕪戰役是1947年初華東野戰軍在、粟裕、譚震林的指揮下,在山東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殲滅戰,此役在萊蕪地區激戰三晝夜,共殲7.6萬人,生俘擊斃將官23名,收復縣城13座,重鎮數十處,為扭轉華東乃至全國戰局發揮了重要作用,被稱為運動戰的光輝戰例。萊蕪戰役該紀念館占地82000平方米,是目前山東省規模較大、規格最高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及游覽的理想場所。萊蕪戰役紀念館1997年7月建成開館,由革命烈士紀念塔、萊蕪戰役展覽館和萊蕪戰役全景畫館三大主體建筑構成,成“品”字布局并辟有露天武器展場,總建筑面積8100平方米。革命烈士紀念塔高19米,花崗石砌成,為全國100個重點紀念碑之一。展覽館設有5個展廳,展板面積700多平方米,館名為粟裕題寫。全景畫高17米,周長120米,地面塑形1100平方米,模擬音響、模擬自然光,設有電動旋轉看臺,融“聲、光、電、形”于一體,采取真空幻象,嚴格的視覺透視和局部夸張等手法,造成視覺上的逼真,能在有限的空間里給人造成無限的暇想。站在旋轉看臺上能使你仿佛置身于革命炮火連天、硝煙滾滾的戰火之中,給人以身臨其境和驚心動魄之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據了解,目前這樣規模的全景畫館世界上只有十幾座,我國只有4座。

二、幾點收獲和體會:

四天的紅色之旅是短暫的,帶給我們的震撼卻是巨大的。這些革命紀念地,不僅讓我們學習了革命戰爭的歷史,接受了靈魂的洗禮,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們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輩的鮮血換來的這句話的分量,深刻體會到無私奉獻的意識在我們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明白鑄造靈魂、錘煉信念,對我們來說是如何的重要。這次紅色之旅采風活動主要收獲和體會有:

1、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不論是在臺兒莊大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還是在鐵道游擊戰影視城,革命先烈為了民族大義和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對共產社會主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的理想信念。雖然我現在還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今后,我將時刻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黨靠攏,像那些革命先輩那樣,為共產主義事業、為我們民族振興事業奮斗我的余生。

2、更加激發了愛國熱情。在臺兒莊大戰中,40余萬中國將士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條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殲滅日軍1萬余人,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滅,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在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中,千千萬萬將士為了民族解放事業前赴后繼、英勇獻身……所有這些,使我們更深切的感受到我們今天祖國的強盛崛起,今天和平、和諧、和樂的生活環境是來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使我們更加熱愛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更加熱愛我們的黨。

3、更加激發了工作熱情。這些革命紀念地,承載著深厚的革命歷史,紀錄著光輝的革命事跡,弘揚著燦爛的革命精神。歷史的紅色旅程結束了,未來的紅色旅程卻剛剛開始!歷史的紅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輩們開創的,未來的紅色旅程是要靠我們新一代來開創的。我們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立志為人民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以實際行動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努力工作,不斷創新,勤于思考,刻苦學習,以更加昂揚的精神和更加積極的工作態度投入到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去。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我將切實加強自身修養,進一步提高新聞宣傳的藝術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當好黨的“喉舌”;切實擔負起輿論監督的重任,為社會的公平正義、國家的法治進程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