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和措施
時間:2022-07-12 03:36:00
導語: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和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農牧民生活質量為重點,從解決關系農牧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逐步把烏蘭鄉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活豐裕、設施完善、環境優美、和諧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經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把村作為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及措施如下:
一、村基本情況
村地處政府東公里處,東臨博斯騰湖,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畝。全村有農戶戶,人口人,其中漢族人,維、蒙少數民族人,黨員人。村“兩委”班子共有人,其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人?!痢聊贽r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村農田水利設施基本配套,農田也基本實現了林網化,村組居民點規劃基本整齊。目前,有柏油路公里,沙石路公里;村衛生室一個,多功能文化室多平方米。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玉米、工業番茄、甜菜、打瓜、安息茴香、各類蔬菜等。
二、村建設新農村規劃及措施
村農村經濟發展總目標:到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年均遞增元以上,村經濟集體收入達萬元以上,農村經濟總收入達萬元以上。
村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任務,統籌村組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開展“好班子、好鄉風、好居民點、好農田、好渠道、好林帶、好道路、好學校、好衛生室、好文化室”為重點的農村“十好”建設。
具體工作思路是:描規劃、調結構、鋪村道、修水利、整村貌、美生態、興事業、強組織,即:一是描規劃。加大集鎮特別是村居規劃力度,確保木呼爾村有序建設、有序發展。二是調結構。以村、組為單位,抓好農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同時,大力發展農村合作及協作組織,引導農戶與企業建立緊密聯系機制。三是鋪村道。全部拉通通村、通組、通居民點道路,并逐步實現通村、組公路柏油化和通居民點道路砂石化。四是修水利。進一步加強灌渠、排渠及配套橋涵閘等基本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生產水旱無憂。五是整村貌。積極引導農民改水改廁,發展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搞好垃圾集中、妥善處理,使村容村貌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六是美生態。引導農戶提高庭院綠化意識,加大造林育林力度,全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七是興事業。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強化農牧民基本醫療保障。八是強組織。提高農村黨員素質,加強村黨支部組織建設,有序推進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
⒈好班子。加強學習,全面提升農村黨員整體素質,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政策理論水平。年以內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學歷全部達到中專學歷以上,年內新發展黨員名,培養名后備干部,形成充滿活力和戰斗力的基層黨組織。
⒉好鄉風。建立健全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協會章程等符合實際的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制度抓好落實,規范村民言行。全面提升農牧民群眾的整體素質,樹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良好鄉風。
⒊好居民點。結合我鄉正在制定的集鎮規劃,把村村居規劃單列其中,規范居民點建設,達到房屋整齊,道路平整通暢,院落干凈整潔,年全面完成抗震安居房建設任務;充分利用國家項目投資,做好農村沼氣和太陽能等能源生態工程,××年戶用上沼氣或太陽能,年使%以上的農戶用上沼氣或太陽能等潔凈能源。
⒋好農田。加大村低產田改造力度,年內將全村的低產田全部改造完;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以工業番茄、拋秧水稻為主的特色種植業。
⒌好渠道。在年內,以節約用水為目標,全部建設成高標準防滲渠,健全配套水利設施,××年完成干渠公里的砼板防滲工程,年全村公里的支、斗渠全部完成砼板防滲。
⒍好林帶。結合渠道和農田建設,以種植生態林為主,規劃好林帶建設,年內達到平原綠化合格單位。大力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庭院綠化,初步實現每戶有一片小果園,為發展農莊、生態型新農村打基礎,××年完成戶庭園綠化,年完成戶庭園綠化。
⒎好道路。年內使村組道路全部實現沙石化,年內村組道路全部實現柏油化。
⒏好學校。村學生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義務教育依托鄉中心小學,××年建成綠色學校。
⒐好衛生室。年內建設磚結構的村衛生室一所,面積平方米以上,%以上農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初步達到人人享受初級衛生保健,逐步達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鄉。
⒑好文化室。年內計劃在村三組(南場子)建成一個多功能文化室,面積平方米以上,使全村各族農民群眾有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
(二)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措施
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我鄉村的實際,現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如下措施:
一是認真做好農牧民增收工作。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寬?!币?,××年通過新增余畝工業番茄和畝新開墾土地,預計全村農牧民人均增收元。在促進農牧民增收工作中,要把加快科技進步、加大農牧民培訓力度、提高農牧民素質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和應用,提高農作物單產和畝收益,每年推廣新技術項以上,到年,每戶有一名科技當家人,能夠掌握門以上實用技術;進一步加大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力度,每年轉移富余勞動力人,使土地生產集約化,大幅提高人均生產效率;拓展第三產業就業渠道,大力發展以農家樂風情園為主題的旅游業,使第三產業收入的比重逐年升高,到年,農家樂風情園發展到個,第三產業收入占農牧民年收入的%。通過以上各種措施,使農牧民年均增收元以上,年人均收入達到元以上。
二是加快鄉村統籌,促進和諧發展。面對當前鄉村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對村來說就是做好村規劃的實施工作,按現代村建設標準規范居民點建設,規范道路、有線電視的建設,逐步形成現代村鎮的雛形。
三是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村級服務功能。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不斷加大對教育、衛生、交通、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力推進村組道路柏油化進程,完善農田水利基礎建設,健全配套水利設施,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鄉村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瓶頸制約。××年,基本完成有線電視的全村覆蓋,用戶達到戶;年有線電視用戶達到戶以上;年內完成公里的村組道路沙石化建設,年內完成所有村組道路的鋪油工程;××年完成公里的干渠防滲工程;年初步建成生態型農村,生態環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四是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種植,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此外,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具體來說,就是進一步加大與各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聯系,形成公司+農戶的合作組織,促進農牧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大對湖濱水產養殖戶的支持力度,繼續擴大招商引資渠道,充分利用湖濱灘涂,增加勞動力轉移途徑使農牧民收入能持續增長;實施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工程,每年培訓長期外出務工人員人,中期外出務工人員人,短期外出務工人員人以上;到年,通過培訓,累計轉移勞動力人數達人以上,勞務輸出收入增收元以上。
五是按抗震安居要求建設好居民點。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搞好居民點規劃建設。規劃設計以現代建筑方式為主,力求形式多樣,嚴格規劃管理,建新拆舊,逐步推進,實現村村鎮建設目標,××年,建成抗震安居新房戶全部按村鎮規劃進行都建設在中間場子(村委會所在地),到年將全村所有非抗震房全部新修和改造完畢。
六是繼承與發揚并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村黨支部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積極推動以文明村鎮、文明村組、“十星級文明戶”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化活動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村農民發展民俗文化表演和民族風情旅游;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繼承并發揚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七是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免收義務教育的學雜費,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建立起村級基本醫療體系,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年%以上農牧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到年%以上農牧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農村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加大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力度,優先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結合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加快建設農村改廁工程,××年沼氣和改廁戶數達到戶,到年使全村%以上農戶使用上沼氣池與廁所二合一的衛生廁所。
八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機制,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重要組織保證。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村“兩委”班子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明確了自身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職責和任務,調整工作思路,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村黨組織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鞏固提高“三級聯創”活動成果,不斷增強村黨支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深入開展民主管理示范建設活動,進一步發揚民主,不斷健全和完善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為主要內容的村民自治機制,通過完善“一事一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健全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著眼于解決新形勢下農村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創新工作機制,不斷改進村“兩委”班子的領導方式、目標任務、運行方式、制度管理,強化村黨支部的服務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
九是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全面促進新農村建設。立足村的土地、湖濱灘涂優勢,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同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建設現代農業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開發利用集體土地資源,主要依靠發展特色種植業(水稻拋秧種植、工業番茄種植)、林果業(晚熟杏子、桃等)和湖濱水產養殖業增加收益。創新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盤活村集體存量資產,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發展二三產業,努力培植集體經濟收入的新來源。通過努力,××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萬元,年達到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