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監管整改措施

時間:2022-09-16 11:00:00

導語:安全監管整改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安全監管整改措施

有職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安全生產工作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之上,安全生產管理職責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安全監管工作的力度是否到位。在《**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職責暫行規定》中,省政府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如何做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我們認為應該從幾個方面抓起。

一、規范的安全生產管理是關口前移的關鍵

安全生產的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嚴格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關口前移,預防生產事故發生重要措施之一。今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在《決定》中國務院提出強化管理,落實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要求全面落實安全保障的各項法律法規。在安全生產工作監管的過程中,我們感到嚴格執行安全法律法規,嚴格遵守安全規章制度的企業,生產事故則很少發生,反之,生產事故不斷,傷亡事故不斷,安全隱患不斷。我市的**新源熱電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美合資企業,該企業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建立了非常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嚴格的操作規程和獎懲辦法,保證了企業2980多天無事故;我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險化工生產重點企業——蚌埠八一化工集團,也是依靠規范、嚴格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實現了17年沒有發生傷亡事故。在我市也有的大型企業,由于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不落實、不規范,生產事故不斷。因此,要做到安全關口前移必須要嚴格、規范的安全生產管理,必須要發揮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主動性。必須提高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僅僅靠安全監管部門的督查和處罰,很難使安全關口前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隊伍才是關口前移的關鍵。

二、各負其責是做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基礎

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是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守則。一個部門有規定的職責范圍,安全監管部門如何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依法行政,是夯實安全監管工作基礎,落實安全監管法律法規的準則。安全監管部門肩負著國家賦給的權力和義務,各個安全監管部門有不同的監管職責范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是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因此,做到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是監督、協調、調動其他安全監管部門工作積極性的準則。目前,由于安全監管工作正處于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時期,各行業安全隱患增多,各安全監管部門很容易出現缺位、錯位、越位的現象。在工作中,我們經常遇到一種現象,只要是涉及安全問題,安全監管局必定首當其沖,忽視了建筑、交通、公安、質量監督、衛生、教育等部門的安全監管作用。過多的直接管理和過多的直接干預使安全綜合監督的力度不能到位,也給原本明確的安全監管職責范圍與安全綜合監督職責范圍相互交織,責任落實和各負其責成了安全監管局一家的重頭戲,甚至在有的縣、區出現安全管理和安全綜合監督倒置的現象。因此,安全綜合監督管理的定位非常重要,省政府在《**省人民政府安全生產職責暫行規定》中,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綜合監督管理、協調指導和安全監察是安全監管局的主要職責。抓住了主要工作,安全監管工作才能忙而不亂,緊張有序。建筑、交通、公安、消防、質量監督、衛生、教育、旅游、鐵路等部門的安全監管職責才能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做到恪守其職,各負其責。

三、齊抓共管是形成安全生產工作合力的必要條件

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是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中提出的。政府一把手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實行事故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和實行“一票否決”等安全管理原則,在各級政府工作中形成了重大壓力,促進了政府的責任意識。近幾年的工作說明,政府已經把安全生產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如何樹立企業全面負責的安全主體責任的意識?如何調動群眾主動參與安全監督意識?如何促進各政府部門依法監管工作,開創全社會廣泛支持的新局面,盡快構建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的決定》中已經從五個方面進行了規定。因此,建立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安全培訓教育,健全制約企業違反安全規程的法律法規不僅是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主體責任意識的主要措施。也是各級安全監管機構監督企業的職責。安全生產工作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工作,所以,要盡快出臺鼓勵群眾參與安全監督的政策和規定,建立各級工會、共青團、安全中介機構和社團組織發揮作用的平臺,強化信息、技術、宣傳、教育、培訓和應急救援等安全生產支撐體系,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合力。

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安全綜合監管部門及其他負有安全監管部門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法到位。工會、共青團組織和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發揮各自優勢,這樣,安全生產監管也就形成了合力,安全監管工作“一頭沉”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才能進一步加快開創安全監管工作新局面的步伐。