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心得體會

時間:2022-10-29 09:41:40

導語: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專題培訓班心得體會

根據縣委統一安排,2020年X月X日至X日我參加了縣浙江大學·縣域經濟發展專題研討班。此次學習,雖然時間短、課程緊、觀摩少,但是收獲頗豐,震撼很大,受益匪淺。通過理論知識再教育,不僅填補了部分領域長期以來的業務空白,更對招商引資本領與技巧有了全面理解與掌握,對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有了更深認識與思考,對新形勢下如何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了全方位謀劃與布局。通過現場教學再啟發,對后發崛起、轉型跨越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創新驅動、深化改革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聚集要素、合力攻堅的思維進一步鞏固,對推進區域經濟發展有了高深層次、更寬角度的思考與探索。

一、幾點體會

1、思想理念的“獨樹一幟”始終是經濟發展方向和速度的指南針和風向標。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和介紹,深切感受到江浙一帶地區的成功經驗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一條是始終在理念上領先領跑,始終保持發展高境界、高標準、高水平。單從招商引資的先進經驗,就打破了內陸地區原本固守多年的老套路,老手法,在完善以商招商、駐點招商等傳統招商方式的同時,大力開展委托招商、顧問招商、中介招商、基金招商,舍得拿出好企業與外企搞嫁接、拿出好資產與外資搞合作,單就這一點就領先我縣多年。在統籌城鄉發展上,使我認識到,解決城鄉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要立足城鄉差異化發展思路,從產業升級、區域協作、城鄉要素合理流動、美麗鄉村建設、小城市發展、環境生態保護和區域特色經濟板塊培育等多個方面協調發力,才能把城市建設得更加富裕,讓農村變得更適宜生活,更加美麗。

2、創新發展的“別具一格”始終是產業業態形成和調配的內生力和全動能。浙江發展的核心,是創業與創新??偫硖岢龅摹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其實是來自于浙江省的口號“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無論是新型城鎮化,還是特色小鎮建設,無論是生態旅游開發,還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無論是區域經濟做強,還是產業轉型升級,浙江都走在了全國前列,打造了夢想小鎮特色小鎮,建設了海歸創新創業園,培育了阿里巴巴產業巨頭,等等。這種“浙江現象”是通過“浙江模式”走出老的“浙江經驗”,“浙江經驗”歸根結底,是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的有機結合,是創新讓浙江駛入了快車道,邁進了現代化,成為了領跑者。特別是通過講師結合浙江省情的生動講解,進一步加深了對新型城鎮化、特色小鎮建設、產業轉型升級和服務業發展的理解,對指導XX街道、XX新區和推進臨港經濟區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

3、苦干實干的“快人一步”始終是走在前列和引領發展的源動力和硬保障。浙江人素以勤奮、吃苦、能干著稱于世,無數的浙江人背一包獨闖天下,卻干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令人仰慕。浙江人的這種現象被可以總結為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四千精神”和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兩板”精神,說到底就是一種苦干實干的精神。為我們講述“互聯網+電子商務”的余煜明教授,就是從經商做起,成長為企業家,并被聘為客座教授,浙江精神在他身上也是一種生動的體現。通過課堂聽解和現場觀摩,為浙江人敢為人先、不甘人后的精神所打動,為他們白手起家、干事創業的氣勢所震撼,更為他們獨領風騷、走在前列的結果所折服。當前,我縣正處于爬坡過刊、負重前行的關鍵時期,“三強企業”培植、“三大戰役”攻堅等各項任務艱難繁重,更需要我們弘揚新時期“改革創新、忠誠守信、務實拼搏、敢為人先”的XX精神,克服千難萬險,突破重重阻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下步打算

1、新舊動能轉換是區域經濟加速崛起的“命脈”,必須堅定不移加速推進。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是補齊發展短板,做強薄弱部位、擰緊松動環節的重大舉措。當前我縣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新興產業相對滯后,必須把加快動能轉換放在突出位置,以“四新”“四化”為方向,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要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園區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具體到新區,就是要把振興實體經濟放在首要位置。一是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重頭戲”。堅持單體招商與鏈式招商結合、要素招商與環境招商齊抓、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舉,切實增強招商引資的精準度、實效性;瞄準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基地型、龍頭型項目,精準對接、定點攻堅,力爭有更大突破;特別是借助臨港經濟區開發建設的機遇,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新材料、電子商務、倉儲物流等特色產業;充分總結好華安保險引進的經驗,持續引進一批總部型、稅源型項目;加大對在談項目和意向性項目的服務力度,搞好項目協調對接。二是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中心軸”,進一步凝聚“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共識,強化尊商、親商、安商、便商、富商意識,重點解決制約企業發展的土地和資金問題,完善過橋轉貸、融資擔保等一系列辦法措施,協調銀企雙方共渡難關,努力形成重點項目投產一批、開工一批、簽約一批的良好態勢。對海技國際生態園等續建項目強化跟蹤服務,對鋼結構生產建設等重點管理項目建立動態管理制度,堅持定期調度與不定期檢查的方式,嚴督實查,強力推進。三是繼續把企業培育作為“主方向”,突出“三強”標準,通過資本運營、技術改造、強強聯合等形式,推進裂變式發展,做強XX等骨干企業,打造第一軍團。突出政策支持、要素傾斜,一企一策,個性化服務,進一步擴張群體規模,做大規模企業,打造第二梯隊。堅持以小補大、以專配套,走“專精特新”的路子,做優中小企業,培育行業單打冠軍。

2、統籌城鄉發展是優化協調發展格局的“根基”,必須矢志不渝統籌發力。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補齊城鄉聯建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形態,主動推進城鄉互動融合。全力鞏固提升“四園一區”的發展格局,全面構筑以中心城區為核心,臨港新區、經濟開發區“一體兩翼”產城融合、錯位發展的現代化主城區,大力推進“多規合一”進度。鎮村堅持質量優先、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的原則,實現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競相發展,大力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具體到新區:一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以赴加快臨港新區中學建設、火車站站前廣場、望河大街道路等項目進度。結合易地扶貧搬遷,統籌產業扶貧園區、移民社區和公共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路、水、電、氣基礎設施,提升城鎮化水平;全面夯實新區“七園三區”發展框架,全速推進XX平方公里經濟區建設,加快鐵路專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美麗鄉村連片整治為抓手,大力開展鄉村文明行動,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大力進行環境綜合整治,配齊配全環衛設施和環衛人員,全面鞏固提升美麗鄉村治理成果;以違法建設拆除為抓手,集中攻堅力量,對違法建筑全面拆除,全面提升;加強生態文明鄉村建設,以村莊整合改造、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農村改廁等建設為重點,抓點帶面、示范帶動,切實改善人居環境。三是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新區突出服務業主導地位,大力發展臨港經濟、電商產業、商貿物流,打造新興服務業集聚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創新完善新區管理運行機制,推進扁平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高效化服務,在審批權限、規劃建設、經濟發展、公共事務管理等方面統一管理,一體發展;統籌區街共建,合理編制發展規劃,在項目建設、基礎設施落地方面統籌兼顧。

3、創新驅動戰略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寶”,必須旗幟鮮明強力推動。要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突出抓好國家和省改革試點,充分釋放改革創新活力。要著力強化創新驅動,緊緊抓住科技創新、萬眾創新、成果轉化、人才驅動這條主線,充分發揮園區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建設,建設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要優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管理的優良環境和體制機制,構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以才創優”格局。具體到新區,一是堅持改革牽動。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以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為主的高端高效示范現代農業,著力構建集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同時加快農業生產新型技術推廣和良種繁育的全覆蓋。二是堅持創新引領。充分發揮電商產業園、倉儲物流園、臨港經濟區和XX等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孵化平臺建設。創新經濟運作方式,臨港經濟區以及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多,投資大,任務重,必須轉變資本運作方式,變由政府主導為市場化運作,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采取PPP等合作模式,推進臨港經濟區和各項城市、交通基礎項目的規劃建設。三是堅持難題破解。進一步完善行之有效的過橋轉貸、融資擔保等辦法措施,協調銀企雙方共渡難關,盡力化解關聯互保風險,同時積極推動企業運作上市、發行債券、成立基金,多渠道融通資金。努力做好新區現有優質資產的策劃包裝,積極申請專項資金貸款,用于優質項目的規劃建設,確保相關項目更好更快地落地建設、運營見效;強化融資平臺建設,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吸引和鼓勵更多人投身創業;完善全民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幫助解決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難題,助推全民創業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